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亚洲教育北京论坛年会
  ┝ 日 程
  ┝ 会 议
    ┝ 博鳌亚洲教育合作磋商会议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开幕式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2005 部长大会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中外职业教育发展论坛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经济国际化中的跨国文化管理与培训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亚洲艺术教育论坛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中小型高校发展战略论坛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教学发展论坛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高中国际教育与双语教学论坛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闭幕式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图片库
 
   会 议
 
10.21上午 科普与创新教育论坛
会议主题:科普与创新教育论坛
会议时间:2006年10月21日(上午)
会议地点:稻香湖景酒店剧院
与会人员:龙又麟:青少年科普教育专家
          施建农:中科院教育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龚春燕: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南大学教授
          赵如意:国际德柏诺创新思维机构中国区总裁
          孙心若:青少年科普教育专家
         
龙又麟:
    各位贵宾,非常高兴大家今天能够莅临这个会场,我相信我们都非常关切国内的科普与创新教育的发展,而且在这儿贵宾中,有第一线的校长或民办教育学校的领导,我们非常高兴,大家对于国家未来的教育发展,用创新的方式加强科普教育的发展,引领未来教育。
    今天我们非常容幸请到国内外专家做主题的报道。第一位我们请施建农教授,他是中科院教育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他会专门为大家做主题的报告。施教授本身是世界天才儿童协会亚太系的主席,同时在儿童创造力教育上面是权威。比如说他在许多著名学校,用他的方式让学校的整体成绩、学生的素养有明显的进步、惊人的改变,今天由于我们主讲嘉宾众多,我个人的时间就比较简短一点,我想我们的主题就在各位嘉宾为我们做专场报告。
    我们现在正式开始这次亚洲科普与创新教育发展论坛,先欢迎大家、同时欢迎施教授。谢谢。
施建农:如何促进青少年创造力的发挥
    谢谢大家。早上好,各位女士们、先生们。非常高兴有机会在亚洲教育论坛上做一个讲座,就像龙先生刚才说的,我们知道,中国的饮食、餐饮都有很多讲究,第一道菜常常是叫餐前小吃,是干什么呢?我想我的报告可能是可以给后面的各位嘉宾做一个抛砖引玉的开场白。
    现在教育随着科技、经济的竞争,慢慢地这种竞争也开始延伸到教育,因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很遗憾的是,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我们的学生、青少年学生,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学校,他们感到学校很枯燥。这里有一个调查:根据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一项调查2000年,他们对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调查结果发现平均有48%中小学生、中学生有厌学,当时对英国中学生做了突出的调研,有54%的中学生厌学。我想我们在座各位都是教育战线第一线的老师、领导们,对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应该特别清楚,我们自己身边的孩子也有很多不喜欢上学,我曾经问过一些孩子,问他们说:在你上的这些课里面,你最喜欢上的课是什么?最喜欢上的课是“下课”。为什么?说明我们的课对孩子来说太没有吸引力了,所以无论我们开展什么样的教育,我想首先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热情给他提起来,如何来实现?如何达到这样的目的?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都做着各种各样的尝试、努力,我想我们也一样在做一些努力。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的主题就是说,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培养和促进儿童的创造力。首先我们要认识它,然后我们才有可能去改变它。其实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成年人,对我们的孩子了解多少?其实我们常常用成人角度看待儿童、学生碰到的问题,大家请看这样的片段:
    (放样片)
    在大家观看录像的同时,我关注了在座各位的反应,刚开始放的时候,大家特别好奇,瞪大了眼睛想看看,到底想放什么?随着播放的进行,我们慢慢地开始失去了兴趣,有的开始闭上了眼睛、有的转过头去。在这个过程里面,我想问一下,我们感觉这个时间过得怎么样?很慢。大家觉得有多长时间?有人认为五分钟甚至更长,我曾经给家长播放过,很多家长问我说,他们带孩子出去,平常在家表现得都比较乖、听话,一但是一上街出门他们就要家长抱,问我为什么?我就把录像给他们放,实际上这段录像是从儿童的角度走进商场以后的场景,总共是2分19秒,很准确的时间,但给我们的感觉很漫长,为什么?因为它很无聊,看到的但是地板、脚后跟,没有什么吸引人,所以感到无聊,我放这段录像是想告诉我们在座各位,如果我们抱怨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反思、回过头想一想,我们给他们提供的、他们看到的是不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给他们的是另外的内容他们会怎么样?我们要问一下,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孩子一旦上网、玩游戏就可以孜孜不倦,我们有没有可能使我们给孩子提供的教学形式、内容,也做到让他们感觉时间快、盼望下一次课程的开始,如果能做到这样,我们的教育我想就成功了。
    我们首先最重要的是认识到我们的孩子,只有我们认识了他,我们才能改变他,只有我们认识我们要什么,我们才有可能为之而努力。我们今天的论坛,我的主题是“创造力的培养和促进”,首先在我们的脑子里面,应该有一个什么是创造力的概念,每当我们要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在我们脑子里一定会出现很多关于与创造力有关的人、事、物,对吗?假如我请大家现在想一想,你现在想到跟创造力有关的人是什么人?是不是会想到像爱因斯坦、牛顿、贝多芬或者四大发明、一国两制诸如此类,有没有我们再想一想一个孩子从牙牙学语到最后可以用一口流离的英语表达自己,他算不算创造?实际上创造在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水平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果我们一味着用创造是否对人类的历史有扭转的影响来衡量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是否有创造力的时候,你会感到非常地失望。为什么?在他们身上很少能发现、或者几乎难以发现能够扭转历史进程、改变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所谓创造、发明,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但是非常少。为什么我们还要在青少年身上谈论创造力?实际上我们想说的是很多的创造力它在不同的人群中、不同的年龄阶段它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要让你写出关于高创造力者具有的品质,你会想找什么?你会想到这个人是否聪明、是否办事很认真、想到这个人的意志品质很坚强、是否想到他的人缘相对比较好诸如此类。我们曾经做过研究,无论你问一些物理学家、数学家、心理学家还是哲学家,甚至在大街小巷随便找普通的老百姓问他关于高创造力者应该具有的品质的时候,你会发现无论是学者、专家还是普通人基本上会有共同认识,有跟他个性、情绪、人际关系有关的一些特征,这些结果告诉我们什么事实?一个关于创造性人们的认识有一个共性,同时也告诉我们其实创造力的存在可能具有普遍性,存在于每一个个体身上,因为我们或多或少会在每个人身上找到类似的特征。这给了我们一些希望、一些启示,让我们有信心说我可以试图让每一个孩子的创造力都得到相应的发挥、促进,这也是我们在座各位坐下在这儿的意义和价值。
