首  页 活动背景 关于年会 年会日程 与会嘉宾 招商合作 参会指南 关于我们 图文报道 媒体聚焦 English
图文报道
开幕式暨主论坛
“一带一路”高校智库论坛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论坛
科技文化与科普教育论坛
创意发明-中国青少年崛起之路论坛
互联网+教育论坛
闭幕式与成果发布
新闻吹风会
参观考察及会场内外
 
图文报道 > “一带一路”高校智库论坛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涛参与讨论环节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涛参与讨论环节

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我的发言可能有一点不一样,我想谈一谈“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和南亚教育合作的思考。主要谈中国南亚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然后谈谈他的紧迫性,最后谈一下我们所在促进教育合作方面的一些做法。“一带一路”所规划的六条经济走廊中间的两条走廊,都经过了南亚,横跨印度洋,南亚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首先与欧洲、东南亚相比,中国南亚合作的潜力更大。南亚既是发展中的地区,也是世界经济高增长的地区,南亚地区的人口总量超过了16亿,与中国同属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且中国与南亚各个国家有众多的多边和双边机制,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应。南亚既是“一带一路”重点区域,也是中国开展周边外交的重要舞台。在中国的14个陆上邻国中,南亚有5个,占了三分之一,这些国家中,与我国唯一存在边境争端的国家和印度,还没有建交的国家不丹都在南亚。

   教育合作可以助力中国和南亚的各个国家的发展,推动民心相通,为政策沟通、设施连通奠定米以基础。但是目前与中国南亚经济发展相比,人文交流,特别是交流合作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人口数量少,尽管中国南亚有相近的地理之优,但是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南亚之间的教育交流合作还不够,而且南亚来华的留学生相对较多,中国去南亚的留学生比较少。第二,交流的时间短,短期的交流多,长期攻读的学位少。通常为期几天的会议交流,或者几周的师生互换学习,或者是假期交换项目为主,走马观花的问题比较突出。交流的内容单一,来华的南亚留学生中,学理工、学医的很多,学习政治、经济、文史的不多,而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是以艺术交流为主,汉语、印度语、瑜珈的推广为主,比较少的涉及到技术领域的东西,这也是中国和南亚发展急需的东西。交流的渠道比较窄,中国和南亚的教育合作平台机制还有发展空间,交流合作的项目、时效性有待提高,有会议合作,但是联合出版的深度还不够,学生的联合培养还比较少。

   再谈一谈我们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智库建设和对外教育交流,我们研究所创建于1964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几代师生的努力,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比较少的同时兼并三个基地合一的研究基地,教育部的人文、社科研究级别,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985研究基地,这样的三合一全国只有三到四所。我们是最早进入56所“一带一路”智库的基地之一,也是教育部31所高校高端智库之一,南亚所在80年代就开始了向南亚各个国家进行教育的交流与合作,近期也开展了一些工作,特别是在机构交流合作上,我们与南亚20多所高校建立了全面合作的机制,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我们的师生交流,每年会派我们的学生出去,也有大量的奖励,到南亚各个国家,我们尽力的在做。“一带一路”短期的留学生培训班,这个班做得非常好,也欢迎南亚的各个国家参与。我们现在发展到了其他的四个国家五个大学,我们试图今后在南亚八个国家都建立我们的培养基地,短期班是4个月,提供一些奖学金资助,南亚的国家在我们这里来学习经济、文化、国际发展关系。我们也招收了来自巴基斯坦的一些硕士生、博士生,这个发展的比较少,只有十多位。我们开办了几届南亚政务高级研修班,加强了对南亚各个国家的联系。这是我们初步做的,由于时间关系,就谈到这里。

   总之我觉得教育属于百年大计,重要性很大,但是紧迫性显得不足,造成国际教育合作难以得到重视。所以我们要利用民间优势,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相互交流项目。充分利用我国西南地区高校的地缘优势,还要实行一些时效性、长期性的发展项目,谢谢大家。


捷克中欧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郑宇钦参与讨论
印度阿育王大学创业中心发起人普里亚克·纳拉杨参与讨论环节
 
  特别鸣谢
 

版权所有 © 亚洲教育北京论坛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院 世纪经贸大厦A座1009-1010室
电 话:86(10)68909380 传 真:86(10)68909380
E-mail: Office@asia-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