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的实践与发展
龙又麟
亚太民间教育的交流促进会(台湾)会长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亚太地区对创新教育的推广;中国创新教育的推广;创新教育的形成与实践;发展趋势与机会,其中东西方的融合与借鉴、校内与校外教育的互补、实践与运用教育广受欢迎、跨学科教育日益受重视,新的机会,新能力教育,思考力,个人与团队协作与实践应用。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受限于升学考试的影响,以知识记忆为主体,而欠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然而日本、韩国、新加坡、及台湾、香港地区也都以升学考试为主,但是教育单位在观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力求创新,因此容易培想出活学活用,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文章最后介绍了教育技术装备业者与创新教育,教育为体,器具为用;融合创新,创造价值。
所谓创新,英文称之为innovations。从硬件方面指的是创造发明,从软件方面而言指的是创意突破。人类社会之所以文明昌盛,就是因为人类的不断创新之故,所以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竞争力之所在。
从历史来看,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力地显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智慧和卓越的创新才能。但是到了近代以后,中国的创新能力却明显地逊色于其它一些国家: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科学和创新实力的诺贝尔奖为例,从诺贝尔奖的设立到当今已经进行了97次评选,然而在这97次1000余人的获奖名单中,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中国籍的公民却没有一人获奖,像是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等6位美籍华人均是在别国的土地上获此殊荣,这证明我们还缺乏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土壤,还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如一直以“模仿”为主要牲的日本,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已开始大力调整教育和科研政策及体制,告别“模仿时代”,全力推进“科技创新立国”,近几年,日本对科研创新投入的经费呈明显上升趋势。“加拿大的明天”对策研究会也曾提出呼吁,为确保在“新工业革命”中取得主动,必须改变教育制度,去培养“富有创新的一代人”。其余如新加坡强调“会思考的学校、会学习的国家”等等….均从教育上去创新,以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均值得我们警惕与学习。
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受限于升学考试的影响,以知识记忆为主体,而欠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然而日本、韩国、新加坡、及台湾、香港地区也都以升学考试为主,但是教育单位在观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力求创新,因此容易培想出活学活用,创新能力强的人才。
其实创新教育内容的产生,有脉络可循,如:一、科技发明,教育技术装备的变化能够产生新的教学内容:如:计算机的发明便是一例。二、新的理论与方法:如德柏诺创新思维的提出,新加坡将之列为必修的课程。三、跨学科的整合:如将数学与美术相结合,成为新的科目。四、拓展与实践运用:如国内新提倡的少年牛顿实验班,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各学科动手实验创造的内容整合成一个体系,以提高新的动手与实践能力。……..各类创新的教学均值得借鉴。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江泽民主席也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为此,创新已成为当今教育的热点问题,也是现代教育新的发展方向, 如何积极有效的推展 已成为现在教育界责无旁贷的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