    谈到创造力的时候,我想我们看一些例子,比如元代文人徐在思的诗,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郑板桥: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我们总说,创造力需要引导、需要学习、需要练习,利用这样的一些资料我们可以引导我们的孩子用或者从模仿开始,用数字编一些诗句,用数字组合在一起表达自己的思想、内心的感受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一种我们教育、教学的材料。有了这些引导我们可以要求我们的学生做类似的创作。中国有句话叫做:熟能生巧,其实创造也是需要不断地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产生一种巧妙的思路,所以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一个例子,比如我们知道中国南极科考队员去南极,飘洋过海的过程中,可能有人会有一些反应,坐船时候长晕船,有一个科学家把自己路途上的感受用一组数字表达出来了,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他当时说:“一”脸苦相、“两”眼昏花、“三”餐不思、“四”肢乏力、“五”腹翻腾、“六”神无主、“七”颠“八”倒、“九”(久)卧不起、“十”分难受,用这样一组数字,很简单的数字表达他当时感受是多么地难受。
    例如朱元璋九世孙朱载堉给分别19年的未婚妻何月仙寄出两组数字,收到数字以后,他的未婚妻回了两首长短句,均用的数字写出来。(投影)
    从这里边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惊叹当事人用巧妙的方式、很有创意地用两组数字表达了她19年的内心感受和对未婚夫的思念和对新生活的盼望。
    这些不仅表现在长短句,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表现出来。我们经常讲创意的技巧、技法,简单地说,我们知道一个茶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可以改变,(投影)
    有可能这一点点的改变,使这个物件变得价值连城,就这个问题,肯定有一个问题,说怎么使一个普通的杯子变得非常珍贵、价值连城?我曾经问过,说用钻石做成杯子,钻石本身的价值已经足以使它非常昂贵,甚至有人说打碎所有的杯子就这一个了,我想这是破坏性的使某种产品实值,在大英博物馆曾经有一个展览,展出的杯子就值100万美元,我们看看是什么样的杯子呢?(投影)
    是用皮毛做成的这样一个杯子,其实做一个类似的杯子我估计就不那么值钱了,创意就在于“新”、它的第一次、开创性。
    我刚才说的但是创造力感性的认识,在我们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里面,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来认识、如何操作?我作为一个心理学的工作者,我们一直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如何认识人的创造力?如何基于这样的认识开展教育培养?开展实践的工作?我想我们谈论创造力的时候,尽管有人可能会想到说动物是不是也有创造力?其他的生物是不是也有创造力?我想我们不能排除这个可能,确实我有学生也写过相关的文章,低级的甚至鸟类都会有一些创新的行为,但是我们现在讨论创造力的时候,我们都是讨论人的创造力、学生的创造力、青少年的创造力,所以我们首先要认识什么是人?人是什么东西?我们不能说人不是东西,所以我们要看人的基本特征。
    从进化论来说,人是生物体、有机体,所以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生命的特征。第二,我们在座聚集在这儿,如果有一天被孤立、隔离开来,我们会感到孤独、难受,为什么?因为我们失去了我们很基本的特征,也就是社会性的特征,人是一个集体生活的生命体,所以他具有社会性特征。第三,我们经常说人是无物之灵,有最基本的智慧、心灵、精神的感受,所以第三个世界是属于精神的世界、心理世界。我用三个颜色,(投影)
    我想我们在物理学里面,有人用三个基本颜色表示五彩缤纷的世界由红、绿、蓝三个颜色组成,不同颜色在一起会不表现出不同的颜色,我们每个人表现出来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看来人也是由这三个基本的特征组成起来的。
    (投影)基于这样的基本特征,我们来认识创造力,创造力在我们心目中不是一个简单的技能、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复杂的体系,它涉及到我们个体、我们的环境、我们的社会,这个系统包括两部分,虚线以上的地方我们可以认为是个体内的一些因素,这里边包括了特定的变量,有些因素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个体内因素,当然也有个体外的,我列出了九个因素。每个人都有带有遗传的烙印,在遗传的基础上,有自己智力的潜能,这个潜能每个人都有限度,但是我们尽可能要把极限给发掘出来,这是我们从科学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
    我想强调的是创造性这个系统里面,实际上真正给我们展示的人创造性的行为,这个会直接导致创造性的产品,这个产品可能会通过外界的评价、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同时又会反馈给个体,而这种反馈也会对个体的态度、倾向产生明显的影响,为什么我们有的学生在学校里面遇到某一个老师的时候,表现得非常好,遇到另外一个情景的时候又表现比较差?为什么你只要深究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老师对学生行为的反馈,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当他从老师那儿得到积极的评价、积极的鼓励时,他会用更多的热情投入学习,反过来就会失去信心。各位可能也有所体会,小时候为什么特别喜欢某一门课,可能有一个原因就是喜欢这门课的老师。
    其他的非智力特征,还有知识、经验都会直接影响个体从事的创造性活动。
    这里面有一个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问题,我们各位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但是在此时此刻我们没有选择别的事情,而是选择了讨论创造力的培养问题,说明在我们的观念里认为这个事情是最重要的,至少在这个时候。所以我们会把我们的精力、我们的时间放到这里,所以每个人在面临一些被评价和不被评价的工作时,就会考虑我应该去做什么事情?这就是态度决定了他做什么。态度就像一个开关,就像一个闸门,会把自己的智慧导向某一个他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上去,他的态度当然也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
    正因为考虑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以在实际操作、我们的教学过程里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考虑。核心当然是创造力的发展,为了发展他的创造力有三个必须考虑的体系:第一,所谓的动力。我们要想想有创造力的人在从事被别人认为艰苦卓绝的劳动时,什么力量支持他去做?这就是动力系统。什么力量牵引着他、迫使他做这个?有的人不做不行,你让他闲下来,他会难受,为什么?这就是动力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非常重要的是激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从心理学来说,当一个个体面对新颖的刺激的时候,就会把他的感官朝向这个刺激,好奇我们的天性,这时候才有可能有创造。所以动力系统是很根本的系统;第二,支持,支撑系统,或者支持系统。就是我们教育的理念、形式,以及学校教育的管理方式,是否给予学生各种各样的鼓励和支持。在以往的研究里面,人们发现一个社会、团体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有几个基本特种,其中一个就是是否给予支持和鼓励;第三,资源,资源系统是非常必要的,这就是所谓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都要靠我们的科学工作者传播的,每个方面都是相互作用的,虽然我们研究时可以分开讨论,但是在现实中它不是孤立的。
