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活动背景 关于年会 年会日程 与会嘉宾 招商合作 参会指南 关于我们 图文报道 媒体聚焦 English
图文报道
开幕式暨主论坛
“一带一路”高校智库论坛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论坛
科技文化与科普教育论坛
创意发明-中国青少年崛起之路论坛
互联网+教育论坛
闭幕式与成果发布
新闻吹风会
参观考察及会场内外
 
图文报道 > “一带一路”高校智库论坛
2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首都师范大学前校长刘新成致辞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首都师范大学前校长刘新成致辞

关键词是全球化和“一带一路”,我们就从这两个关键词来讲。“一带一路”是我们国家最近提出的一个国际性的一项举措,在座的国外的朋友,肯定都很熟悉这个词汇了。那么在十九大总书记做的报告当中,再次重申,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会坚持“一带一路”的举措。大家熟悉这个概念,是不是真正的理解这件事情,我个人判断,恐怕还不是很深刻,所以在这里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先从全球化谈起来,因为“一带一路”肯定是在全球化的这个背景下出台的。大家也知道,全球化自从1959年在经济学人杂志上出现这个概念之后,特别是在80年代之后,成为了一个很热的词汇。词虽然热,但是意见不一,怎么样看待全球化,全球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它是什么样的走向。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同马克斯对全球化的看法,虽然他从来没有用过全球化这个概念,但是他曾经说过,在15、16世纪,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进入了世界历史阶段。那么什么叫做世界历史阶段,他就是说人类的历史发展,在15、16世纪之前,它是区域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发展。之后随着地理大发现,整个世界市场形成了,那么人类的历史进入了一个世界整体的发展阶段。所以他说的这个世界历史发展阶段,实际上就是全球化的阶段。那么根据马克斯的判断,全球化的性质是很清楚的,它是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球化。那么从15、16世纪以来,几个世纪的全球化进程,也充分的证明了全球化的这个资本主义的性质。特别是在里根跟撒切尔主政的时代,更加证明了全球化的资本主义性质。为什么每一次在世界经济论坛开会的同时,在巴西的一个港口城市,总有一个世界社会论坛,就是反全球化的论坛,主旨就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受尽了剥夺、掠夺,他们不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全球化的这些现象就是证明了马克斯关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走向全球化的这么一个论断。马克斯的药方是什么,他是说,随着资本的全球化,无产阶级也必然全球化,其结果必然是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发展世界革命,最终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但是马克斯当年绝对没有想到,无产阶级可以在一个国家或者是数个国家取得政权,他更没有想到,社会主义制度要和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并存,并且竞争。因此也不可能预见到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在资本主义国家所搭建的全球化平台上去发展,怎么去和资本主义国家竞争,这些都是马克斯没有想到的。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全球化已经摆在这儿了,你必须进入全球化,但这是一个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社会主义怎么解决。苏联没有解决好,苏联是社会主义,但是没有解决好,这也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在要解决的问题。那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解决全球化当中的不平等、不公平,而且渗透的资本血液的这种全球化。因此,中国提出来,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就是落实这个民族,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具体的实践。它的核心是参与“一带一路”的所有国家,共同发展,这个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怎么走我们没有经验。所以在推进社会主义全球化的过程当中,特别强调了要互相协商共赢,这样的全球化我们是在探索当中。所有“一带一路”的智库,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我们的任务就是充当协商民主的参与者的角色。我们共同来探讨我们的全球化,今后的全球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倡导的全球化,应当怎么在“一带一路”具体的实践当中来落实,这是我们中外围绕“一带一路”所建设的智库的共同的责任。

我们这种智库和以前许多国家所建立的智库,有一个根本的不同,他的研究的对象国,不把它研究的对象国视为对象,而是视为朋友。不是互相揣摩、互相猜疑,而是坐下来共同协商。本着这样的一个原则,我们建立起来的“一带一路”的智库,“一带一路”上各个国家在大学里所建立的智库,将是21世纪的一种新型的国际智库。我们相信这个智库,我们实际上不止是在探讨一个中国的倡导的一个策略,我们是探讨人类未来的走向,我们的共同体如何来建设。

下面谈一谈这种智库建立在大学的优势,因为我们学校在首都师范大学也有这样的智库。我觉得大学建立这样的智库有它的优势,有资源,有人才,特别是建在大学里的智库,可以影响我们的下一代,影响年轻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正的建设,真正的形成,我们寄希望于未来。大学里面建设智库,不知道国外的大学是什么样的经验,我们也希望能够交流,是目前我们高校里面的科学研究评价体制,不适合我们这种智库的发展,或者说不太适合我们的智库的发展。因为我们的智库研究取向和基础研究不尽相同,和现在我们中国的,现在的大学的科学研究的评价体系不太吻合,用什么样的机制刺激我们的大学的老师,来参与这个智库的研究,智库的建设,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也希望,在这一次的论坛上,特别是国外的朋友,能够和我们一起来交流这方面的经验。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新闻吹风会现场
克罗地亚驻华大使奈伯伊沙·科哈洛维奇演讲
 
  特别鸣谢
 

版权所有 © 亚洲教育北京论坛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院 世纪经贸大厦A座1009-1010室
电 话:86(10)68909380 传 真:86(10)68909380
E-mail: Office@asia-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