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贸大学王永贵校长发表主旨演讲
尊敬的各位校长、各位书记、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大家中午好,很高兴收到全球教育50人论坛主委会,特别是玉荣秘书长的邀请,我跟大家分享一个题目是大变局中的高等教育挑战,从题目上看我没有做个性化的案例和分享,说得有点大、有点泛、有点空,但我觉得在20大之后,我们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今天跟各位专家、领导、同行分享的内容,我准备了三个方面内容,前面两方面一语带过,重点是第三方面,实际上前面的很多领导和专家都提到了关于时代背景,在这一方面我们大家都熟悉,无论是全球化中的逆全球化趋势,以及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技术打压,颠覆性技术大量涌现所产生的在广度、深度方面影响很强大,以及人类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包括气候变化和碳排放等相关问题,以及我们每一位同志能够感觉到的跟自身有关,也跟亲朋好友有关的学习模式的变化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以上是属于一个大的背景。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建国之后,特别是最近十年里边,我们已经变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一些大学学科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人才培养范式进行改革。我们看到当前的大变局,其中有包括刚才提到的以及我们在各个学科、人才培养中所不可回避的时代潜力,第一个就是UCVA时代,其中包括了不确定性、模糊性、动荡性以及以数字化发展对教育教学以及各个专业建设培养所形成的挑战和机遇,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技术等等方面,可以说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数字管理,以及二十大报告里面我们特别看到的中国式现代化都要求高等教育也需要高质量发展,服务于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国家战略。
在国内来看,一批跨国高等教育拓展到了中国,带来了一批欧美名校和国内清华北大的名师名课在线课程普及,民营资本拖起了一系列高校,昔日辉煌的新东方在英语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绩。另外,可以看到新型大学模式也在中国大地扎根发言、成长、创新,包括西湖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大家都在探讨高等教育的挑战、高等教育的应对方式和趋势,其中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提出了开放式教育创新项目,要建设开放大学,把学生的校内学习、校外工作好好地结合在一起。实际上,我们大家都知道在高等教育方面既有规律,同时也有挑战,很多学习者不再是遵循这样和那样固定的时间,基于数字技术、基于个人偏好和需求自主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小型研讨逐渐取代大型演讲,已经我们经常说的是校友,现在面对未来开放型大学教育可能变成学友,同时我们深刻认识到一方面是教育的傲慢和实践的脱节,另一方面是教育的科学、实践的艺术。大学里边学科和专业门类、孤岛和整合需求的背离,大学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基调与体制机制创新,大学主要领导的强依赖性和躺平是普遍存在的。
可以看到有很多反思,大家都在思考,我们在媒体上、在内部研讨上会看到这样或那样的反思,实际关系我不做赘述。我们可以看到很重要的就是跟实践怎么来对接,以及大学高等教育怎么从研究为尊或者科研性尊转向立德树人任务,让那些真心扎根于育人教学的老师能够得到合理的对待与真实的回报。从现在角度来看,我们内部交流大家可以看到,一方面是属于好的方面:精、深、新、专、投入,另一方面并存的泛、浅、老、胡、混、水,这是并存的。
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主要领导和教师的担当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围绕着高等教育,我们不仅要看到老师、领导,也要看到学生,实际上大学生的状态是什么?有些寒窗苦读十几年,社会上流行着一种价值理念,到了大学就放松了,学生出勤率、学生的抬头率、学生的收获感、学生的创业竞争力都需要我们思考的。实际上高等教育很重要的一个考量标准,我觉得你可以强调有多少教育教学成果奖,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最核心的一个目标还是你的质量、特色,特别是大学生的成长,他的成长怎么刻画?他在入大学以后成长的幅度、成长的质量如何做到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我们看到国际和国内有很多大学学科专业的同样的指标体系,试问有多少真正以大学生个体的成长幅度和成长质量为主要指标的?我觉得我们需要去反思。
面向未来,在新的时代,在面向2035高等教育目标,师生的决策也在发生变化,无论是新工科、新医科、新商科等怎么样在行动上,在过程中、在结果上,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每一个领导和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去年推出教育改革评价方案,我们期待着屏幕前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共同去推动,一流由谁来评判?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我相信落实二十大的精神,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不如家长和用人单位以及学生的口碑。可以说在过去的时间里面,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在做出大量的变革和持续的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且往非常好的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面对未来怎么做?我抛几个砖头,要有战略思维、全局思考,要有创新思维与时俱进,要有数字思维拥抱数字时代和数字化技术,要有共创思维,像企业一样价值是跟利益相关者创造的,而不是学校和老师创造的。要有交叉思维,强化新工科、新医科等建设,要用制度思维通过制度来引领高校、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以人才思维,不仅要关心人才,而且还要关心培养人才的人,管理培养人才的人,以及高等与大学体制机制创新的担当和躺平零风险的问题。
未来的教育应该是开放的高等教育,令边N个i,第一个i是拥抱互联网,基于数字技术教育学;第二个i强调的是体制机制的整合和创新,有领导学者在退出领导岗位以后说了几句非常让我们值得思考的话,那怎么样能够为培养人的环境在体制机制上保驾护航并且进行适当的激励?怎么样能够激发更多的教师围绕着人才培养展开互动和创新?怎么样能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与校友的互动、与产业的互动和企业的互动?因为他们要么是需要人的人,要么是需要人的大行业。
具体来看,我们需要强化学科交叉,未来解决方案、企业需求、社会需求一定不是割裂的,而是整体的,而且同样要具有国际化的事业,吸引一些领先的技术、教育理念,扎根中国大地,把它变成中国化的创新的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论。我们也需要更好地做好教学与研究的初衷,真正培养出创新拔尖人才。
最后,我想说时不我待,我们需要以我的主人翁责任感担当育人使命,从我做起,从大家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体制机制做起,时间关系,我的分享到这里,感谢屏幕前的各位专家和同行,进行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