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瞬间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康国政发表主旨演讲


22.jpg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康国政发表主旨演讲


  首先非常感谢主委会的邀请,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个论坛,也学到了很多。下面我就高质量发展下的工程教育范式变革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大家都知道世界发展历史当中,每一次的科技革命都会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变革正在孕育和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这样一些大变局,我们高等教育要准确思辨,要科学应变,来提升我们的培养质量。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些我们的体会。

  第一是正确认识国际高等教育与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首先谈一下科技、地缘、政治对高等教育变革的提示,所谓的科技、地缘、政治,我们理解的意思是指以科技力量来取代地理空间,来定义国家利益和权利的边界,它表现为一些具有绝对技术竞争力的跨国科技巨头参与决策,能够广泛影响,重塑过去有主权国家政府主导的全球环境和世界格局。

  可以看出一方面科技地缘政治它是以新兴技术为主导权为核心的竞争,促使争先发展最前沿的科技,争取科技领域的主导权。另外一方面由于变局导致了不确定性引起了国家之间的误解、不合作,甚至是对抗,这就彰显出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全球胜任力人才的重要性。

  另外,2021年11月教科文组织发布了2050教育宣言,该报告呼吁教育要围绕地球未来生存进行重新的构想和调整,也就说我们要重新确认和坚持人类和地球的可持续性是基本的尝试。同时,该报告也规划了未来到2050年七个方面教育的一种宣言,它重塑了生态生存的教育逻辑和命运与共的教育道路。

  第二方面谈一下新一轮科技革命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大趋势。根据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至少要在六个方面要进行变革,下面阐述一下具体的看法。

  首先是角色变革,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联合国2050教育宣言的推进,培养工程师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就显得更为重要。更加注重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将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工程培养方案的标志。

  第二个方面是动力的变革,我们要大力推进促进积极情感的一种工程文化,要让学生把工程理解为既有挑战性又充满快乐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作为老师也放手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成功负责,激发他们拼搏的内生动力。

  第三个是目标变革,要从传统的只强调技术卓越的目标方式转变为高度重视设计思维和技术卓越的深度融合。可以从人的需求出发,也拓展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去发挥创造力,建立一些新的创新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一种设计思维去和技术卓越进行深度的融合发展。

  第四是关于内容变革,要推进立足解决重大复杂跨学科问题的一种学习的方式和能力的培养。现在每一个重大的社会事件,我们要去解决它,靠一个单门学科的能力是不够的,要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的能力,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整体的思维能力,而且也要让学生能够在未来更具事业心,更懂得世界多样性,更愿意对话、交流和合作。

  第五是体系变革,培养体系要在真实世界中给学生建立更多的学习体验。要基于真实工程项目沉浸式学习,基于社区服务性学习、学生主导学习以及工作学习,全方位的让学生有一种比较广泛的学习体验。

第六是培养模式变革,要推进建立新兴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学习模式。要通过在线课程的方式结合线下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一种混合式的学习方式。

  下面简单地谈一下学校在工程教育系统性再造方面的做法,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当中强调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生产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全面深化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实这些战略推进对高质量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我们学校根据工科特色,人才培养回归工程,以学生为中心、全人教育、交叉融合等方面进行阐释。

  第一是回归工程,过去是技术范式到今天的科学范式,关注科学工程的教育,要面向工程来进行卓越工程培养,进行工科人才的培养。为了促进尽快回归工程,重视推进产教融合的工作,学校获批了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200余项。

  第二个是以学生为中心,从以前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模式转化。为了促进教学范式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移,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是基于真实问题的项目学习,通过项目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二是推进以促进学生深层次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的变革,还包括评估评价系统体系的构建。还构建了教师卓越教学支持计划,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能够确保工程人才的培养紧密结合工程技术的发展。

  我们在国内创新实施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来保障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合理的进行、有序的进行。通过上述措施,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

  第三个方面是全人教育,以“交通天下”为特色的同时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成长为充满信心、负责任的工程师,形成人文素养与工程精神的内在统一。

  第四个方面注重以工科、理科、文科的融合,打造跨学科课程。有一批获得了国家和省部级一流课程,为我们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基本的保证。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肯·贝恩给我们高度评价,他指出这些学生跨学科课程帮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型学者”。

  全球高等教育已经历了百年,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是创新战略,实现中国梦的突破口,也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面向未来,西南交通大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建成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大学,为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再立新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我的汇报就到这,谢谢大家!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