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参加今天的会议,经过五年的发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我们北京语言大学取得了一些成效,研究机构由原来的一家研究中心拓展到了16家研究中心,并建立了国别与区域研究院。借这个机会,就北京语言大学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谈一谈关于国别与区域研究学科建设和历史使命的个人的想法。 第一,国别与区域研究是大国特有的一个学科体系,中国高校的国别与区域研究的发起是由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开始的,是为满足国家对外开放和中外交往中,具体的现实需求。在全面熟悉对象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就具体的问题,原原本本的反映当时的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国别与区域研究是针对特定国家和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人文、法律等领域的社会科学研究,是侧重于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的专门研究,具有多学科、跨领域的基本特点。国别与区域研究以精通对象国家的语言为基础,以当地的语言书写一手文献为源头,以长期深入实地的调查为核心,系统研究对象国家和地区的总体特征,预测及其未来的发展动向。国别与区域研究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涉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众多领域,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等诸多的学科,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由于其具备跨学科交叉性的学科属性,其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法,呈现出建构的特征。比如政治经济制度,社会形态、宗教发展与影响历史演变等相关研究方向,都紧密围绕着同一国家或统一地区开展的系统研究。国别和区域研究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性的、骨干性的学科,其地位相当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中的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国别与区域研究,学科是地区性大国向全球性大国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和产物,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大国,都曾建立起完备的国别与区域研究学科体系。作为重新规划全球范围内力量和利益投射的基本依据,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需要深入的了解全覆盖领域的,或者全世界的需求,也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能力建设国别与区域研究学科,国别与区域研究是全球性大国特有的一个科学体系。 第二,国别与区域研究是一项国家层面的工作,国别与区域研究是一项直接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和外交工作,现实需求的工程。五年来,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全国高校国别与区域研究机构,呈现了大量的增加。首批设立的国别与区域研究培育基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国内一流高校纷纷启动国别与区域研究的建设,在各自擅长的学科领域内,探索国别与区域研究学科建设的路径和人才培养的方式。比如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都自主设置了国别与区域研究的二级学科,并招收了硕士和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还探索设置国别与区域研究的本科生。虽然国别与区域研究学科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然处在发展的瓶颈,核心问题在于国别与区域研究没有一级和二级学科的身份,进入国内的教学体系,这是一个我们在近期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的一项工作。 第三,坚定国别与区域研究学科建设的信心。国别与区域研究学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些学者把国别与区域研究当成一个框,什么都往里面装,只要涉及到国外的研究,对象就纳入到国别与区域研究的体系中来。甚至于一些工学的项目,理科、医学、艺术的项目纳入其中,反映出对国别与区域研究学科属性的认识的偏差。国别与区域研究是水面下的冰山,虽然在大战略、大契机中不着痕迹,但恰恰决定着战略布局的成败的基础。正如我们所提到的,数学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没有任何一个学者提出数学是无用的。国别与区域研究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也是如此,中国从来不缺少战略研究专家,战略研究的基础是对具体国家和地区情况的全面系统的掌握。国别与区域研究从来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聚焦的,国别与区域研究学科建设,并不着眼于培养大战略家,而是在于培养一批说实情、出实招的本地通。国别与区域研究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效,实现了对全球区域的全覆盖,实现了联合国成员国家的国别研究的全覆盖,基本形成了与中国大国国家地位相匹配的学科体系。 我们坚信,国别与区域研究在支撑、引领、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繁荣,增强国家软实力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加有力的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为构建更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