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好。我是杨培根,就是陪着你、跟着你。我是从新加坡来的,现在在北京工作,今天想谈的是双语环境的创设,我因为工作的关系,跟双语学校关系挺多,经常去走访这些学校,在跟老师的接触的时候,就挺有些想法,今天早上听了很多大家,你们几位真的是大家,受教匪浅。你需要在你的工作岗位上怎么创新完成你的事情?我是从这个角度看创新的,因为搞教育的关系,我是从教育工作的角度来看创新的。 (投影)有人创新发明这样的发行,开会发型。你想不想知道能够这么搞笑的人,他的头发、发型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他的发型绝顶聪明。 我们先看一下我们教育体系的东西,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最主要,看清楚谁教谁学? 让我们从双语先谈起,这是一个双语学校,定义是什么呢?全世界双语的定义大概都有很多不同,新加坡的双语学校跟着中国的是完全两个概念,新加坡搞的双语教育35年,新加坡的双语教育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规定所有的小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学英文,全部科目都是英文的,但是如果你是华人,你是马来人,或者是印度人,因为新加坡是多元民族的社会,你就必须要学习母语。如果严格说母语就是你一娘胎你妈妈跟你说的话是什么,但是对华族来说,我们统一用华语就是中国话作为我们华人的母语,换句话说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小朋友就有中文一定要读,马来人小孩子就必须读马来文,印度人读印度文,为什么呢?因为新加坡语言政策规定,我们的官方语言四种,马来文、英文、印度文、华文。因为我们靠近马来西亚,马来文作为国语以前强制要读,后来改了,英文作为工作语言,我们彼此之间、同事之间正式的文件是用英文的,这就是新加坡的双语政策,英文作为工作语言加上母语。中国的双语政策据我理解是这样的,以英文来进行非英文科目教学的学校。比如说地理、卫生、科学、音乐等等。不教的语文、政治、历史等科目,我还没有看到哪家学校用英文来教这些科目的。 从双语学校的存在,有些比较不幸,他们有的觉得课时不够、环境缺乏、师资不足,但也有很幸运的,校长很推动双语、校园有英语村、定期有英语活动、海外有受训教师、专家有定期指导,这是非常幸运的。碰到这些问题,关键是这些不幸的学校怎么办?那些有幸的又怎么办呢?你说他们真的是不是每个学生的英文都学得很好?每个学校的双语都开展得很成功呢?他们条件不够怎么办?不管是幸跟不幸都在追求双语教育的成功,都追求希望能够笑到最后。 (投影)看得出什么东西吗?看谁更加会创新。 这个是我们的伟大人物江泽民讲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这个世界是很残酷的,处处都是挑战和危机,求生存、谋发展都要靠创新。 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天天做的事情,改变一个做法。今天早上我们的大专家其实真的给我们很好的理论操作框架,现在我们要从一个很普通的人谈创新。创新就是你天天做的事情改变做法。很简单,你用右手拿筷子,今天可以试一下用左手,这样你就会了解拿左手的人是什么感觉,也会发现用左手做出来的东西跟右手不一样。从来不做的事情突然间做了起来,这是我以前搞教师培训时说的话。 每个人都有创意,不要说你没有创意,每个人都有创意,创意来自你对工作的热情、事业的投入、对别人的爱、对自己的挑战、责任心的驱动。如果你在爱乐这个鼓励创新的环境还是没有创意,你可以给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这个人的心灵已经枯死,只有他的肉体还活着,这是我以前给幼儿园老师培训时鼓励他们的话。 看这个多创新。(投影) 因此,每一位想改造自己、突破现状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够拿出自己的创新能力来改善教育和教学的质量。 如果我们的老师愿意,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课时不多可以设法研究;环境缺乏可以创造环境;师资不足可以借助电脑设备;教材不合可以请专家编写;教学困难可以考虑多元学习,成功者以困难为突破自我的挑战,失败者以困难作为自我退缩的理由。 问题来了怎么做?先做简单的,然后慢慢做复杂的,先从生活开始做,从交际开始做,我推荐一个探寻作业模式的教训方法,从整个方法来讲有六到法。ANOVA是一个美国的机构,我用的他们的名词。 教学形式:把上课变为活动。 教学内容:在原则的教学内容基础上拓展意想不到的新内容。 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做中学”,教师在学生的活动“做中教”。 师生关系:学生为中心,学生自己动手做,教师的角色是导演,辅导员和质量管理者。 学习动力:兴趣+挑战。 网络时代的时尚之最,“原创”,老师也可以原创,也可以时尚,搞一套自己的想法。 这个六到法。这是一个整合。 这个漫画挺有趣的(投影) 六到法,一、从课中学到用中学,我们不要光讲书,书本告诉学生,语法是怎么样、技能是怎么样,让他做。二、从单一到系统学,我们的课程设计都是一课一课,怎么形成系统?三、从繁中学到从简中学。四、从课室学到校园学,五、从限时学到随时学;六、从师生学到人人学。 什么时候学、学什么都要按照课程的规定学习,这样的话是以课程设计者,就是所谓专家为中心的,专家认为这样学的,但是孩子是否同意呢?用中学,根据使用需要学习,从单一学到系统学,把语文知识系统分为单元,按阶段学。从繁中学,我们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元素有五个,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 比如这个英语课程分级要求(投影),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样呢?我算了一下,三段社论460多个字,大概是154个字出现最少两次,出现最多一个字37次。换句话说我们学3000字,人家写一篇社论才460个字,如果你从数量上来想,你与其学3000个字,可以他500个都不熟,不如很熟练学会用500字。不一定要给他很大的量。 我们怎么化繁为简?怎么达到简中学?比如说以上的英文(投影)。从语法学习很重要,但是生活中,没有人注意它。所以老师教孩子从最基本的句形学起,学句子不要学单词,从基本的问话开始。从最少量开始学,不要贪多。 不限时间(投影) 从师生学到大家学。这是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我们大家学。 我们用这个例子来把刚才的六到理念一些做法、思维串起来。比如说这是我听一堂科学课,老师教shadow(影子),这里面有两个词,一个是长度(lenght),一个是高度(height),我们要教小朋友怎么辨认什么时候用长度,什么时候用高度?让他去做,量一量影子,比一比身高,长度和高度忘不掉。 比如说句子的训练,我们的对象,你把它变成活动的,让小朋友做一个身影调查,让小朋友访问他的同学、家人、好朋友,我有测评的方法。比如说你要求他,我们说五个基本的英语句法型,你要求他比如说要问候、要自我介绍、要问姓名、年龄和地址、要量身高和影长、要告诉对方测量结果、要道谢告别。可以学习语言、统计训练、自我管理、问卷设计,他不光学了语言,还学了很多能力。 所以,探索作业模式,对老师改变教学方式、师生的关系,是一个终身学习的习惯养成,要强迫自我创新,而对于学生来讲,出现了时空无限的学习,学习的内容不再限于书本了,学会学习,内容拓展了,素质开发了,人格发展了。 整个校园环境、双语环境,是漂亮的硬件还是师生共同创新教与学的一种、使学生能自主学会外语的活动?我想探索式作业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我的总结很简单,创新不怕犯错! 祝福大家。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