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活动背景 关于年会 年会日程 与会嘉宾 合作计划 参会指南 关于我们 图文报道 媒体聚焦 English
图文报道
花絮与合影
参观考察
新闻吹风会
晚宴
闭幕式
生命艺术教育论坛
科普教育创新论坛
互联网+教育论坛
创意创新创业论坛
幼儿健康体育论坛
国际职教创新论坛
开幕式暨全体大会
 
图文报道 > 国际职教创新论坛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演讲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演讲


各位贵宾,下午好,我只是谈一下我的观点,不代表刚才所说的教育部的顶层设计。我感到刚才德国的克劳斯·汉斯巴赫先生和加拿大的拉里·罗西亚先生的报告讲的非常好,讲的就是职业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际上也是我今天要讲的一部分内容。

  我们知道高等教育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英才教育,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清华、北大,美国的哈佛、斯坦福,英国的牛津、剑桥等等。那么另一类是大众教育,所以我这里讲的大众教育既包括我们正在转型的600所的应用型领域的教育,也包括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的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时代,需要的人才培训既肩负着英才教育的职能,又肩负着大众教育的任务。如何在一个高等教育体系内维持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统一,是各国教育的一个共同问题,大众教育和英才教育并重是重要任务。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二者是共生的社会的进步与和谐是离不开大众教育的,也需要英才教育。教育需要公平,但不能以追求公平而以平庸为代价。从一个角度上来讲,一个无法培养有创造力杰出的教育制度,不能说是公平的,高质量的教育制度,可能是扭曲了的教育,是在扼杀杰出人才的成长。大家在讨论为什么中国的高等学校培训不出创新型的人才,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出了问题。大众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建立在“知识、素质、能力”综合构建的基础上,它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来实施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同样我们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我们的大众教育,包括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特别也要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前两个月,网上有一篇文章,是美国耶鲁大略的一个教授的文章,他认为教育有两项主要功能,一个是为了职业,一个是为了做人,尤其是为了做一个有趣味、有意义的人。职业培养是为了饭碗,做人的教育是为了让人不仅是职业工具,更重要的是做人。当然两者不是对立的,但大学应该永远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所以我们培养职业教育的学生,不仅是给他职业,给他饭碗,同样要培养他的人格,其中要培养各种就业所必需的能力。

   耶鲁大学校长认为中国本科教育缺乏两个关键因素,第一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第二是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他提出来说,绝大多数的亚洲大学和欧洲的部分大学,本科是一个专业教育,学生在18岁的时候就选择了自己的终身职业,之后就很少学别的东西了。而中国的教学法又是生搬硬套的模式,学生是被动的学,把注意力放在了对于知识要点的,不去开发人的独立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毕业生的思维就比较狭窄,这也是我们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的原因。美国的研究型大学的本科学生在前两年会选择各种各样的学科,然后再选择一个主科进行学习。对于多个学科的接触,使学生通过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视角,跨学科的广度能够使毕业生有能力以创造性的方式去发展。另外他还讲到就是特别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培养学生主动进行立论、辩论或者对自己的论点进行修正。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顶级大学的考试不会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事实,而是让学生解决他们以前从来没有碰过的问题。分析一个观点的正反两方面,同时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我们现在是越来越强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中国也要把它翻译成审辩式思维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思维,让学生挑战彼此,挑战老师,采取互动的方式进行授课。这样对学生要宽厚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样是我们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等院校所面对的一项挑战。联合国去年发表了一份重要的报告,叫做《教育2030年行动框架》,提出教育的价值是实现三个重要角色的转变,第一就是作为一个生产者,他有能力控制他的物质环境,有能力保存好开发好地球上的资源,以提升他的生活标准。第二,作为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就是能在家庭、团体、部落国家和整个世界中和谐相处。第三,作为一个个体,能实现个人的潜能,实现身体健康,并通过精神、道德和心理的发展,形成高贵的愿望,个体的价值理性在这一时期得以彰显。

