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非常清楚的了解到,“一带一路”这么一个倡议,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国所关注。真正的“一带一路”的建设,实际上他是需要一大批的,具有国际视野,愿意并善于跨文化之间的沟通、理解合作的这样的人才。我们也需要有一大批能够真正懂得中国、理解多元文化,而且能够愿意搭建世界各国之间桥梁和纽带这样的各国的青年。所以在今天这么一个“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面,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教育的大背景下面,中外合作办学承担了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个时代的特征,对于我们创新人才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需要高等教育能够及时的应对这样的一种变化。当今的时代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今天的报告里面已经听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的描述,听到了很多关于今天的这个时代背景下面,教育必须要改革和创新的点。我认为目前我们有三个比较重大的时代特征,对我们的教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第一个是全球化时代,大家都理解,全球化时代要求我们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今天的人才面对的可能不是单一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合作,他要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交流、合作,这个世界的发展也需要这样的一种人才,全球胜任力的培养。第二,信息化时代,在我们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大数据的产生,人工智能的发展,都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和教育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如何让学生在这样的数字海洋里面获取知识,获取并应用这些大数据,来解决我们人类面对的问题,这是我们今天的教育里面必须要关注的一个点。第三,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成倍的增长,知识的爆炸,要求我们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要求我们选择在不同的知识和技能面前,怎么去把握自己所需要的那一部分。面对这样的一个变化,每个大学在整个的高等教育的体系当中,他只能够承担一部分的责任。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体,他有很大的差异性,需要有不同的培养模式来满足他的需要。我们社会的发展,各种行业、各种不同层面的工作,他对人才的需要也不一样,也需要有更多样的人才培养的模式,来满足我们的不同的人才的需要。所以对于一所大学来讲,他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定位,是决定了这所学校的走向。今天我们更要强调的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生态系统,相互补充的这样的一个生态系统。 我现在所在的上海纽约大学,是我们第一所中美合作举办的大学,我们的定位是放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创新人才。我们考虑的不是学生毕业以后五年十年的工作,要考虑他的长远的发展,要考虑他在未来世界发展过程中,他们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所以我们希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这样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希望培养一批能够连接中美和世界各国的这样的一个新生代力量,我们也是为一带一路的倡议来做好人才的储备。 创新人才不是教出来的,但是创新的素养是需要培养的。我们需要关注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哪些要素特别需要关注呢,第一,我们在整个教育的过程当中,要设法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想好奇是一个人创造、创新的最原始的动力,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我们很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把他最原始的好奇心给扼杀掉了。所以今天回到大学里面,我们仍然需要关注,如何通过拓宽学生的视野,来重新激发学生对于世界各种事物的一个好奇心。第二,我们一定要强调基于学习兴趣的主动学习,应试教育的一个最大的弊病,就是老师教学生听,学生在被动的学习,在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今天这个时代的发展,需要学生主动掌握各种各样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这样的一种方法,这是大学教育,我们也必须要面对的这个创新人才培养的面对的一个问题。第三,要鼓励学生不断的实践、探索、试错,不要怕犯错误,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第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我们有一位教授也谈到了,我们今天中国学生的很大的问题是不会思考,所以今天才会出现那么多的奋青,因为他不善于用科学的思维和逻辑去面对很多问题,也不理解质疑和怀疑的差别在什么地方。所以如何能够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面,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的思维的能力,这是我们今天的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当然人文素养同样是重要的,人文素养不是一个人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文精神,一种人文的态度。跨学科的基础,这也是今天我们必须要强调的创新人才的素养,只有有这样的,能够跨越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能够面对问题,把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综合起来解决的这样的能力,可能才是未来我们创新所需要的这方面的能力。我们在设计本科教育的过程当中,把着眼点都放在这些问题上面,课程结构也好,教学方法、社会活动、学生组织也好,如何能够立足于创新能力、创新素养的培养,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点。当然我前面也讲到了,上海纽约大学的责任是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这样的一个创新人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一个全球视野,能够让学生善于跨文化之间的沟通,这方面的能力的提升,这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的定位就是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改革,通过上海纽约大学这么一个案例,为中国高等教育探索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同文化和教育的合作。