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各位嘉宾,各位局长、校长,老师们,因为上午已经作了一个发言,下午我准备了一个提纲,提纲的内容刚刚旭明同志已经宣布了,我是想靠近这个题目,传统文化与教材建设,所以我就想讲文化、教材、教育改变世界,现在来看要发言的同志很多,我不能占用太长的时间,我已经有一个提纲,我就不照着提纲讲了,有几个问题我说一说,其他的内容可以把我的提纲给大家分享。 讲到传统文化,我觉得这个题目非常重要,这个题目好,传统文化与教材建设,很契合目前教育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讲到传统文化现在认识极不统一,你们到网上看一看就会知道,有的人觉得传统文化非常之宝贵,但有的人把传统文化骂成狗屎不如,因为教育部发了一个文件,就是要在中小学开写字课,我到有的地方走一走,还不止一个人问,他说柳主任,现在为什么这么重视写字啊?写字的重要性怎么提得这么高啊?我就回答他们,我说中国人写中国字,说中国话,这就像一杯透明的泉水那样纯洁,那样透明的一个真理,难道还需要什么别的理由吗?你作为一个中国人讲中国话,写中国字那就是天经地义的嘛,当然光讲这一点人家不服气,所以我们还要探讨一下,因为讲话和写字的问题跟传统文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首先就要认识到,人类最后告别动物界是依靠两个轮子,这两个轮子是什么呢?一个就是语言,一个就是文字。因此有了语言,有了文字,人类才产生了一次巨大的飞跃,由动物变成了人。语言文字的发明,两大功效,第一大功效,是使得智慧可以积累,第二大功效是使得智慧可以传承,非常之重要,没有语言和文字智慧不能积累,智慧不能传承,那就只能停留在动物界,古代传说当中有一个有巢氏,有巢氏会在树上筑窝,但不是它的发明,发明是喜鹊,有巢氏是向喜鹊学习到了在树上筑窝,但是人类自成有巢氏以后,下山打洞,盖草屋、盖茅屋,盖砖瓦房,盖现在这样的钢筋水泥,你们再看看喜鹊还在做什么?他还在树上筑窝,为什么人和动物会有如此如此大的区别,关键在这里,人因为拥有了语言和文字以后,它的智慧一可以积累,二可以传承,所以动物有一些本能,你也可以说它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是它这些东西不能积累,不能传承,它的后一代永远要从零开始来积累它的本能,而人的后一代永远是站在前一代的肩膀上来发展,所以人一代一代成为巨人,成为超人,成为现代的智者。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语言和文字难道不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吗?何况如果你要问的话,文化在哪里,我的回答是,文化在语言和文字之中。所以人类是通过拥有了语言文字以后,然后它逐步的拥有了更多的知识,拥有了道德品质,拥有了法律制度,然后拥有了社会文化,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拥有人类是通过拥有语言文字的方式,拥有了整个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包括我们今天所在的这个大厦,你看似物质世界,但是它首先的材料不是钢筋水泥,首先的材料是图纸,是设计,那就是语言文字打的基础。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讲到文化,刚刚讲了,文化又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它可以传承,第二个特点是它需要传承,如果不可以传承,那就不会有今天的文化,如果不需要传承,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文化,所以可以传承,而且需要传承,这就是为什么会产生教育的原因,为什么要教育啊,教育就是为了要传承上一倍人所拥有的知识,所拥有的文化。由文化到了教育,教育有一种是比较原始的教育,靠的是言传身教,另外一种是现代的教育,那就不仅仅是言传身教了,言传身教仍然需要,但已经采用了现在很多现代化的手段,其中一个很基本的形式是课堂教学,还有一个很基本的形式就是教材建设,编写教材,以教材为蓝本进行教育教学,用这样的方式来传承古今中外的文化遗产。所以课程和教材,特别在现代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我给有的教材出版社题词的时候就写两句话“课堂集古今智慧,教材聚中外精华”,为什么提以课堂为中心来进行呢?