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傅国亮发表主旨演讲
我今天交流的题目是《家庭教育立法的主要意义与重点内容》。《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以后,解读文章,连篇累牍,培训论坛,线上线下,表现了家庭教育人的责任担当和主动作为。今年1月1号,《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生效实施,这里谈几点个性化的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家庭教育立法的主要意义是家事上升为国法。《家庭教育促进法》2021年10月23日正式颁布,这是国家法治生活中一件大事,成为关乎民生的一部重要国法。家庭教育成为依法治国的政府责任和国家事权,在阐述立法的意义上,见仁见智,有一个普遍的说法,认为《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家庭教育立法的主要意义究竟是什么?我的观点是,家庭教育立法的主要意义不是家事上升为国事,而是上升为国法,或者说国事成为国法,开启了依法家教的新时代。家庭教育既是家事,又是国事的理念,不是今天形成的,最早是由妇联系统提出的。1995年,我担任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副司长,受委托与全国妇联研制《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五年计划》,就接触到家庭教育既是家事,又是国事的观点。1996年,全国妇联和国家教委联合颁布第一个《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五年计划》,家庭教育工作终于成为国家事权,即成为国事。但是家庭教育没有立法,没有成为国法,就没有纳入依法治国的序列,家庭教育立法是党中央的一项决策,当年,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十年间,要修订6部教育法律,研制颁布5部新的教育法律,家庭教育法名列其中。2011年,正式启动了家庭教育国家立法的历史进程,1996年颁布第一个《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五年计划》后,研制五年规划,成为国家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和重要方式。2022年3月颁布的第六个全国家庭教育五年规划,责任部委由9家增加到11家,增加了最高人民检察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这2个部委的加入,国法起到了关键作用。国法明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民检察院要参与家庭教育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成为责任部委,更是彰显了家事纳入依法治国的一个标志。
《家庭教育促进法》去年10月颁布,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家庭教育工作的专项规划。因此,有一种中央主张,由中央政府的教育部门牵头,发布第六个《全国家庭教育五年规划》,开启政府领衔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格局。这个主张虽未兑现,但预示今后由各级政府颁布家庭教育重要文件,或将成为常态,中央政府的教育部门将承担指导家庭教育的实责,这是家事上升为国法的法治利器。江苏某县人民法院发现一名罪犯的父亲没有履行职责,疏于家庭教育,向其父发出了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在《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的第一天,为其补上了作为父母依法应当承担,实施家庭教育职责的法制教育课。法律人士说,家长从此以后,要学会“依法带娃”,一个新理念诞生了,“依法带娃”时代来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家庭教育已是国法,纳入国家的法治序列。今年两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报告中明确,父母要“依法带娃”,家教有法成为今年首个家庭教育宣传周的主题词,全国妇联和教育部,家庭教育宣传周的口号就是“送法进万家,家教伴成长。”因为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国事,更是国法,全国人大委员长栗战书去年11月12号,亲自在《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座谈会上发表长篇讲话,我看了这个讲话,动员和部署《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工作,随后,教育部去年12月6号发通知,要求各地要把宣传学习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系统要积极参加。
交流的第二点认识,家庭教育立法的司法理念,要跳出公权与私权的纠结。要尊重家庭教育的私人性和自主性的本质特点,国家不过度干预,这种司法理念蕴含着公权与私权的纠结,在国外,原来的家庭教育也是被边缘化的,他们的里面就是公权不能干预私人领域。但是后来,西方现实使他们改变了看法,经过社会的讨论认为,家庭和家庭教育,有一些部分是私人领域,比如说家庭愿意是丁客,不生孩子,公权不应当干预。家庭属于私人领域,但同时也是一个公共领域的概念,因为家庭状况的演变将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认为子女教育既关系到家庭和谐,又关系到后来的劳动者素质,这就是强调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原因所在。因此,西方转而通过行政和立法,来管理家庭教育。去年3月,中央批准出版了《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摘编》一书,这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组成部分,是我们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根本遵循。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这就是说,历史和现实给出的结论,并不是任何人的主观臆断。强调,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总书记从什么角度来讲家庭家教家风呢,他是从家国关系中阐述。家国关系是总书记阐述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国家要干预家庭建设,干预家庭教育,如果说家庭教育、家庭建设和国家民族没有命运与共的关系,公权则无需干预这些私人领域。西方家庭教育的司法理念的转变,其倾向不是担忧公权会不会过度干预,而是立足于为公权力介入家庭教育提供法律依据。日本2006年12月修订教育基本法,新增了家庭教育条目,指出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要尊重家庭教育的自主性,并采取必要措施,为监护人提供学习机会、信息与其他援助,从而在法律上规定了国家对家庭教育的责任。