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治·斯穆特 |
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AI现在被我们做成了乌托邦一样的世界,如果我们要去实现这个世界,需要经历一段漫长,并且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的。所以我们需要在AI的时代生存,并且我们也要去创造这样一种经济的特有性。我们必须要去争取一些更有价值的工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跟AI合作。 |
|
|
刘筱柳 |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相信大家在一起,通过我们共同思想的碰撞,一定能够为我们未来如何培养一代能够创新、创造、创业的一批青年人才能够得到满意的答案和思想的碰撞。所以我们也希望未来的成都,着力于为高等教育,着力于为各类人才搭建一个可以进行思想创新,可以进行思想碰撞的平台。 |
|
|
中村修二 |
2014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蓝光之父、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我们看一下什么是LED,我们生命中第一道光源就是太阳光,太阳光是自发的。所以要创造LED我们要模仿太阳光。LED有三层膜,有N型膜,P型膜,还有中间的膜,这就是LED的模型。在1993年我们开始发明蓝色LED,在这里我们就能使不同的颜色变成可能,这也是三层LED膜的模型。 |
|
|
曾莉莉 |
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机构执行总裁、原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我们看一下大学的角色是什么?大学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准备好面对不确定的世界,不确定的未来。他们未来的职业可能不是一个专业性行业。同时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创业可以作为一种事业的选择,同时我们也要帮助学生把他们科研成果和创业成果更快的商业化,更快的落地。 |
|
|
杰夫·雷蒙 |
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暨美方校长、康奈尔大学第十一任校长:第一学校需要批判性,还需要有老师帮助他们保持初心等等。同时还要让我们的学生可以涉猎广泛,这样他们才有更多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来自于世界各地其他地区的学生同样可以给他们启发,我们就是创造这样的环境,这种环境能够帮助我们建造一个相当大体量,而且相当丰富的库存,这样就可以酝酿和孕育出创新创业的人才。 |
|
|
马克·帕加罗 |
美国华盛顿大学塔科马分校校长:我们大学是由于我们的创新创业闻名。不仅是在美国驰名,同样在中国,香港,日本以及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出名。在塔克马地区我们也是相当出名的。所以在下图地区,有许多的创新型产业和公司。 |
|
|
高为元 |
香港大学副校长、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第一点就是我们希望让本科生可以既有大陆的经验,也有在全球学习的经验。第二点就是可以去促进国际对接,国际的连接,这是在知识交流方面需要做到的。第三点我们希望可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多样化在校内推广创新和创造力。 |
|
|
阮文潮 |
越南河内大学校长:现在高等教育的学校当中,我们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遇,而不只是给他们做职业培训,要让他们更加富裕创新,而且还要更多接触社会上的资源,也就是说要去培训培养他们,要让他们充分的为未来做准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步步为营,并且做出更多的创举 |
|
|
阿施文·乔西 |
印度管理学院艾哈迈达巴德分校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副总监:我们最终希望全球的平台是数字化的。这样的数字化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信息。同样还有其他的方面,比如说像物流以及移动通信等等,这些方面也应该造福创新创业。现在全球货物流通都应该归功于数据,未来都应该是数据主导的。 |
|
|
奥哈德·巴兹雷 |
特拉维夫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研究员及创新负责人:如果你要创新的商业体的话,就必须要失败得越快越好。我们的教育体系还没有教授学生如何去接纳失败,我们的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学会去接纳失败,因为失败能够给我们更多的回馈。 |
|
|
阿利亚·巴塔查里亚 |
印度尼赫鲁科技大学马恒达中央学院院长:我们都希望极大的减少这种障碍,希望突破这一层壁垒,让中国和印度的大学取得更多,更深入的合作。尤其在未来10年当中,我们觉得这样的合作将得到强化和深入。我们认为所有的方面都应该通力合作,协同教育。 |
|
|
哈什·米什拉 |
印度理工学院创新创业中心负责人:人类的共鸣我们需要去尊重。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和平者,这些和平者能知道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能尊重现在世界的价值,就像是我们的商业发展那样。通过这种能力,我们能够有更多的创新思维,同时这种思维还是可持续的。所以我认为我们必须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创新性的思维,颠覆性的创新。 |
|
|
水田宗子 |
城西国际大学前理事长兼校长、国际杰出女校长:我认为在现在这个时代,在我们现在二十一世纪当中,我们必须要把人文科学和科学课程连接起来。我们要填平这种鸿沟。让年轻人能够跨越文科和理科的鸿沟。 |
|
|
默罕默德·罗智 |
马来西亚教育部教师教育研究所国际关系办公室副主任:在马来西亚的教育当中,我们鼓励所有的学校有国际化的计划,在教育当中我们把学生送去国外学习,有一些国外的课程来帮助学生。同时我们还帮助其他国家的学生来到马来西亚跟我们进行交流,我们2030年的教育计划能帮助我们创新的事业。
|
|
|
高文兵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南大学原党委书记:据不完全统计得到的数据,2011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以后,他自主创业的比例是占当年毕业生的0.09。去年2017年,时隔十年,去年高校毕业生基数非常大,走向社会自主创业的人数达到8.9。 |
|
|
张林 |
四川大学副校长:对于创新创业我们不希望学生成立多少公司做多少企业,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我们的双创是指在学校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谋事业创事业的意识、知识、素养和能力,来成就我们学生的双创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