    (投影)这个是我们考虑如何帮助我们的学校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实用的计划、模型。考虑到根据我们的研究,创造力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一,独创性、新颖性,一个东西很新、很独特;二,价值,这个产品必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如果你创造的东西很新但是没有用,最后只能是怪物,所以必然要有用。
    根据这两个基本特征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我们知道,要独特必然是不同于其他的,要有不同;知道不同我们必须知道原来旧的东西是什么,这跟知识是有关系的,有知道才有不知;知道旧的有新东西我们必须尝试,需要有尝试、探索的勇气;要尝试必须要冒险,我们强调的是理性冒险;需要迎接挑战;知道旧的发现独特性是比较,需要比较的能力;在比较的过程里要不断学习、寻找新的信息,所以查资料、查阅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在这个过程里面做一些别人不敢做的或者不能做的事,敢于去做别人不能做的事。这是从独特性的角度。根据这些逻辑的关系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后面我们会举一些例子。
    在价值分支上,价值决定产品的功能和外界的评价,也涉及到与人沟通、表达自己、寻求帮助以及跟人合作,这一系列都是在这个创造系统里面非常重要的。
    下面两个虽然不直接属于创造力,但是有背景、支持的作用,一个就是物质能量,体制状况、心理状态,这些都是我们创造教育、教学中必须考虑的,而不是说只教给技能而不考虑情趣,这些实际上最后的结果必然达不到整体的效果。在我们的设计里面设计了三个方面,第一认知;第二意知;第三社会化。根据这三个方面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这是一些例子。(投影)
    比如发散性思维训练,有一个罐头经销商在展示会上展示他的罐头,打开发现一个蚂蚱,作为一个展示员该干什么?学生们想各种办法,可以告诉人们是一种特殊的营养物质,或者这个罐头里面就有蚂蚱,或说明这个是绿色食品,没有农药,这是一系列想法,有的还说搅合,藏起来、扔掉,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们有很多的思路。
    另外我们的训练里面还涉及到比如开放性,我们知道人的感官有特异性,眼睛是感觉光线的、耳朵是感觉声音的,感觉的通道有它的特异性。如何使我们的感觉通道有一种交叉、联合,比如我们有的信息通过图象、语意加工,怎么结合起来?这就是非常现实的。如何使我们不同的感觉通道有交叉、融合?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听柴可夫斯基的协奏曲,听完以后让他把当时的感受、感觉、想法写下来,学生就说动而有序、轻且有序、动从静生、天光忽落、珠落雨盘、细若丝游、浑厚恢弘、清流激湍。有的说思绪就像脱缰的野马,但是手和笔跟不上自己的思路,有种矛盾而激动的感受,所以常常说我想写的远比我写下来的多得多,在我们平常的教学活动里面这种感受是很少有的。
    这是我们做的另外一个实验,在学校里面搞的实验,这个是要求我们的学生设想某种情景。在特定的情景下,我们需要跟别人沟通、交流,但是又不能用语言来说,在什么情景下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比如学生会说绑架,需要呼救又不能喊,或者在海底,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沟通?交流?于是我们设计了一堂课叫无声的语言。在无声的语言里面,我们要求学生设想,用你的动作、肢体的语言,而不是文字的语言、声音的语言来描述你的想法、动作、一件事情。这样的活动开展得非常生动,这是我们当时的情景。
    你回家以后,要找一件事情,这个事情一定要想象是其他的同学不知道的,这下一次你来给大家展示,告诉别人,我们设计这样的活动有几个方面的考虑,让学生回家以后不断寻找他自己不知道的,还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别的同学会不知道吗?尤其像我们现在独生子女的世界,让孩子在别人的角度思考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要求他们想,我要说出来的必然是别人不知道的,所以他们回家以后不仅自己努力,还要家长帮着做,下次课来的时候,他们兴致勃勃带来他们认为别人不知道的绝招,各尽其能,这样的活动使我们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可以说每一堂课都是在孩子的叹息声中结束的。什么叫叹息声?怎么又下课了。下一句话是老师,下一堂课什么时候开始上?有的学生甚至发烧、感冒也来上课。为什么?因为有这样的活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你已经抓住了学生的兴趣。
    另外还有一个活动,在教学、教育过程里面,如何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力,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我们从11年前就试图把世界各国优秀电影引入课堂,把电影引入课堂,使我们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像看电影一样开心,我们下一个计划就是做同学生的创造力结合起来,所以要利用电影资源里面,特别是跟有成就的人相关的电影资源利用起来,让他们作为我们促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很重要资源,开展电影课的课程研究,这项研究,我们有信心可以做得更好,让我们的青少年学生能够从中受益。
    要说的话很多,要做的事也很多,我的感受、体验暂时说到这里,就算是抛砖引玉的砖抛给大家。下面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一起讨论。谢谢。
龙又麟:
    施教授每年跟北京八中合作,甄选30位优秀小朋友进八中是吗?
施建农:
    这个是超常计划,我们1985年第一次招生,计划是设计用四年的时间,让这些年近十岁左右的学生,用四年学完小学到高中八年的课程,听上去非常紧张、压力很大,但是从实际的效果来说,这些孩子感觉不到紧张,而且这些家长都感到很满意。从85年招收第一个班到现在,当时两年招一次,现在已经有十几个班级,几百人毕业。我觉得个人感觉效果很好,当然我们自己说好有自夸的嫌疑,我想最好的了解还是大家深入到学校去了解这些家长、这些孩子。
龙又麟:
    成绩来说,他们的高考成绩呢?
施建农:
    高考成绩太骄人了。我可以这么说,排除地区的差异,每年这一个实验班的高考成绩,是北京市大学录取线以上120到130分之间,这些学生有一门课不考仍然可以上重点大学,但是我们一般不把学习成绩作为标准,人家会说挑来的都是好学生,好是应该的,但是我想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他们的表现。我们对第一届的学生做了一个追踪,到目前应该在32、33岁左右,这些学生中几乎百分之百都上了硕士或者博士,多半出国了,当然也有相当回国了,其中有国家八六三重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也有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做特邀报告的年轻数学家,这些超常的学生在普通的学校里面,他们教育需要得不到满足。
    比如一个小女孩她妈妈替她报名我们录取了,我们回访时觉得家长的描述和学校截然相反,学校认为这学生超常,如果能开除肯定开出了,但家长认为是很超常的学生,这个学生最后被实验班接受了。三年级的时候她随着妈妈去美国了,当时出去是靠妈妈的奖学金生活,最后妈妈是靠女儿的奖学金拿的学位。假如在原来的学校,这个孩子随时可能被开除,怎么会有应有的发展?
    另外一个男孩,在小学二年级,老师认为他太多动,没法上课,上课时请他到教室外面去,甚至不让他上学,他妈妈认为上学是孩子的权利,所以跟学校交涉又回到了学校,这样一个学生,后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现在在上海交通大学。
    我想说这些话是希望我们在座的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要看到有些孩子有明显的问题时说孩子不行、没有希望,实际上每个孩子内心有一团火,有求知的热情和愿望,我们怎么点燃这团火、让它燃烧,我想这就是我们做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
龙又麟:
    施教授除了对超常学生的教导,我了解您跟一个普通的学校,让这个学校升学位提高到第八位,说明这个可以在一般的学校推广是吗?