1997年,教育部和全国妇联颁布了第一个《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它的意义就是国家第一次迈出了公权干预和引导私人领域教育行为的重要一步,当年是我主持研制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讨论的焦点是强调教育促进人的发展,还是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为国教子。那么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学者就主张回到教育功能,取代为国教子,最终颁布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坚持了为国教子的表述。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教育功能与社会功能的纠结,实际上是国家意志可不可以介入家庭教育的纠结,我认为总书记把家庭家教家风定位在国家关系当中,就是确认家庭教育既是家事,又是国事,家庭教育为国教子、立德树人,是国家意志。西方早就有为国教子的理念,19世纪德国就有人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人手中,到不如说掌握在母亲手中,其实就是取决于家庭教育,实际上阐述的是教子为国的理念,我们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要跳出公权与私权的纠结,正如《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的,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及《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的,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本法,我们要遵循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一系列重要论述,解放思想,守正创新的开展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教育研究,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个认识,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两大任务。我认为家庭教育立法有两个重点,一个就是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另一个呢就是家庭教育的领导体制。那么家庭教育内容这个重点呢,我的认识又分为两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意思就是教什么决定着是什么样的家教,决定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所以教什么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家庭教育的重大政策,那么《家庭教育促进法》明显的将家庭教育内容作为重点来阐述的,那么整个国法,我把它概括为家庭教育的五六九,就是说国法里头列举了家庭教育的五项要求,开展家庭教育的六项主要内容,还有就是家庭教育的九种方式方法,所以我把它概括叫做五六九,一共二十项。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积极主动的开展家庭教育提供了指引,那么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我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我认为呢归纳起来是两大任务,第一,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做人教育,总书记2016年12月,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的讲话明确,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是,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品德教育、做人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点,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政策。国法第二条也明确,说本法所称的家庭教育,内涵定义一共是五项教育,那么道德品质的培育位列第一,那么我认为这就可以理解成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为什么家庭教育中要突出品德教育和做人教育,中国民间智慧说,3岁看大,7岁看老,3岁、7岁形成了什么东西,就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呢?学科知识吗?尚未学习。那是什么呢,是儿童从父母和家庭学到的三个人格要素,第一是“习惯”,第二是“性格”,第三个是“情绪”。决定了孩子人生的基本走向,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性格的工厂,所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性格和情绪,是人真正的起跑线。家庭教育在做人教育当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和特殊作用,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做人教育的论断,揭示了家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因为家庭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就是生活和教育合二为一,所以有的学者称家庭教育为生活教育,生活中的细节,诸如小事、体验和感悟,恰恰是塑造孩子品德、个性、人格和价值取向的关键因素。比如母亲带孩子在路上,因为路窄,与对方迎面,母亲主动让路,孩子看见了什么,孩子看见了一种美德和谦让,一旦谦让成为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终身受益。反之,贻害无穷,这是学校老师望尘莫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家庭教育内容的第二大任务就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总书记强调,在家庭工作中,找准立德树人的切入点,《家庭教育促进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贯穿新时代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根本任务,但是,立德树人因何成为根本任务,什么是立德树人的评价标准,几乎没有文章阐述。我认为呢,立德树人决定树人性质的是政治之德,以德育人,德的内涵指三个层面,政治、思想和道德,每个层面都具有性质不同的教育主旨,我把它称之为政治之德、思想之德、道德之德。那么政治之德是指通过政治教育,形成学生和孩子一定的政治观念,政治信念和政治信仰,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理想信念教育。立德树人因何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该说因政治教育,也就是政治之德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认为,政治之德决定树人的立场和性质,其他层面的德育都不决定人的立场和性质。政治教育也就是理想信念教育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我认为是三个认同+两个理想,教育部2017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就是信心和信念,我认为这三个认同、两个理想是立德树人评价的定性标准,这也是培养什么人的性质标准。当前,立德树人的短板是政治之德薄弱,没有政治之德,则没有树人之义,重点在于立政治之德,也就是总书记强调的坚定理想信念。