为什么一个人一天就那么多时间,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里面,为什么要我用起来就是课程也好,教材也高,是把古今中外的智慧的精华聚集在这里,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不赞成,否定,总是一有新的家财就否定旧的教材,把旧的教材说的一无是出,我看中小学教育那么多篇,我看每一篇都是基于很多专家,许多学者听取许多老师、许多校长、许多家长,许多学生的意见,然后经过试验和审批才可以,所以每一套教材都有它的优越性,但是教材不能一层不变,为什么,社会发展了,时代发展了,我们的教育内容也要随之发展,所以课堂也好,教材也好,都有一个推陈出新的问题,有一个继承传统,而又突破传统,然后创造新的课堂,创造新的教材,这样的过程。所以我现在想要强调的就是我们的教育,既然我们讲的传统文化,讲了课程教材,那我觉得我们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让我们的教育回归,因为教育本来就是为了传承知识的,本来就是为了传承智慧的,本来就是就是为了传承一些必要的法律法规,社会制度,可是我们有的教育容易发生一些地方的异化现象,由于考试太频繁,记在考试上面的东西,社会的需求又太多太重,所以我们的教育性质开始,原来很重要的东西开始被模糊,而一些并非本质的东西开始被强化,这就是本来应当以日元为本,慢慢的变成以考试为主,慢慢的变成以分数为主,慢慢的变成以追求某某大学为本,这就改变了我们教育原有的性质,因此我想借我们的论坛呼吁,要回归一下,以教育为本回归一下。我提纲里面的东西我就简单点一点,我的提纲写了这么几点:第一人是社会的动物,发展为智能的,所以人是历史的产物,是文化的产物,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之中,中国人生活在中国文化之中,教材是根据一定的活动根据一定的教育的目的,把从文化积淀中精选出来的内容交给学子者的财政,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课程和教材的建设。第三文化的升幂在于继承和发展这个我就不展开了,但是这里我要举两个事,继承发挥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孔融四岁的时候能够把大梨让给哥哥,没想到在几年前后引起了非常剧烈的争论,而且这场争论即使到现在也没有结果,政变的一方写了一篇文章,被多方转载,这个事我们总说,这个人还是要以向上为主。要好人多,好就向上,如果没有文化这个社会会怎像呢?所以从孟子开始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弱小而为之。所以三字经里面,孔融四岁能让梨,本来就不可非议嘛,一般的小孩四岁不一定知道,但孔融知道,所以把他树立为一个榜样,让你小善一点,能够从小善做起,那是非常好的事情。为什么要去否定呢?而且否定的振振有辞,20岁不让梨为什么呢?符合人性,四岁的小孩不懂得让梨,他不让梨是人性的张扬,应该鼓励,孔融四岁能让梨那是人性的压抑,应该反对,所以几百年来三字经里面的这点话,到现在不但是轩然大波,而且要弄的是非莫辨,这闹到不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吗? 还有一个例子,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流传多广啊,记者曾经采访我,问我小时候读什么书,最早读过唐诗宋词没有,我说我还没有上学,我父亲就让我背唐诗,他说你背了哪些唐诗,我想了想,头一个就是这首诗,床前明月光,我问很多别的同志,他们也回忆,很多人小时候背的第一首诗就是床前明月光啊,床前明月光有什么意思呢?至少一个是月亮,给少年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一个思故乡啊,牢牢的扎根在儿童的心目中,现在讲爱祖国,讲爱国主义教育,我问很多同志,你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哪做起?其实爱国主义教育就是从爱家乡做起,因为家乡、故乡是儿童少年头脑里面最具体,最有直管性,最能想到的,它的祖国的一部分。所以爱祖国应该从爱家乡做起,有了浓烈的爱家乡的情绪,才会逐步的产生到爱祖国,上升到爱祖国这个过度。习主席讲“去中国化是悲哀的”,像这样的诗词又不难,又很容易,但又含有深意,这样的好的教材为什么要去删呢?现在我们讨论这个题目要联系到,不是无中生有,这些事情都在我们周围,正在发生,正在进行,我希望我们的论坛能够深入的开展下去,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把对新教材建设的认识,把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都融合进去,我想这样我们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果。 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