施建农:
    我们从78年开始做超常,人家认为这些学生就聪明,是应该学得好,我们的愿望当初学这些学生是因为有特殊性,我们希望在这些特殊的孩子身上发现普遍的规律,用到普通的孩子身上,我们做了一个尝试,招来的学生一个不落,所有的都参与了我们教学活动,智商从69一直到135,总共一个年级204个学生全部参加了教学活动,当时这个学校升学率在49个学校里排名30左右,比较低,当时学校的领导希望我们改变现状,我们做了三年的努力,学校方面付出了非常多的劳动,老师们也非常艰苦。最开始由于各种各样的变动、调整,有实验的老师经常着急地哭,在这样的情况下做了很多的工作,整个研究组老师都像一个人一样团结得非常好,最后收效也很显著,到了三年结束中考总体排名从30名左右一直到前10名了。要知道西城区有很多重点学校,这个学校能到前十位左右,所有的老师、孩子、学校都非常开心。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尝试,也得到了积极的反馈,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做更大的推广。很可惜我们想做第二轮实验的时候,这个学校跟其他学校合并了。
    谢谢。
提问:
    这个方法这么好,这么少的人受益,我们的教育部门为什么不觉得这种方法可以普及呢?我听到家长经常反应孩子无救,我们这个论坛能不能把这些反映到中国的相关部门呢?
龙又麟:
    施教授有一个课题研究可以参加。
施建农:
    谢谢对我工作的认可,其实应该说有我的责任,我很少做宣传,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目前的状况,我想中国的教育很特殊,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在这个情况下,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其中考试制度束缚了很多人的手脚,我想在座的领导、教育工作者都有体会,我们内心都有准则,希望因材施教,但是面临高考竞争的时候,我们会有所取舍,先应高考,高考完了到大学让他们再创造,这也是很现实的思路。我们希望改变,从我们现在情况来看,有可能把高考和创新教育结合起来,我一直坚持认为说如果你的教育改革最终不能把学生的学业提高的话,这个改革不管吹得多么好,一定是失败的,首先得把学业提高了,才有可能在这个基础上发挥他的创造力。其实创造力需要的是一种热情,当你的热情提高了,孩子的学业就会提高。
    比如教学实验,我们只做了英语和数学,语文不在计划之内,但最后语文和数学、英语一样提高得非常好,而且特别让我们感动的不是因为学习成绩排名提高了,而是这些孩子的心态、情感得到了改变,因为种种原因每年学生毕业的时候都有攻击性行为,比如破坏课桌、打碎窗户,这些基本上每年会发生,但就那一届学生经过三年的干预教学实践,给老师感动得都流眼泪,他们走的时候井然有序,窗明几净,而且在告别会上学生们把自己的T恤脱下来互相签名,这种对学校的依恋比我们看到的成绩更为重要,这就是我认为教学改革最成功的一点就是人的改变,是人性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分数的提高,这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全面考虑的地方。
龙又麟:
    感谢施教授。下面我们请西南大学教授龚春燕教授,他是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南大学教授。
龚春燕: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培养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老师,今天上午我想跟大家简单汇报一下创新智能教授的情况,如施教授所讲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就看你怎么培养、挖掘每个人创造的火花,在这里面我们从98年开始做了一个关于创新学习的研究,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设立的非常大的研究,我在主持这个项目之前,首先对学生的学习,我们提出创新学习,在创新学习当中,我们主要是有一个东西要搞清楚,因为毕竟是新的概念,什么是创新学习?
    我们谈创新学习的时候,从来不和过去的学习相抵触,我们认为它们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发展,我们在创新学习的时候,一定是在有过去的知识,当然我们有新的东西方法为基础,我们的学生不拘泥于书本、常规,不畏惧权威,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学生长期动脑、动手,不断提出学生的新问题、新思想、新点子,这样一种学习的活动。换句话说我们学习当中以创新为目的地学习。当然创新需要学习做基础,也需要我们有继承地学习,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继承的基础。我们说善于继承,不断地有新的批判精神。
    三年前我们对全国13个城市做了调查,我们中国学生的调查性思考是最差的,我们学生在批判意识方面比较差,同样也说明我们学生问题意识很差,所以我们提出我们学生的批判意识,当然任何都是要基于发展的眼光看,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的思维不是我们老师能接受的,这时我们老师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衡量我们的学生。我们有很多实验的对象,刚才我已经汇报了,我们用八九年在全国很多实验学校当中调查,他们更强调学习当中主体化的人格,就是创造力的培养,可能更多是关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到位。
   (投影)这是三四年级学生画的,他幻想我自己作为他的主人,来进行我们今后未来的思考。
    我们也强调,我们过去学习科学研究基础上,更强调方法的递进性,这里面我们有一张图,很简单,用黄瓜或者土豆,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创造出有创意的作品。我们现在的学习当中可能更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老师们都清楚,中国的独生子女很多,与人打交道能力比较弱,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关注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意识。
    (投影)我们摆了大家常见的泥土,我们几个小朋友很短的时间能再现长江三峡上石宝寨非常壮丽的图景,通过自己分工做出来,这是石宝寨很简单的图,做的十二生肖图代表全世界的人民。
    我想在这样的图当中,重要的是每个人该做什么,分工到位。另外我想在学习活动中的动手和实践。我们现在学生的学习,趋向于接受背诵、记忆,动手的能力比较差,包括实验,我们现在高考考实验,学生是背诵的,而我们就强调学生动手的实践,这和教育部强调的关于开展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是一致的。
    这里面是我们学生做的三所在民间理明文昌宫的调查,通过他们拍的照片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重视得到了有关部门的保护,这里面我们创新的时候,更重要的还是思维不同,通过发散、集中、再发散,能有不同的地方,我们说新的不同在哪里呢?相对于自己还是有一个范围呢?我们可能更强调相对于自身的学习,每个人都是创造之人,每个人都是创新之人。
    这是重庆的市旗,这是小学二年级同学做的。今年暑假我们培训香港的小朋友,让他做创新也很会做。我们需要每个学生能做出自己的东西,这是我们对学生学的建构、理解,在这种理解当中,他需要我们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的创新?我们提出一个创新智能教学的假设。这个假设根据我们自己过去创新的认识,对创新的理解,构筑我们在课堂教学当中、学生的实践活动当中怎么去做?我们有一个简单的认识,这种认识就是在于以学生以学为本,以学生学习为本,以我们学生的多元能力的建构为本,也包括我们对学生看法、评估、评价,用立体方式做,我们提出学本的观点,这就是每个学生都有问题意识,不过我们怎么去引发学生有问题的思考,很多人会做这个,在这个过程中,经常鼓励我们学生能找到自己所学之困、学习的不足。
