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书
今天,我们共聚中国北京,以发展的眼光审视亚洲教育的现状与前景,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分析教育对亚洲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共同进步的重大战略意义。我们深刻地认识到:
经济的快速增长需要高素质人力资源
近年来,人口众多的亚洲经济发展速度为世界瞩目,但是,其教育发展水平却
很不均衡。随着该地区经贸往来日益增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初见端倪,对各类教育和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发展教育的重要作用已在亚洲地区达成广泛共识,同时,人们也认识到,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共同的努力才能完成。
进一步加强再教育并向教育弱势群体提供机遇
亚洲各国经济、文化、教育资源、以及社会发展目标存在着多样性。尽管各国在教育发展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地区内合作机制的不足,限制了该地区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对提升一个地区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突出。面对知识经济的重大机遇与严峻挑战,亚洲国家急需整合教育资源,增进沟通与理解,以求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把握机遇,争取主动。因此,迫切要求亚洲各国加强区域教育合作,建立区域教育合作的有效机制。
加强与亚洲区域其他教育机制的交流与合作
亚洲国家有着比较相近的地缘背景和文化传统,面临着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教育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得到了来自地区内乃至国际上越来越多的支持。因此,构筑该地区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平台,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基于以上共识, 我们共同倡议发起亚洲教育北京论坛,启动各种提案构想的细化工作,并确立以下目标:
近期目标
为亚洲教育以及关心亚洲教育的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学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教育从业者等人士建立合作与交流平台,定期举办会议,组织重大课题的研究,集思广益,探讨和追踪普遍关心的教育问题以及亚洲在新世纪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亚洲的合作协调、人才培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一些权威性的报告和有实际意义的解决方案。
(二)合作磋商
与亚洲区域现有的论坛进行合作,建立政府相关部门间磋商机制,及时研究和研讨各国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交流经验,寻找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教育交流
在允许的条件下,通过学者交流、学历学分互认、设立奖学金、建立亚洲教育网络合作平台、开展咨询、系统性的行业评估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各国教育资源,并努力为亚洲各国学生、学者、教师,以及其他教育资源在地区之间的交流创造条件。
财务安排
寻求通过研究、培训、募集资金、开展合作等方式努力为亚洲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人才培养提供财力与智力的支持和服务的可行性。
拓展领域
努力开展各种教育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开拓教育合作的领域和空间,为亚洲教
育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我们深信,这一倡议符合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共同愿望:希望教育更有活力,更具关联性和质量更高; 提高亚洲部份地区贫困儿童的基础教育入学率; 加强终身学习社会发展,以帮助大众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为此我们提请本次论坛组委会对现有相关资源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和评估,找出不足,想方设法,加以解决。诸如此类的详细提案和工作将提交到明年8月份的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上。
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签名)
韩国前总理李寿成(签名)
尼泊尔前首相比斯塔(签名)
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利 (签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教育处主任 谢尔顿·舒佛(签名)
哈萨克斯坦前总理捷列先科代表萨迪汉(签名)
澳门基金会主席吴荣恪(签名)
2003年12月6日于中国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