第四,家庭教育领导体制,国法一锤定音。《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家庭教育的领导体制,国家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国法里面至少有三层内容,第一个就是国家指导,第二个是国家支持,第三个是国家政策,或者叫做国家意志。第一,关于国家指导主要是四个要点,一个是法定了家庭教育的领导体制,明确了职责和任务,职责是各级人民政府指导家庭教育工作,这是家庭教育领导体制的核心和要点。就是家庭教育谁定的,是各级人民政府领导,那么它的职责呢、任务呢,就是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二是明确了协同工作相关机构,县以上的政府,妇联等等,相关机构就是政府的其他部门和系统的党群组织、司法系统配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那么我统计了一下,国法里面赋予政府部门和党的部门关于参与家庭教育工作,点了名的一共有24个部委。第二个就是规范,规定了家庭教育的顶层设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家庭教育工作专项规划,比如我前面讲的中央政府就制定了六个家庭教育五年规划。三就是明确提出了家庭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国法明确,家庭教育应当符合五项科学要求,要鼓励国家开展家庭教育研究,加强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等等,实际上是提出了家庭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四是做出了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主要有两条,一个就是国家对家庭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所以以后表彰家庭教育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就有国法依据,因为国家对这个表彰,不管是什么样的表彰,控制非常严格,我看国法开了一个口子,在法律里头允许表彰家庭教育的先进集体及个人,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第二个制度安排,每年的5月15日,国际家庭日所在的周,为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还有就是国家支持,也是三个层次,一个是中央、省、市、县四级人民政府支持,明确一个是国务院应当制定颁布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二是明确省市两级政府,可以编写或者采用家庭教育指导读本,三是建立家庭教育服务的专业队伍,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这是四级政府的支持。第二个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比如像婚姻登记机构,市场监管机构等等,都要提供相关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第三,明确了各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的支持,这个很重要,因为里面讲的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确定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这个我认为是一个新的说法,第二就是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对辖区内的社区、家长、学校等等要进行指导,所以这个机构等于是一个统管。但是你们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说,这句话里面,它是指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我的理解就是中央政府不确定这样的一个机构,很多地方形容的是叫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那就包括中央政府,但是这个地方强调的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第三就是国家意志、国家政策,我就强调明确了三个,一个是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这就是国法第一条强调的,第二呢就是明确了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品德教育、做人教育。第三就是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家庭教育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这个我在前面已经讲到了,不再重复了。《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统筹管理指导各方家庭教育工作,国法首次将设置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统一化、法律化,提出了一个统一要求,而且是法律。那么这是政府主导的法制作为,预示了未来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格局,这是领导体制的一个新课题。总书记两次明确教育部门的家庭教育责任,一个是2016年,他讲话的时候提出,他说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学校、家庭、社会要密切配合,学校要担负主体责任。第二次就是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说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工作,这是总书记首次将教育部门列为家庭教育的首要责任单位,国法规定的政府职责就是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育人机制,这个是需要研究的,一个是通过扩大中小学家长学校内涵的方式,或者就是通过教育部通知你首次提出的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方式,据了解,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就前些时候已经牵头研制了有关的指导意见,而且准备和有关部门联合发布,这是中央政府的教育部门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主责的起步。
好,我就讲这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