    整个中国的学生问题意识比较差,在前年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评估中,中国学生的创造力是倒数第五,尽管我们计算能力很强,但潜在意识是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
    (投影)根据我们新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让我们学生看到目标已经实现,教育部开了两期寻找失去的目标,我们教师教学目标已经丧失,这是我们构筑教学很关键的内容,我们要重新对新课程目标有我们自己的建构,我们提出这个假设以后也是国家教育部、科技部的创新资金项目,通过这个开发出智能教学的软件,把我们老师在教学当中如何指导备课、教学、使用,用一个庞大的软件系统做出来,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经常说教师文化、学校文化基本的载体。现在不论北京还是重庆,我们经常学习文化,但是我们有多少文化?拿出来的文化很少。我到美国讲课说可以拿出100年前文字的资料,我们现在自己成长的东西用什么建构呢?我希望通过这样来做,建构我们每个教师的成长档案,把上课的东西堆在我们这个系统里面。
    最后我们的思想就是想培养学生不仅有知识,还有从知识到能力的改变。刚才施教授说得很好,创新是综合的能力,不是单纯的倾向、简单的技巧,我们通过知识的内划把显性的知识,不断丰富,最终形成我们自身已有的能力技巧,包括我们学习的不仅有课内的,应该延展到课外,不光关注今天,还要关注未来,尤其是我们的学生,他们关注未来的东西,往往比我们老师强。因为我们老师可能局限于很多知识的堡垒,在思考上没有我们学生灵活。我们去年在新加坡培训我们的学生,有个学生的创意很好,大家不要吸烟,学生马上有创意把9.11大楼画成烟雾图腾的样子,下面写不要吸烟,他结合这样能做很好的创意图。这需要我们学生在思考当中不一定是简单的思考,他要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到底模式有那些呢?学的时候,我们主要依据于学生不单纯从学会到会学,这样一种单一的直线理解,过去我们老说不仅要学生学会,还要学生会学,从学习愿望上做,但是我认为还应该让我们学生学会创新学,实际上是构筑学生学习动力的最大保障。
    刚才施教授给我们一幅图,我们为什么厌学,除了内容的影响还有动力,动力的来源我认为与创新有关系,创新使我们学生的创新得到展示,每个人都希望成功,通过成功激励我们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欲望、学习欲望,所以我们构筑这学习方式,在这个方式中也是相互依存、辩证。
    我们在构筑模式中,首先以问题为中心、问题为纽带、问题为我们,或者整个教学流程的关键,所以不论在学生提出问题还是大家一起讨论问题,以及创新当中,都是以问题为载体。当然这需要我们学生的自信、我们现在安全的心理,也需要我们有一个成功的、或者评价机会,来使我们学生有这样安全的空间。学生要创造、创新、会创新首先有安全的空间做,不能说提出问题老师会批评,要给学生更多的成功空间。其实国外的小孩并不比我们聪明,但是为什么在诺贝尔奖大量是美国人呢?那就是他的教学当中始终跟我们学生留有更多的问题意识,而我们可能少了一点,所以我们想我们进行创新教学,就要给予我们学生更多的问题空间、问题权利。
    在教当中,我们提出了我们自己认为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我们的问题为主线、学生的动手练习为主线,就是我们四为主的教学原则。大家已经看到我们对教学认识的四个为主,后来我们不断变化,把学生和教师都是我们教学的主体,教师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作用中我们想构造一个我们想到达的以四段八步这种教学模式。
    创新是没有模式的,我们所谓的模式是给我们每个教师在上课当中思维的方式。比如怎么去引导学生有问题的思考,以及在思考当中做,(投影)我们学生把选手、观众、评委作为三角形画出来,还有把成功、勤奋、方法画出来,环境、人口和资源,很多的三角形关系,这都是我们学生做的时候散光的思维,在这种思维当中,我们更多地会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路径,所以我后面跟大家说一点,我们的思维策略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更多的是引发我们学生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还有我们给予学生很多创造性的点子。
    大家还有不清楚可以在网上检索。谢谢大家。
龙又麟:
    非常谢谢龚教授。我想请问一下,在推广创新学习,国内非常重视,但是一大关键是关于教师培训,我不知道在您主持的课题里面,教师参与的方式是什么?
龚春燕:
    我们做了这几年创新学习始终把教师的培训放在最前沿。因为教师培训应该是我们实施创新教学或者教育的关键,我们怎么做教师培训呢?通过几个层次,一,从时间上保障每学期,每半年在全国举行一些培训会,每年至少保障每个教师有两到三次学习,二,从方式上有两种,一,理论学习,对创新学习本身的认识、对创新技能本身的认识,以及对新课程认识、创造力本身认识,这是一个方面,我们也请全国很多专家做讲座,另外我们更多观摩教师的体现创新的现场课,我们在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举行过,老师上课他怎么体现创新教学,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样做就是我们教师在观摩人家上课时,我们自己怎么做,三,我们教师不断撰写自己的论文、自己的研究案例、自己的教学设计,包括光盘。这就是我们教师培训,大家看得到该怎么做,我的课怎么体现创新技巧。
龙又麟:
    谢谢龚春燕教授。各位有兴趣我们稍候可以私下请教。谢谢。
    下面请赵如意先生,他是国际德柏诺创新思维机构中国区总裁。
赵如意: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培养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朋友,今天我非常容幸有机会向大家介绍有关创新思维训练方面的积累。
    谈到思考,我们了解过去,但是我们很难把握未来,对于未来,我们只有通过思考来进行预测和设计。德柏诺先生我跟大家做过介绍。有些学校里面把它作为比修课程,像语文、数学一样教学,他的教学理论得到了很多方面的验证,包括一些非常叛逆的学生,经过思维训练之后,他的犯罪率降低到1/20,还有学习成绩也能提高,英国有些调查证明学习能提高30%到100%,还有很多跨国企业,用这些来开发产品、降低成本。
    讲到创新,我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创新的积累。大家有发现,我们在平常做一个决定时,或者想一个方法解决问题时,我时候徘徊不定,我们甚至想好几天都没有结果,为什么?因为我们对前景看得不是很清,很难做决定。下面我们做一个实验,了解一下我们的思维是什么状态。
    下面大家集中思考一下,有一个公交公司有人提议,把公交车的座位给拆了。由这个我们想到,比如我们是公交公司的领导,我们对这个建议怎么看?这个建议是否可以采取?细细想我们会发现,大家对一个建议第一反应是同意或不同意,这是凭着直觉的思考,如果我们大家在一些讨论,比如开会,针对这个建议采取和不采取,大家一起讨论最容易产生什么状态呢?大家看一下。
    (投影),比如一个建议,另外一个人立即判断它的问题所在,这是我们过去的经验产生的思考模式,我们通过经验判断一个事物,一些人会想到负面的因素在哪里,可能95%是对,我们愿意把5%的错误揪出来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这种情况会发生,特别我们讨论一个主题时最容易这样。
    德柏诺最伟大的是什么呢?把抽象思维作为一个工具使用,他把我们思维,比如人类解决不同问题,我们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解决。
