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瞬间

成都石室中学校长田间发表主旨演讲


5.jpg

成都石室中学校长田间发表主旨演讲


  主题:“双新”背景下的石室

  尊敬的刘会长,尊敬的各位校长,各位同仁大家好!很高兴组委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来分享,我想从两个方面跟在座的各位做一个汇报,一个是在“双新”的探索和思想,以及行动和成效。首先从我们来讲,我们石室中学做了新高考做了一些尝试,“双新”在相关的文件里边陈述得非常的清晰,其次“双新”的着力点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新高考改革,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新高考改革主要是解决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围绕三个命题我们的课程改革,围绕着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最终落实到学校课程要改革,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来推进教和学的以人为本的改革。新高考改革、课程改革和课堂教育围绕为中心的以考促改,以改促教,以学定教的模式。构建了我们实施方案,最核心的关键就是以课程建设为关键,当然课程是引领,课程是核心。在课程建设的背景下以教学研究为保障,我们怎么来试试课程,最终以教学改革为途径,我们怎么上好课?学生和老师一起互动的教研、互动的课堂。

  第二,我们的课程体系建设,精准教学提质增效,教研活动科研赋能的成效显著,课程体系整体构建。应该讲我们的双改做了很多的准备,我们的全员进入培训,市教育局的指导下我们很多的专家学者对“双新”做了研究和尝试。

  首先我们在去年3月15号提出“十四五”规划,我们的育人目标,培养家国情怀与世界格局的未来领军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国情怀,世界格局,我们以深刻的维度来构建课程体系,世界格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领军培养担当民族的大格局的新人。我们共同的课程结构,以及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结构叫基辅课程群,价值课程群和拔尖教育课程群。课程类型简单说就是语数外,选择性培修就是目录里边选三门。还有就是校内选修和必修以及特种课程,凸现基础性、多种形、选择性,为服务发展目标。根据选修课,选修课本着走出去,请进来,一个开放的大格局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多元的课程,我们共开设选修课55门,社会选修课20门,涉及科学、技术、艺术、文学、运动5大类。这是我们和青少年宫和博物馆合作,我们走到他们的博物馆,他们走进学校,其目的就是课程设置精品化,我们聘请这些专家对于我们培养综合性的人才,中小学的初一初二,高中的高一高二,授课的形式多样化,这里边手脑并用,可以有教室,也可以没有教室,除此之外还有艺体心,我们有几大板块,或者是叫“一体两艺三级”,现在为了伟大复兴,我们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女子排球,高水平的运动队建设,两艺就是管弦乐团和歌唱团,三级是课本的课程活动和研究。这里边特色课程就是中华优秀课程,艺术活动课程和高水平的艺术课程,特别是管弦乐团和演唱团比较多。心理的课程是目前关注的焦点,我们整合智慧资源,校内的资源,专家资源,我们开始了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全员进行心理筛查,重点关注一般关注和特殊关注群体,第二在班级里边我们形成双辅制,班主任管理班级,这里边还有心理健康的学生,身养六重奏。

  通过各个专家的努力,我们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我们在艺术、体育、素质等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素养,而且我们以课程为载体,课题为保障,以研究来助推发展,我们也设置了相应的课题研究,而且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五不断探索课程的融合。我们的五大竞赛,因为我们这个学校的生源的原因,我们在2016年才开始恢复学科竞赛,所以我们在不断的向兄弟学校,好的学校学习,来共同规范我们的管理机构,优化我们的专业队伍,建立课程评价,整合模式,真正实现英才市郊,分类推进,真正实现多元选择,多元培养,真正实现拔尖人才的培养,建立基础。

  我想教育是最关注的,怎么能够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怎么能够在新高考当中实现诉求,来进一步的优化教学。从2020年8月26号两个校区宣布全员教职工从2020年的9月1日起,无一例外全员使用精准教学系统,精准返馈、精准教研、精准教学,英才施教、一施一策,真正的实现个性教育、精准开发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服务学生如何教学。教学主题变革,以教师为主导走向多元参与,学生、家长、老师,以教育变革从新的经验走向实践,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对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班级画像,从本体教育走向个体教育,真的是要英才施教,从总体评价走向质量评价。

  这两年来我们从家长们的反馈以及学生的成绩来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育环境变革从传统的空间走向智慧的空间。实际上这两年来我们就从家长学生的反馈来看应该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其次,根据精准教育的反馈,精准实施高校的课堂,共性问题全班讲,个性的问题单独讲。而且整个互联互通,在教室里边随便点一个作业都可以看出需一个学生的高低。当然我们精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整合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来形成教育系的融合,形成家长、教职融合。因此我们开展双减,我们的教育部科研中心、省教育厅开展了“双减”实施样本,活动的现场以及活动最终形成的实施的样本方案。

  第三是教育活动,说教学的话,我们的研究很重要,老师个体能力很强固然重要,但是团队要一起来研究才可以走得更远,所以在日常管理,教学研究依托于科研组、备课组学术机构来构建十大品质教研。每一个教研组的研究方向聚焦“双新”改革走进选课的行动研究,聚焦教育规律,聚焦教学模式,聚焦大单元教学评价,聚焦大单元教学。

  我常讲导师一定要反思、总结、研究,通过这些共同的努力,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基本上听课安排序列化、听课流程规范化、听课形式多元化和听课实践专业化。这是经验十大校验的成果,最终的课堂。 “双新”培养,走出去、请进来,全国编写新高考,新教材,32位专家全部无一例外都没有上课,我们做主题分享。同时全国课改,研究基地校,全国教育部、课堂教育中心指导下已经培养了两批国培计划。最终我想的是除了教书育人,我们老师要立德立功立言,怎么样让老师成为学术性、研究型的教师一定要科教赋能,2020年我们专门成立教师团中心,为教师搭建平台,推动教师发展,以教师为本的发展理念,来构建了科研平台、培训、跟踪、督促、评价,课程研究,我们根据研究的范围,我觉得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双重路径的选择。这个制度建设,我常常讲制度是保障,但我有评价制作为核心,在办学的过程当中,制度是保障,评价是核心,学校治校是核心,文化治校是灵魂。我们怎么把评价做好,评价是建设,同时我们在科研队伍的建设方面,在科研路径方面,我们注重四重举措,队伍建设、专家引领、实践结合、评价体系。经过这两年时间,普遍都认为学校老师不喜欢搞科研,不喜欢写文章,我们在学校进行调查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老师是有这个愿望和诉求的,而且愿意参与。所以现在的科研课题全是落实自主申报、自主参与,我们只搭建平台,这两年来我们的教育科研同国家的课题、省级课题、市级的课题全面开花,同时国家一般的课题这个由高校共同来推动的,论文的发表,从2020年以来我们有152篇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发表46篇。我们在2020年之前一年的核心期刊就是5篇。

  所以这两年我们的论文获奖,包括省、市级、校级非常多,而更重要的是调动老师的内驱力,调动老师主动参与的力度,当然我们要引导,也要有要求,也为老师提供条件,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要写高精尖的文章,有教学案例、有教学点评等等,同时我们把老师的成果进行固化,把所有获得省市级的文章全部成册,让老师有获得感、归属感、成就感。

  我想教育的话永远带路上,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更好的教育,没有立德的教育,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我想这种交流是好的,通过交流,我常常讲一个关键,我们交换一个想法和思想就会迸发出火花,希望我演讲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