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博士、长江学者、全球教育50人论坛成员宁强发表主旨演讲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后疫情时代的艺术教育,因为现在疫情这三年来对我们所有教育界都有重大的影响,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老师,还是接受教育的学者,大家都受到疫情暴发和疫情管控措施的重大影响,这个影响有两个变化值得关注,第一就是我们有一个新的机会来实现教育平等,地区差异和社会阶层的差异它造成的教育不平等在疫情防控的时刻,由于大量的课程和学术会议和教学方式都转成了线上,无论你是在西藏还是在新疆,或者是你在四川的每一个小县城里头,甚至是在大山里头,你都可以听北大的教授讲课,你也可以听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给你讲解高级翻译是怎么一回事,我突然有一种新奇的感受,我们追求了很多年平等的理想,它仿佛一夜之间就实现了,你在一个小岛上,你在山里头,你是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你都能同时聆听到或者观看到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还有其他社会顶层的一些过去只被精英人士所能够接受到的教育经验或者教育知识的分享。所以在这样一个新时代,随着教育机会的到来,我们应该做怎样的应对,还有这些接受新一代从不同社会阶层走入社会的人,大家怎样来面对,怎样利用这个机会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和全民教育和全人类教育,我想是这样一个概念的出现。
第二随着疫情的发展到今天,我们虽然是在尽量地管控疫情或者防控疫情的传播,现在给我们带来另外一个机会就是教育全球化。现在我们收看哈佛大学教授的课程,也可以参加联合国重要的会议直播,我们还可以看到意大利的歌舞晚会的表演,更不用说现在几乎所有的最重要的博物馆和画廊都已经开放了他们的收藏,包括他们很多平时不为人所知的珍藏品,突然间就变得大家都能看到了,这对我们教育领域带来的就是教育全球化。而且过去招收的外国留学生,现在我们招收外国留学生越来越多,我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工作之后,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以前本来留学生就多,现在更多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影响力的增强,我们面对新的学生群体在日益全球化的教育路径中和教育氛围中应该怎么思考这个问题,就是不能以原来旧有的教育模式,还有课程的设置、教学方式的变化,这些都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新挑战。是时候我们要加紧对后疫情时代教育传播方式的研究,现在包括我们上的课、召开的学术讨论会、对教育整个系统做行政的管理,我们其实都要想到一个问题,后疫情时代我们的接收对象、传承对象,他是国际的,而不止是本地的、本国的,在这种新的后疫情时代,川大的人也可以听北大的人,上外的人也可以听北外的课,北外的人还可以听川大的课,还可以听新疆大学的课,我们也可以听哈佛大学的课,我们也可以听牛津大学的课,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不要整合全球资源平台,然后来形成一个新的教育生态?现在我觉得是时候跳出天天核酸的压抑心态,我们教育界的机会是大于教育界的挑战的,一开始不太适应由实体教学转为网络教学,我发现我的听众有人在埃及收看我的讲课,有的在印度收看,而且我们还有互动,我们走上了一个开放的教育体系,我们不仅仅在北京打开了教师的大门,我们其实是对全球敞开了教育的大门。如果我们针对艺术教育它就面临更多的挑战,学生的眼界也开了,他可以随时看到毕加索的东西,还可以收看他们的演讲,包括现在在世的艺术家,又可以及时了解市场的信息,总之在后疫情时代所有东西都变了,教育者、被教育者,还有教育者的未来、被教育者的未来都面临新的挑战,更多是面临着新的机遇,怎样抓住这些机遇,让我们的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扩大中国技术、中国教育全国影响力,形成我们更大的话语权,我觉得这个是特别值得研究的新的现象、新的机会,我们要有紧迫感来思考这样的问题。当然,这些想法不成熟,这是我们在预测后疫情时代,现在后疫情时代正在到来,还没有完全到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预热先思考这些问题,然后总结出一套新的规律来,然后制定新的教育方针、策略,并对我们所有的新的教育者做出新的指示,鼓励提醒大家适应新的形势,形成新的教育模式。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我今天就讲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