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老师,今天上午我想跟大家简单汇报一下创新智能教授的情况,如施教授所讲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就看你怎么培养、挖掘每个人创造的火花,在这里面我们从98年开始做了一个关于创新学习的研究,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设立的非常大的研究,我在主持这个项目之前,首先对学生的学习,我们提出创新学习,在创新学习当中,我们主要是有一个东西要搞清楚,因为毕竟是新的概念,什么是创新学习? 我们谈创新学习的时候,从来不和过去的学习相抵触,我们认为它们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发展,我们在创新学习的时候,一定是在有过去的知识,当然我们有新的东西方法为基础,我们的学生不拘泥于书本、常规,不畏惧权威,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学生长期动脑、动手,不断提出学生的新问题、新思想、新点子,这样一种学习的活动。换句话说我们学习当中以创新为目的地学习。当然创新需要学习做基础,也需要我们有继承地学习,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继承的基础。我们说善于继承,不断地有新的批判精神。 三年前我们对全国13个城市做了调查,我们中国学生的调查性思考是最差的,我们学生在批判意识方面比较差,同样也说明我们学生问题意识很差,所以我们提出我们学生的批判意识,当然任何都是要基于发展的眼光看,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的思维不是我们老师能接受的,这时我们老师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衡量我们的学生。我们有很多实验的对象,刚才我已经汇报了,我们用八九年在全国很多实验学校当中调查,他们更强调学习当中主体化的人格,就是创造力的培养,可能更多是关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到位。 (投影)这是三四年级学生画的,他幻想我自己作为他的主人,来进行我们今后未来的思考。 我们也强调,我们过去学习科学研究基础上,更强调方法的递进性,这里面我们有一张图,很简单,用黄瓜或者土豆,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创造出有创意的作品。我们现在的学习当中可能更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老师们都清楚,中国的独生子女很多,与人打交道能力比较弱,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关注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意识。 (投影)我们摆了大家常见的泥土,我们几个小朋友很短的时间能再现长江三峡上石宝寨非常壮丽的图景,通过自己分工做出来,这是石宝寨很简单的图,做的十二生肖图代表全世界的人民。 我想在这样的图当中,重要的是每个人该做什么,分工到位。另外我想在学习活动中的动手和实践。我们现在学生的学习,趋向于接受背诵、记忆,动手的能力比较差,包括实验,我们现在高考考实验,学生是背诵的,而我们就强调学生动手的实践,这和教育部强调的关于开展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是一致的。 这里面是我们学生做的三所在民间理明文昌宫的调查,通过他们拍的照片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重视得到了有关部门的保护,这里面我们创新的时候,更重要的还是思维不同,通过发散、集中、再发散,能有不同的地方,我们说新的不同在哪里呢?相对于自己还是有一个范围呢?我们可能更强调相对于自身的学习,每个人都是创造之人,每个人都是创新之人。 这是重庆的市旗,这是小学二年级同学做的。今年暑假我们培训香港的小朋友,让他做创新也很会做。我们需要每个学生能做出自己的东西,这是我们对学生学的建构、理解,在这种理解当中,他需要我们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的创新?我们提出一个创新智能教学的假设。这个假设根据我们自己过去创新的认识,对创新的理解,构筑我们在课堂教学当中、学生的实践活动当中怎么去做?我们有一个简单的认识,这种认识就是在于以学生以学为本,以学生学习为本,以我们学生的多元能力的建构为本,也包括我们对学生看法、评估、评价,用立体方式做,我们提出学本的观点,这就是每个学生都有问题意识,不过我们怎么去引发学生有问题的思考,很多人会做这个,在这个过程中,经常鼓励我们学生能找到自己所学之困、学习的不足。 整个中国的学生问题意识比较差,在前年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评估中,中国学生的创造力是倒数第五,尽管我们计算能力很强,但潜在意识是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 (投影)根据我们新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让我们学生看到目标已经实现,教育部开了两期寻找失去的目标,我们教师教学目标已经丧失,这是我们构筑教学很关键的内容,我们要重新对新课程目标有我们自己的建构,我们提出这个假设以后也是国家教育部、科技部的创新资金项目,通过这个开发出智能教学的软件,把我们老师在教学当中如何指导备课、教学、使用,用一个庞大的软件系统做出来,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经常说教师文化、学校文化基本的载体。现在不论北京还是重庆,我们经常学习文化,但是我们有多少文化?拿出来的文化很少。我到美国讲课说可以拿出100年前文字的资料,我们现在自己成长的东西用什么建构呢?我希望通过这样来做,建构我们每个教师的成长档案,把上课的东西堆在我们这个系统里面。 最后我们的思想就是想培养学生不仅有知识,还有从知识到能力的改变。刚才施教授说得很好,创新是综合的能力,不是单纯的倾向、简单的技巧,我们通过知识的内划把显性的知识,不断丰富,最终形成我们自身已有的能力技巧,包括我们学习的不仅有课内的,应该延展到课外,不光关注今天,还要关注未来,尤其是我们的学生,他们关注未来的东西,往往比我们老师强。因为我们老师可能局限于很多知识的堡垒,在思考上没有我们学生灵活。我们去年在新加坡培训我们的学生,有个学生的创意很好,大家不要吸烟,学生马上有创意把9.11大楼画成烟雾图腾的样子,下面写不要吸烟,他结合这样能做很好的创意图。这需要我们学生在思考当中不一定是简单的思考,他要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到底模式有那些呢?学的时候,我们主要依据于学生不单纯从学会到会学,这样一种单一的直线理解,过去我们老说不仅要学生学会,还要学生会学,从学习愿望上做,但是我认为还应该让我们学生学会创新学,实际上是构筑学生学习动力的最大保障。 刚才施教授给我们一幅图,我们为什么厌学,除了内容的影响还有动力,动力的来源我认为与创新有关系,创新使我们学生的创新得到展示,每个人都希望成功,通过成功激励我们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欲望、学习欲望,所以我们构筑这学习方式,在这个方式中也是相互依存、辩证。 我们在构筑模式中,首先以问题为中心、问题为纽带、问题为我们,或者整个教学流程的关键,所以不论在学生提出问题还是大家一起讨论问题,以及创新当中,都是以问题为载体。当然这需要我们学生的自信、我们现在安全的心理,也需要我们有一个成功的、或者评价机会,来使我们学生有这样安全的空间。学生要创造、创新、会创新首先有安全的空间做,不能说提出问题老师会批评,要给学生更多的成功空间。其实国外的小孩并不比我们聪明,但是为什么在诺贝尔奖大量是美国人呢?那就是他的教学当中始终跟我们学生留有更多的问题意识,而我们可能少了一点,所以我们想我们进行创新教学,就要给予我们学生更多的问题空间、问题权利。 在教当中,我们提出了我们自己认为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我们的问题为主线、学生的动手练习为主线,就是我们四为主的教学原则。大家已经看到我们对教学认识的四个为主,后来我们不断变化,把学生和教师都是我们教学的主体,教师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作用中我们想构造一个我们想到达的以四段八步这种教学模式。 创新是没有模式的,我们所谓的模式是给我们每个教师在上课当中思维的方式。比如怎么去引导学生有问题的思考,以及在思考当中做,(投影)我们学生把选手、观众、评委作为三角形画出来,还有把成功、勤奋、方法画出来,环境、人口和资源,很多的三角形关系,这都是我们学生做的时候散光的思维,在这种思维当中,我们更多地会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路径,所以我后面跟大家说一点,我们的思维策略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更多的是引发我们学生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还有我们给予学生很多创造性的点子。 大家还有不清楚可以在网上检索。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