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导航成都创新发展质量分析评议报告》,成都创新研发活跃度居同类城市首位,平均每位研发人员一年参与两次发明创造。此外,创新发展竞争力指数在同类城市中排名第二。
5个: 成都市编制虚拟现实、大数据、地理信息、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5个产业技术路线图,明确技术比较优势和产业升级主攻方向。
8家: 激活创新主体,成都市统筹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增至8家。同时细化落实在蓉“双一流”大学“2+6”战略合作协议,大力引进北大、清华、哈工大等高校在蓉发展,构建校院地协同创新体系。
10个: 融入产业生态圈“大循环“,加速带动新型产业形成,成都市推动高新技术服务业在天府新区鹿溪智谷、成都高新区聚集发展,在轨道交通、大数据、石墨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领域组建了10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
12家: 成都举行的2017年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现场上,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单位的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联盟在成都成立,包括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等12家在蓉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成为其首批成员。
27个: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成都市主持和参与完成的27个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人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奖数量占四川省总获奖数量的90%。
31家: 新潮传媒、极米科技、天象互动等31家准独角兽企业充满活力、快速成长。
36家: 全市新增创新创业载体36家、面积51万平方米。
56所: 去年12月以来,成都市科技局持续推进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完成对在蓉56所高校调研全覆盖。 152个: 成都市科技局按照体现利益绑定机制要求完成66个产业功能区及园区签约全覆盖,达成签约项目152个,初步构建形成校院企地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提供内生动力。 171家: 2017年,成都建成科技类创新创业载体171家,面积540万平方米。 260家: 2017年,成都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260家、总面积1654万平方米。 670家:成都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融入产业生态圈建设的生动实践,技术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70家,增幅为历年最大。 2471家:2017年,成都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471家、同比增长17.8%。
2万家:2017年,成都市科技型企业数量达到2万家。
46.4万家:2017年,成都市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42%、达到46.4万家。
9374.77亿元:2017年,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9374.77亿元、同比增长11.8%。
数据来源:《成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