    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个PML,我们分析一下,用工具和方法分析一下。PML很简单,它是从一个问题三个方面分析,首先有利的因素,第二,不利的因素,还有之外我们的兴趣点是什么?由这个建议我们产生新的想法,作为工具它有使用方法,我们使用工具时,开始我们考虑P(有利),如果在一起思考问题的时候,大家朝着一个方向思考,比如刚才说的公交车座位拆掉了,大家想有利因素有哪些?这时我们朝一个方向。刚才讨论产生矛盾,考虑好或坏,充分地考虑有利的因素之后,我们考虑不利因素有哪些,然后再考虑兴趣点,我们由这个观点能产生什么新的想法?大家也许问,为什么按照这个顺序进行思考呢?我们德柏诺博士是生理、心理、哲学三方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他提供了很多理论工具。比如我们一开始考虑M(不利)想得太多,这时候我们没有心情探索价值,如果我们开始考虑P,没有价值可选,我们一没有必要探讨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的一点,PML这个工具不单给我们好处和坏处分析,它拓展了我们的思维。
    下面看一下公交车座位给拆掉了,这个想法我们可能在五分钟时间就会产生大量的相遇。比如公交车作为拆掉了有哪些好处?制造成本降低、容纳更多的人,然后我们再充分考虑,M不利的因素有哪些?比如刹车的时候容易摔倒,小偷也会多,等等。还有兴趣点,这个公车车有多种功能,有的有座位,有的没有。
    另外PML在学校训练时,发现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小孩想到,座位拆掉做成折叠式的,如果想坐可以投一块钱硬币出去,有I的指点,我们产生了这个想法。
    会产生什么效应呢?首先拓宽我们思维的广度,然后它大大拓展我们思维的深度。如果我们凭感觉思考一个问题的话,会思考得非常浅显。另外信息量会猛增,大量的信息被扫描,有些容易获释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产生。另外可以摆脱我们感性的思考,使我们感性的思考转变成为有技巧的思考,使我们思考清晰化、条理化。大家还会发现一个平行思考的概念,德柏诺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平行思考,这个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我们考虑P有价值的地方是大家朝一个方向,这个工具使我们思考更具操作性。
    下面我们简单浏览一下学生用这个工具会产生什么影响?在小学五年级语言课本里面,一个压岁钱的实验,有三个班,一个班上学生自己说,第二个,按教科书指导让学习说,第三个,使用工具PML之后,让学习说。第一个,从字数上,一班平均150字,二班平均250字,三班平均500字,数字大大增加;从内容上一班学生谈了认可或不认可,并列举了自己的理由,二班从两方面谈好处与坏处,二三班,不但套了好处与坏处,还想到了其他的途径,许多同学谈到父母与孩子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另外,在这个cort课程,人的思维分成六个工具进行训练,比如我们解决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比如我们做计划可以用几个工具组合起来,形成一个详细、周密的计划。比如我们做决定,用工具详细分析。
    德柏诺不但方法创新,另外用这些创新思维工具能产生大量想法。比如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两个工具。一个叫随机输入,比如我们设计一个复印机,这是一个新颖的产品,我们可以用一个外界的诱引刺激,跳出传统思维的圈子。比如随意寻找一个词输入,例如“鼻子”,我们进行发散,想到形状、气味等等,然后用“气味”,跟我们复印机结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如果复印机发生问题时发生气味可不可以?这时候很自然想到,缺纸发出一种气味,缺墨发出另外一种气味,这个一想我们产生一个非常新颖的概念。这个想法我们可以在别的地方也拓展应用,不光是复印机,其他的都可以。包括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提取一个概念,除了用气味,还可以用声音、光等等代替它。德柏诺的思维方法,像这样的思维工具很多。
    这个是cort4创造性工具,每一册里面都有十个创新思维和工具。
    除了我们刚才建筑于外部的因素进行创新,还可以对我们现有的物质挑战。比如挑战什么?第一,对客观的看法和主观的认识都可以创新。比如杯子我们如何创新?首先找出概念,杯子口是圆的,底也是圆的,口比底大,我们先把概念找出来,它是纸做的,然后挑战,可不可以做成方的?底比口大可不可以?然后我们产生大量的想法,上面圆下面方也可以。只要我们挑战,我们的创新就能拓展。还有挑战我们主观认识。比如杯子是干什么?我们主观认识是喝水。我们挑战杯子除了喝水还能做什么?这是我们的创新。在德柏诺的创新思维工具里面很多。由于时间关系不一一介绍了。
    我们目前在进行一个项目,对各个学校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课程,来提高学校整个教学,包括德育、管理方面。因为我们课程在许多大企业都有应用,在企业确实能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这块我不做详细介绍了。我们用随机输入的方法会产生大量的想法,很快把学生的思路打开,用这些方法和工具产生大量的想法,使学生写出来的作文非常吸引人。
    (投影)另外德柏诺还有很多帽子,把思维很多方面用帽子代替,然后进行帽子切换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因为时间不讲太多。
    最后讲一下,因为我们学校教育重视更多的是知识的传输,缺少思维方面的训练,我们国家也号召提倡启发式教育,核心是什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我希望教育各界的同仁来跟我们一道共同推广这个项目,为我国的教育做一些贡献。谢谢大家。
龙又麟:
    我想请教,德柏诺思维在社会上非常有名,目前如何跟学校合作?
赵如意:
    我们推广实验学校,提高学生这方面能力,包括写作等等,目前我们才刚刚推广这个课程。大家可以记一个网址www.bdb.cc。大家有兴趣可以参加一个训练,这个不仅对孩子,包括成人、企业管理人员、领导都非常有影响。
龙又麟:
    非常谢谢。
    中国的教学是非常严谨的,我们提倡创新、科普教育,能把二者结合在一起的专家是少之又少,今天很高兴我们请到了孙老师,孙老师本身是一个非常多才多艺的人,也是音乐家,也发明了一些东西,是享有国务院社会津贴的专家,他有创新思维的模式,孙老师能把二者结合起来跟大家交流,我相信下面非常精彩、非常令人期待。谢谢孙老师。
孙心若:科技活动培养创造思维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我想我个人认为创造是最高层次的实践活动,在参与中提高全体学生的创造素质,教育者要提高自身的创造素质,才能有资本去创造、造就创造型的学生。
    第一,创造是高层次的实践活动。因为创造素质是人的核心素质,人一共有八大素质,创造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各项素质的核心。因此培养创造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人的创造素质主要有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和创造人格,在素质教育中,举足轻重,成为高层次的素质,培养创造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创造是高层次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是素质教育中的高层次,发明创造是实践活动中高层次,在这两个高层次都涉及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我认为培养创造思维应该融于学科教学,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应该融于学生的思维中,让他们受到创造思维的熏陶,提高全体学生的创造思维,让他们了解一些创造思维的规律和方面,激发创造意识,培养科学思想,体验发明创造的诀窍和乐趣。另外我也希望老师能做创造性学生的伯乐,当然一些创造性的学生求学欲望令人费解,甚至会受到一些嘲笑,需要现代伯乐用职业的敏感性发现学生灵感的火花,创造条件去发扬它。
    我想介绍一个我的学生杨涛,他发明了电子手风琴。他1995年评为北京市的十佳青年科学家,这是一个采访的录像。
    (样片)
    这个学生自己开了一个公司,而且成了国家的骨干企业,资金已经达到上亿元,他自己作为总裁,年收入相当于一千万元。
    希望老师能当好学生创造活动的引路人,教育者要为人新师,要亲身体验创造的诀窍和细节,才能有声有色传给学生,当好学生创造活动引路人,很难想象一个老师头脑空空,拿什么资本去开展创造活动?