  我们如何借鉴西方的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模式?拉里·罗西亚先生其实讲的非常好,那么里面他讲到了加拿大是如何强调同企业的结合,加拿大如何强调来综合的评价学生,加拿大如何强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那么其中很重要的我们知道,现在就是说培养技能型人才有三种不同的模型,一种就是加拿大的模式,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开发型的实验的教学模式,这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基础,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完整的学科体系为出发点,考虑课程开发。偏重理论知识,过去我们是这样,是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那么现在加拿大的CBE模式是围绕着从事职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来设置学习课程,来制定教学计划、教学管理,决定他们的教学方法,步骤、内容以及考核方式,从而保证学生具备从事某种职业的较高的实践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如果你到多伦多,我们很多的职业教学的学生,在那里面可能看到一所多伦多非常著名的职业院校,模式就是特别强调单元教学,这些单元具有明确的教学内涵,可以把教学单元按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来排列顺序,把若干相关的单元组成一门课,在这些课程中可以确定出核心课、基础课、职业专门课、预备课这些课程的相互关系,来制定出教学计划,然后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所以这个模式在加拿大是一种创新,是培养人才模式的一种创新,非常受欢迎。

  刚才德国的克劳斯·汉斯巴赫先生介绍了德国的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模式,也是在不断的创新的,他们强调和大学、企业的紧密结合。学生在企业里面实习4天,然后在课堂里面学2天,后来他们感到双轨制的培养模式有不足,所以他们现在改成了企业主导型的实践教学,相当于我们4年制的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要求不一定掌握非常高深的理论知识,但通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训练,使学生成为某一领域内具有职业能力的职业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德国非常注重实践教学,企业的主导地位是其实践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我们通常把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叫做企业主导型的实践教学模式。企业主导型的模式是同企业联系非常密切的,要经过好几个实习的阶段,在新生入学前有大概6个月的时间在企业内预实习,积累实践经验,感性认识地为理论学习打下基础。第二个同企业结合的这种实习是被安排在大学的第四学年,要求学生到企业实习,并且把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解决企业实践中的真实课题。最后所有的实习考核评价是由企业负责,企业为学生出具一份鉴定。这种模式把校内的理论课的内容,实践性的教学环境和企业密切结合起来了,所以理论课的是联系企业家的,这块儿我就不多说了。第三模式是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把国家的职业资格和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所以这个是建立在实践的效果评定上,而不是传统的书面纸笔的评价。里面包括他的国家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模式,澳大利亚和这个模式也比较相关,也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所以这三种创新模式,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模式我们都把它认为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目前我们很多高校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来探索如何把职业资格鉴定和培训纳入教学计划,把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真正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我们刚才讲了三种国际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三种模式相比,我们还是有缺陷的,首先在体制上,我们的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我们的企业参与培养责任感不强,学校对实践教学的关注投入不足,这些都制约了校企深层次合作的开展问题。最后想举一个例子就是温州大学,作为一所地方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他是有了很多的创新。我们都知道温州是中国最早走出去的,温州大学是特别强化创业教育,把它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重实践、强创新、能创业、懂管理、敢担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从2001年开始开展创业教育,经过15年的改革,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创业人才的培养温州模式。他们非常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2007年的时候就建成了大学创业园,09年组建了全国最早的处级建制的培养学院。目标定位,考量大学生创业学习的差异性需求,这是他的培养框架,这个是他的融合体系,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行业交叉培养创业人才的新机制,就是为了面向地方发展的需要,包括很多的学科。另外他们给学生打造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平台,而且他有各种各样的同企业合作的机制,来鼓励企业扶持大学生创业。

国外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经验,对我们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西方发达国家极为重视高校创新教育的理论设计和实践,形成了不同的项目模式。不同的课程模式,不同的创新创业、创业结合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所以我们要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我们必须要注意确定个性化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特别要加强大学和跨国公司的密切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径。

(本文根据会议现场速记整理而成)

 


 

    



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加拿大萨省主席拉里·罗西亚演讲
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副校长(学术)、世界著名职教专家、管理学教授安迪·史密斯演讲
 
  特别鸣谢
 

版权所有 © 亚洲教育北京论坛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院 世纪经贸大厦A座1009-1010室
电 话:86(10)68909380 传 真:86(10)68909380
E-mail: Office@asia-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