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很荣幸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们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作为一家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思考来跟大家分享。我今天的题目就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与国际化拓展,那么谈到智库的国际化,我们认为它主要是指智库要参与并且推动重塑中国与世界新型关系的这样的一种具体的实践,涉及到跨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互信合作,共享与共建,具体的实践领域可能包括几个方面,一个是要向世界来进行宣讲,宣讲中国的理念,中国的思路,以及中国的方案。那么接下来呢,是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共识的基础上,能够建立一种互相合作的关系。第三,就是我们要逐渐的介入到国际化的进程中,在国际上能够进行我们自己的议程设置。最后就是能够在全球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能够贡献中国的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我们也是通过几个主要的领域,G20,“一带一路”和公共外交,以及生态金融方面,来介入到相关的国际化的进程中来。第二个就是国际化我们认为它是需要理念、制度和人才的支撑。理念就是我们要营造一种关于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共同认识的基础,在平等与包容这样的一种观念下,我们才能够建立相应的合作关系。制度呢是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种跨国交往的机制的建设,能够比如说合作平台的搭建,互相沟通的机制,以及智库间、高校之间、各种研究机构之间的互相合作,比如说设立访问学者的制度,还有一种是人员的培训。再有一个国际化,我们是需要人才的支撑的,需要一个专业化的、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具体而言涉及到四个方面,第一,我们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就是时代的要求,还有我们如何开展这个智库的建设,以及智库国际化与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最后我也简单的介绍一下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进行国际化拓展,以及对于国家软实力提升的一些实践。智库的建设实际上是我们党和国家对智库发展的一种特别的要求,具体如何开展这个新型智库的建设,我们目前来说是从几个方面来入手的,一个是机制的创新,制度的建设,人才团队以及研究方向,成果转化和经费的预算。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可以说和我们传统的研究机构是有区别的,我们采取的基金运作的方式,来设立在中国人民大学,它是一个机制创新的产物,主要是基金的运作,同时采取聘任制,来解决人员的高端人才以及人员的流动问题。我们把智库看做是一个思想工厂,我们从2013年成立,到现在有差不多将近5年的时间,我们把智库看成是一个思想工厂,解决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他的流程的建设,那么在这样的一个相关的流程中,来严格的开展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这是我们目前的几个产品模块,分为几个大的部分,我们的研究报告,内参产品,我们的出版,我们的网站、微信、微博,是立体化的产品的结构组合。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流程的建设,不需要详细的解释了。人才团队我们也是希望用这个国际化的研究团队,同时我们搭建一个平台的建设,能够在国际的这样的一个大的舞台上,建立一个流动的机制,能够开展大型的国际项目合作。同时作为一家智库呢,我们在设立之初,实际上就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非常重视研究,另外一个方面,我们是非常重视信息的传播,我们建立了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完备的传播体系,包括各种的传统的传播手段以及信息化的传播手段,甚至包括人际的传播手段,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全方位的将智库的研究成果,能够传播出去。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涉及几个大的板块,一个是G20,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还有一个就是“一带一路”,再一个是绿色金融,还有一个我们承担的重要工作是公共外交。智库的成果,我们是强调三个影响力,一个是决策的影响力,社会的影响力还有国际的影响力,也是进中央对智库发展的新要求是密切相关的。成果转化,因为我们也是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个机制创新的产物,所以也承担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学术的研究成果,使我们的目标客户能够更方便的得到这些相关的研究。传播体系简单的介绍一下,就是目前来说,我们的传播体系涉及到几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的产品的,根据不同类别的产品来采取相关的不同的传播的方式,目前我们有几个大的平台,一个是我们的中文的网站,还有我们英文的网站,微信、微博、自媒体等,平均每个工作日要发表十多篇署名的文章,全年基本上能够达到2000多篇署名的文章,大量的传播使更多的成果能够最快速度的通过舆情的方式,通过评论的方式来达到他的目标客户对象。 第三个问题想介绍一下智库的国际化与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因为大家都很熟悉了,我就在这儿不再赘述了。我们自己关于智库国际化的一些思考,目前来说我们认为就是比较关键的、核心的内容就是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机制的改革,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尝试,比如说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我们尝试来建设这样的一个国际化交流的平台。我们搭建一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的国际化的论坛,还有G20方面,我们也是连续3年承办相关的G20中的智库峰会,同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也作为外交部制定的2016年G20峰会的三家支持单位之一,我们承担了2016年G20峰会的相关的智库支撑工作。还有我们认为就是国际化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对外的功能就是要伐谋。应该说是能够设置全球的议程,另外一个是影响国际的舆论,还有就是广交各国朋友,在这个上面能够有相关的国策,增加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目前来说我们认为在这几个方面还是存在着欠缺,在这个方面,我们自己也是希望能够在这方面有更多的探索。中国智库如何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建立这样的一种全球的品牌呢,我认为要有全球的眼光,关注一些全球化的相关的问题,并且能够在有信心、有自信,在这样的一个世界的舞台上,能够进行同台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同时要搭建自己的资源网络,能够广交朋友。智库研究,综合的人才,目前来讲,人才的队伍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目前我们的智库国际化,非常重要的一个限制性因素,就是我们的人才国际化,或者是说我们的这种能够具有全球视野的,能够非常平等,畅通的与国际进行交流的一种能力,这种人才的汇聚是非常重要的。就需要一个是对人才的选择,人才的培训,以及吸引人才的机制来进行相关的工作。一个是希望能够在智库国际化的过程中,建立一种产业联盟,刚才中联部的领导也说过,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带一路”的联盟,智库合作联盟。实际上我们也是希望智库产业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样才能够带动我们不断的进行的这样的良性的循环中来,还有就是专业化和职业化。 接下来简单的介绍一下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所做过的一些具体的工作,目前的国际交往,已经与30多个国家的智库开展了合作关系,并且有13位国际前政要都到访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并且在我们这个平台上发表演讲,开展交流。近20位驻华大使也到我们这边来进行过演讲,同时我们分别与伊朗、土耳其、尼泊尔、俄罗斯等国家开展了合作对话,并且建立了一些相对固定的这样的一种合作机制,比如说中伊之间的“一带一路”,合作的年度对话机制。在2016年的G20峰会期间,我们也分别在全球10个城市举办了G20的论坛,扩展了国际合作的网络,也扩大了中国声音所传播到的范围。目前在“一带一路”方面,我们曾经举办过4次大型的国际论坛,出版过10部专著,今年的5月份,在“一带一路”峰会期间,我们受中宣部的委托,编撰的“一带一路”的故事系列图书有7本,在5月的高峰论坛进行展示。这个是金砖合作,这个就是我们用脚底板做学问,也会邀请俄罗斯方面到国内开展交流。还有公共外交,我们做过两个比较大的活动,一个是去年的南海问题对话会,在华盛顿与美国的卡内基中心进行合作,这个实际上是采取公共外交的一个非常好的案例。还有我们习特会前夕,我们的智库打前战来展开的与美国智库的密集对话,还有中美人文交流机制下面的校长论坛,也是上个月刚刚在美国举办。这个是刘延东副总理出席智库的论坛,这是“一带一路”方面的大数据统计,大数据显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在“一带一路”的领域开展相关的传播,影响力的排名应该是在前十的。这个是我们的执行院长对于国际化的一些思考,这个是瓦尔代俱乐部的一些相关情况。 我们希望能够建立这种谋断互动机制的改革,思想市场机制的改革,人才拓展机制的改革,融资运营机制的改革,还有全球传播机制的改革。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