    也希望一些教育工作者学习一些有关发明创造的知识、继海和经验,学习一些方法,了解开展创造性的教育的教学活动模式,对提高教师的创造力至关重要。
    也希望采取轻松、愉快的游戏方式,介绍发明创造思维的基本规律,用一些基本的技法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到怎么克服心理障碍,灵活用技法进行创造活动。
    学生在创造活动中,参与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人人都有创造力,只是高低不同,是在创造活动中得到体现和发展,这种认识非常重要,不仅认识到开发创造力的可能,还认识到对素质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写了一篇论文,特性列举法,这是一种技法,我讲授了这个之后,让学生再列举铅笔的用途,这样的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提高了3.01+-0.52,在9到56岁,7个年龄段所做的措施,求异思维能力与年龄的相关系数为-.086。
    在创造活动中,发展知识、解决问题,我想在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求异思维能力。
    我想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看看学生参与创造活动。
    (样片)
    很简单,戴着眼睛,出来纸就看不见下面,所以往前视,这是小学生搞的东西。
    另外我想我们在创造红中要创新一些新的活动辅导法,主要是利用克服创造心理障碍的机制,结合所教专业技术的知识,创新出一些小发明的辅导方法,这是融合心理学、社会学及专业技术的教学法,有鲜明的校外教育特色。
    一,叫做模糊式引导发现法。这种辅导教师提示适于学生进行发明创造活动所必需的资料,引导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尝试过程中联想提出问题,靠创造想象使研究不断明朗化,产生顿悟有所发现、发明,以达到提高学生内部动机作用。
    第二,小科学院式辅导法,结合本学科内容,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进行某一层次研究,并获得一定价值研究成功的辅导方法。
    刚才我介绍了杨涛同学,这是他发明的傻瓜式工作自动控制器,用两组波盘可以设定活塞运行的速度和行程,解决了一个研究单位的老大难问题,而且节约了上百万外汇,而且这个东西在工业上有很好运用,比如炉料的进料控制,甚至军事上。
    第三,智力激励式讨论辅导法,在教师指导下,采取智力激励法会议的形式,组织学生围绕会议的中心问题,在轻松的气氛中,发表各自的见解和设想,从而达到开发创造力、培养群体意识、进行发明创造的目的。
    这就是我们一个小发明课的过程。由于时间关系不放了。
    最后叫师徒式辅导法,相当于导师带徒弟一样,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耳闻目染受到熏陶,学习辅导驾驶做人和一技之长,并在自身的实践中,掌握沉默知识,做某些事情的记忆和能力,继承和利用这些知识的辅导能力,往往能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
    包括三小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比如说科学幻想绘画,这个可以培养少年儿童科学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倡导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交流。
    我这里有一个片段
    (样片)
    另外做一些小制作,比如做一个三维的立体万花筒,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这是无限长廊关观景盒,这样可以形成一个长廊的场景,也就是科学艺术与思想的结合,这两个镜子如果不那么绝对平行,整个长廊就会蜿蜒起伏,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另外通过这小制作,让学生能掌握一些科学方法,比如望远镜是望远,也可以变成看实物的。
    另外这是一个自制的洗发香波,这个亮点在什么地方?就这个标签,让学生自己制作,有学生自己的公司,让学生从小就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熏陶。
    另外搞一些小发明,在科技活动中,融入创造性的思维和方法,引导小发明,不刻意追求成果,重在参与创造的过程。
    我们通过这些活动,突出创造思维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说创造思维有非常规性:方形车轮。
    (样片)方形车轮
    我们可以启发这是方形车轮,矩形行不行?也可以启发学生。
    通过一些创造活动,让学生学习创造思维的方法,比如逆向思维,普遍的针,针鼻和针尖不对称,现在从不对称变为对称,中间是鼻,两头都有尖就不用反转了,这体现了非常标准的逆向思维。
    这是一个平水瓶,如果把瓢中心放铅,这个水瓢非常平直,就解决了水进到把里的问题。
    这是一个泡菜坛子,把新鲜的菜搁进去,那个口夹出来,从一个口变成两个,这也是一种逆向思维。
    (样片)不洒药的汤勺
    这就是南方喝的功夫茶和小茶壶和勺子组合起来,去年这个展品引起台湾媒体和电视台关注。
    发明创造为科技活动画龙点睛,我放一段采访学生的录像
    (样片)两维驻波振动
    我想我们搞创造活动,有的是高中的学生,也有是最小的学生,我选了一个七岁的小发明家作为这次演讲的结束。
    (样片)
    我们用这些生动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认为发明并不是特别难,所以这些东西起到很好的推广创造活动的作用。
    谢谢各位。
龙又麟:
    非常谢谢孙老师带给我们精彩的内容。孙老师本身也是发明家,有非常多的宝贵资料。
    各位贵宾,我想最后我利用这是十几分钟时间,报告一个主题,如何有效推展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你问我是哪里人,很复杂,我是澳大利亚籍的中国台湾人,台湾出生,我父亲49年前到台湾,我在澳大利亚,在台湾读大学,这段时间在国内我是科普教育推动,尤其是儿童科普教育领域,对于国内整个科普教育的发展趋势,我觉得非常感动,因为我觉得国内政府从各方面重视、过去我们讲科教兴国、创新新国家、科学发展观等等,一个政府这么大力度推动,是全世界几乎看不到,我们在世界看到有科协等各种组织,我深信在这样样魄力、有系统的推动,适应未来发展是非常有前景的,而事实上这是我们未来教育的重大支柱。我个人发表一点浅见。
    首先我认为青少年科普教育,确实是对国家未来发展是动量,对青少年来说,科普动手和创新思维结合,能明显改善他的生活品质,比如在澳大利亚,我经常看到家庭不太富裕,会借钱让小朋友读贵族学校,而这些学生到高中毕业家长不管了,他可能读不了大学,但是他存了钱以后有能力自己去画一个草图建房子,但我们中国可能研究生都没有能力建房子。当体提高你的科普知识和动手能力,会提高你的竞争力的。