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能够发挥这样的一个试验田的作用,这是我们对这所学校的定位。简单的介绍一下背景,上海纽约大学是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合作创办的一所国际化的大学,是我们国家第一所中美合作举办的学校,他现在已经列入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成果的清单。为什么要中外联合办学,是不是唯一的发展通道,我认为这只是我们强调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当中的一种类型,他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可以用来探索、改革和创新,他的优势是因为中外合作办学,可以不局限于现有的办学模式,可以大胆的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些办学的理念,引进国外的优质教学资源,来探索今天这个时代下面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但是不同文化、不同教育的合作,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有很多的问题,其中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要把在很多方面不兼容的教育体系或者是文化认识、政治制度,要让它兼容起来,来满足这个学校的运行。其中碰到的几个关键的问题,我认为一个基点的问题,首先我们一定要认同中外合作办学,是建立在多元文化融合的基础上面,要求我们理解差异,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更重要的要去寻找共通的地方,这是中外合作办学不同文化、教育合作的基本的落脚点。第二,全球视野,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比较思辨的基础上面,建构自己的世界观,因为学生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教育和文化的背景,如何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来构建自己的世界观,这也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个重要的基点。第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我们希望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价值取向的。他能够为这个世界未来的和平、合作,为了世界未来的人类的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所以他一定要有这样的一种责任感,这才是我们中外合作办学所希望培养的人,他最后能够承担的这样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使命。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具体的讲我们学校是怎么来考虑我们的课程,我们的规划,以及我们的特征。 我们作为第一所中美合作的大学,和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有什么明显的不同,主动学习模式,全英语的教学环境,我们的学生来自69个不同的国家,英语是必须的,但是所有的国际学生都要学习汉语,也要学习中国的文化,这是这个学校的一个特点。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推迟选择专业,我们是在二年级结束的时候,学生才决定自己的专业,这是基于兴趣主动学习的很重要的方面。还有跨学科的基础,让他们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生活、学习。全球视野,学科融合,多元文化和综合元素,我想特别让大家关注到,我们整个的通识教育的过程当中,汉语是国际学生的必修课,而且他在听说读写的时候,必须要达到中等以上的水平,上海纽约大学的教育模式我就不讲了。通过各种各样的设计,科研的实践、探索,来完善他们的课程的学习和技能的应用,我们也设立了本科教学的基金,一年级下的学生就可以开始申请本科生的科研项目,通过科研的实践,来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最后我想特别强调的一点,多元文化是我们培养国际化、全球化、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的环境要素。上海纽约大学,我们全世界的将近1200名的学生当中,将近有46.8%的学生是国际学生,来自六大洲的68个不同的国家。大家都可以看到,在这张表上面,可能在座的很多国外的领事们会看到有自己国家的学生,在上海纽约大学学习。所有这样的一种全球化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这样的一种机会,能够去了解世界不同的文化,我们的学生公寓的安排一定是一个中国学生,一个外国学生住在一个寝室里面,或者是三个不同国家的人住在一个寝室里面,让他们有24个小时的文化交流、文化的沟通,我们在学生会的组织,学生社团的组织,要求必须有两种以上文化的人发起组织,我们不能成立中国同学会,也不能成立美国同学会,要加强多元文化之间的融合。包括在课程学习、项目活动的过程当中,都强调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在整个的教学的设计安排当中,能够充分的体现文化的融合,同时要强调本土文化对于我们学生的理解,在多元文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里面,能够得到健康的成长。同时我们也通过很多跨文化的生活体验和社会服务,比如说志愿者的活动,更好的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让大家能够更好的了解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的,我们的一些解决办法,和我们面对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让学生能够有很多的机会在不同的地方去从事他们志愿者的活动,来了解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有机会在亚洲的其他国家进行志愿者的活动,更好的增加学生的社会的责任感。今年是我们首届学生的毕业,上海纽约大学受到了各个高校和企业的青睐,我可以非常直接的说,每个学生都拿到了很多的证明,无论是工作的还是继续读研的。为什么他们会得到这样的一个青睐,首先是我们培养的学生是满足了今天这个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他们的思想活跃、善于学习,他们具有全球视野和卓越的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同时他们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今天无论是培养什么专业的学生,我们用人单位,我们的学校会更看重的是学生这些素养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具备了多少知识。 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教育国际合作的一些体会,同时我们也希望,在我们各个国家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有更多的教育的国际合作,我们来共享人类的这些财富,促进我们的人类社会能够更加文明,更加进步,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