    我们把它放到知识性的教育而言,学生相对没有兴趣,我们应当与生活相结合,其实现在的教育我们中国知识系统教育非常强,世界领先,但对科技教育要加强,因为把知识跟动手实践、科技创新结合才是完整学习,我们都会记得中学的实验,目的模模糊糊不太清楚,但还是记得。小朋友喜欢踢足球,巴西的足球很强,因为满街小朋友都在球足球,我们的科技兴国能做起来,要更多创新。
    科普本身是人人机会均等的,我们在竞赛活动是大多数人参与的,而不是少数兼职独享的权利,这样才是普及性,第二,应当尽量深入浅出,有许多非常简单,比如在学校推广的课程,小学一年级,第一节课要大家认识结构,做一个洗发香波带回去,他知道简单原理以后买到相关东西就可以做出洗发香波自己使用。另外还有很多,是很容易的实行的,这样这种项目新推动起来,小朋友喜欢,也有兴趣做出效果非常好的。
    在过去国内的推动,我们这类的课程比较少,大部分老师做,或者因为课程安排升学率的关系,校外的活动很多,宣传也多,可是让人人动手完成可实现作品机会比较少,而且家长不重视能力的培养,大家觉得和考试无关,这是过去的现象,结果造成中国的小孩动手能力弱,创造方面能力比较低,在社会上说得多,做得少,整体创造力弱,科技竞争力低,甚至无法进入到科技领先国家之列。
    但目前有很大的改变,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关键时刻,第一,政府重视,政策鼓励,政府用很多方式进行,这是很难得、很少见,第二,我们教育政策改变,科学课的出现,重视始建于探究,第三,科协与社会教育单位力度也在加强,公益性活动增多,以点带面的施行。
    但仍然有些不足,首先,我们全民参与的力量比较低,第二,宣传多,亲手参与少,第三,我们优秀学生机会多,一般的学生机会少,第四,主题式活动多,综合式项目少,第五,重点活动推展多,生活科技推动少,第六,一定要避免蜻蜓点水,要增强深度与可持续性,这个内容相对重要,第七,多利用黄金时段,很少用课余时间与可后兴趣班、假期活动与冬夏令营。
    我也相信我们的科普一定会成功,第一,跟人的天性有关,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问过小朋友长大做什么,大部分会说当什么?科学家。70%到80%如果我们问高一的学生,长大之后想干什么?只有10%,也就是我们的教育让很多人梦想落空,他天性想学这个,我们的教育让他空想,是我们辜负于他的,这是他的必然天性,是不变的,因此有这么好的基础,你去推展科普和创新教育是很有机会的。第二,政府的重视,会有不同的想象。第三,多管齐下。
    下面我报告一下我们自己做的少年牛顿班。
    我们从四岁小朋友开始认识磁铁,可能他七岁制作洗发香波,八岁会冲洗相片,九岁自制人造蓝宝石,十岁用伯努力原理自制飞船,十一岁能做照相机,十二岁结合数学制作金字塔,这样的课程小孩子非常喜欢,我们可能会谈的是保护口腔,但是制作牙膏,用化学和生物的结合,我们发现小朋友喜欢的原因是天生就想动手,天生就想猜、改变,拥有他的东西,我们给小朋友一个洋娃娃他很高兴,你给一个小男孩一个汽车大部分会拆,你会再买吗?但是他为什么拆?他想知道为什么会动、为什么发声音,我们没有告诉他,他就自己拆,他一直发信号是说,请你告诉我它为什么动、为什么出声,你不告诉我就拆。如果你给他这个机会之后,我们就发现这个小朋友对科学的热爱,会实现他的梦想、幻想,他在实现他的梦想,他的东西是不同的。这样的课程我们推得很顺利。
    它的最大特色是一方面我们把科学知识、一方面把动手实践和课程,深入浅出教小朋友。
    这里有些相片,用串珠做一些原子结构,这个小朋友解剖鱼,非常小心、谨慎,可是他可以知道鱼的生长原理。可能我们办一些活动小朋友很欢乐,可能我们用矿泉水瓶做一些潜水艇,像这样的活动非常受到喜欢,目前我们在许多学校有进行合作,这样的课程我们有300个。比如洗发香波是讲化学变化,第二,用降落伞讲空气阻力。
    我们的进展很快,现在我们在北京有几十个学校跟我们合作,当然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小朋友实现他的梦想,让他自己掌握知识。我自己分析我们牛顿班受欢迎是因为大环境改善很多,小朋友喜欢,每堂课都有兴趣、有成就感。同时我们的课程跟现有的课程不冲突,我们的特色是把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综合教导,我们深入浅出,易知易行,与生活贴近,每次能把作品带回家。
    有很多单位跟我们合作,对我们支持,我非常感谢。
    我们的看法是能提升学生十大能力,动手没问题自信心增强、很容易有成就感、科学知识特别丰富、培养探究精神、专注力提高、提高整体科学素养与成绩、更喜欢研究与发明、生活态度有改变、学习态度更主动。我们透过简单、易行、容易、结合知识、有深度,符合小朋友的天性,很容易推动。
    另外我认为推动青少年科普教育有很多方向,第一,可生活化、普及化,人人参与活动;第二,鼓励民间力量的支持,结合政策、资金;第三,政府与民间力量相结合有很大空间可做,比如说培训创新大赛,英特尔在办,每一个国外大企业都想介入青少年科普教育,我们有很多机会给他们机会一起做,我们国家现在民间企业有60%到70%,20年间可能不到10%,民间的力量起来才是全民动员的时候,所以民间力量有效整合动员起来,功效是十倍、百倍;第四,鼓励开设兴趣班;第五,建设科技创新教室,我们有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电脑教室,但是科普教育可以结合很多语文、数学,这个图是六角桌子,老师很容易说各组讨论问题,就容易产生集体智慧,我们创造这样的教室,给他类同,迸发出更多的力量,对学校的多科的综合应用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明显提高;第六,将来应该举办科普实践大赛,我们重视实践,让人人参与大赛,创新大赛非常成功,但是我们再鼓励实践大赛,做实践可能短、平、快,但引起兴趣更强;第七,广度之外是与深度并重。
    最后我一点看法,80%的儿童想当科学家,中国孩子学习欲望高,有这么好的条件;家长学校与社会日益重视,否则我们不会这么快进入学校,甚至有的地方学科学超过学英语;同时现在客观环境已渐成熟,我们希望像巴西小孩热爱足球一样,中国小孩子也热爱科学。有人说,你看小朋友喜欢什么,就知道这个国家的未来。巴西小朋友在踢足球,伊拉克小朋友在玩杀人游戏,中国一部分小朋友在迷于玩电脑,那是因为你没有让他在生活、实践动手,我们班很多小朋友自己做实验,如果我们小朋友有机会、要条件,他热衷做实验,接受探究、想象、创新,我们科教兴国不是口号,中国的强国、大国是一定能实现的。
    今天非常感谢大家。我简单讲到这里。谢谢。
   
   
<返回>
 
 


版权所有 © 北京市海淀区亚洲教育论坛培训中心 京ICP备1300519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384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院 世纪经贸大厦A座1009-1010室
电话:(010)68909380 传真:(010)68909380 E-mail: Office@asia-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