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李志河发表主旨演讲
非常感谢亚洲教育论坛给我这个机会,我是第三次来,我今天早上全程听了,包括今天下午,我这次的主题是跟数字化教育有很大关系的。其实在之前换了一下题目,来之前我是出了一本著作,就是关于高等教育和学校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研究的,从2018年到2019年我们开始做教学学术方面的研究,但是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讲这个了。我做了一些改变,这几年我一直在想,信息技术对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影响特别大,特别是疫情,2020年以后,能够明显的感觉到疫情的影响,我们简单的看一下这个过程,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世纪都有大事件发生。我们现在是21世纪,正好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特别是2003年还经历过疫情,在清华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真的是停课停学,但是现在可以感觉到停课停学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说明我们技术的更替跟高等教育的变革都有着很大的助推性。
这张图是数字化转型。意思很简单,我们原来是模拟数据,变成了数字数据,现在慢慢的从数字数据变成了信息的,目前是智能化的一个转变过程,可以看到图中是一个转化过程。定义就是三个,一个是自动化,从右到左来说,自动化+信息化+数据化,从去年开始就很热了,国际领域里面,世界各国都在做数字化。不论是美国还是欧洲,还是非洲国家,都在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这张图说明了世界各国,目前来说数字化转型,就是目前在数字化教育或者是整个数字化社会里面,做得最好的,我们可以看到最上面,新加坡是做得最好的,在2018年左右他们提出了一个计划,准备在2022年,在中小学里面要实现每人一台电脑的计划。没有想到疫情就推动这个事情在2020年的时候,他们给每个人配了这么一台电脑,阿联酋也发展的很快,中国目前就是在全面系统化的发展,正好就是数字化转型的过程。这张图是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一个是数字化转换的阶段,1989年到图中的这个阶段,到数字化升级的阶段,我们在上一个世纪末,2001年以后,经过这20年,慢慢的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就是数字化的转型阶段,只是我们现在把图中这些词提出来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技术发展到现在,有三个很重要的转变,就是新环境、新评价和新教学,特别是去年出现了元宇宙这个词,我近段时间在看元宇宙,基本上可以实现开放,腾讯会议现在基本上已经,比如说我们今天上课,我们在开会,我们完全可以把每个参会人员放到会议室里面,腾讯会议现在加了这样的功能,可以把每个与会者,加入到像我们现在的会议室里面,你能看到我,我也能看到你,所谓的数字孪生这样的一个过程,其实就是元宇宙目前的一个初态。还有其他的我就不说了,因为时间原因,还有就是新教学的发展,这几年我觉得发展比较快的就是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教育组织方式,创新教育活动场景,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我现在特别关注数字博物馆,数字场馆,就是关于认知和教育现象的一些东西,最重要的是场景的问题。原来我们是在一个固定的教室里面上课,现在发生变化了,可以放到更大的环境,比如说博物馆里面,或者其他的场景,都在发生变化,包括我们现在实行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其实也是营造了一种非正式空间的场景化活动过程。还有去年推出了另外一个词,就是教育新基建,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重构了技术创新与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双向赋能。现在我们发现了,信息技术不仅能够融合于课程,反过来,课程也在不断的推动技术的发展,这几年,数字化课程已经出现了,我今年出了一本书,要求是这样的,书要越来越薄,意思是什么呢,很多的资源,很多的链接,全部都是在网上,包括我们的数字化的资源,一流课程、平台等等,这些全部在网上做就行了,所以他们其实就是双向赋能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能够赋能我们的课程教学,反过来能够使得我们的技术和课程有机的融合起来。总体来说,技术创新与教育改革相互促进,耦合发展的新生态就出现了。教育新基建何为基呢,就是我画的这张图,最基础的就是下面的信息基础设施,然后是创新基础设施和融合基础设施。这张图是教育司吴岩司长的一句话,他认为高等教育教学的新基建是什么,高等教育数字化的转型里面,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新基建建设,他认为新基建主要包括图中这几个方面,比如金课,金师、金教材、金科和金专,最后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这两年我发现我在做教学学术研究的时候,学术共同体越来越重要了。特别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之所以能够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学术交流,我感觉到目前的学术氛围比原来更多一点,为什么呢,比如说原来我可能只能参加某个领域的会议,但是在网上,通过公众平台,包括今天一天,起码我能知道的就有十场会议,里面各个学术会议都有,你都可以进去看。学术共同体、教学共同体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比如说视频共享会议,平台之类的,能够使得我们把学术会议扩展起来,所以还出现了社交共同体和学习社区,直接赋能,促进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未来教育的新形态是这张图,现在已经有了,我以前就见过这个东西,我们现在每个人进入到场景里面,都是虚拟的人,今天早上听到一个老师在说关于浙江大学的改革发展,他们里面就有数字孪生技术,把所有学生放到一个特定的教室里面,一个宿舍里面,实现实体的活动和虚拟平台的无缝链接,虚拟环境是可以有的。
未来教育观的思考,其实技术的发展永远都在路上,我们的教育永远都在发展当中。从2019年到现在,做学术包括现在做的这些技术的发展研究,就想未来教育观的事情,未来教育我认为应该有一些理念,以德为先、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终身学习、面向全体、共建共享。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赋能五个目标,首先是服务,今天早晨我也听到了,有嘉宾说我们现在应该转变,由原来的管理变成服务。二是强调学生的创造力,强调教师的创造力,三是智慧,未来教育构建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包括培育学生做智慧型、知识型人才,这种情况目前已经很多了。上次在我们学校做了一个报告,也强调这个,技术的发展已经让我们的学生慢慢进入到了一个会场里面以后,技术能够探测到很多的信息,第四个就是责任担当,最后就是独立思考和管理的问题。我们认为未来教育生态体系主要有四个特征,包括绿色、高效、品质和公平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绿色和高效。我国未来教育的教师素养,按照我们国家从1985年开始对教师的一些理解和定义,可以看到有合格胜任型教师,素质型教师,专业型教师,包括现在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未来教育对教师的创新性、高素质、专业性等方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张图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的内容,立足人民,立足人类,立足未来而提出的指导性意见,我国未来教师的六项职责,就变成图中这样了,包括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教育知识的集成者,教育模式的创新者等等,信息化教育的实施者看起来也越来越多了。我国未来教师的使命,我们可以看到有三个,一个是职业使命,一个是时代使命,还有一个是命运使命,也就是未来担当者。我国未来的师资队伍应该有六个特征,包括开放型教师团队,学习型教师团队,实践型教师团队,创新型教师团队,服务型教师团队,教研型教师团队,这些在我们的高校里面都可能会出现的。
最后一个是要打造未来我国高质量高校教师体系。这个我做得不太成熟,高质量高等教育变革的要求,一个是规模大,一个是实力强,一个是质量高,一个是结构优,还有一个是领导硬。未来的高校教育会发生很多的变化,主要有四个变化,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保证质量与公平。一个是教学系统越来越复杂,一个是教学内容知识生成与传播动态化、群体化,通过技术的发展,元宇宙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等等的发展,我们的学生在学课程内容的时候,很多东西都在网上了,第三,最重要的是教学场景发生变化,数字孪生技术,虚拟和现实的,以后就在一起了,你感觉不到好像是虚拟的还是现实的。最后就是教学形式专项多种形式的混合教学,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天都在讲这个东西。未来高校的课堂教学会有五个变化,一个是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一个是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一个是教学环境知行合一,一个是教学方式灵活多元,最后一个是互动交流实时顺畅。可能老师们都能总结出来,还有一个就是未来学生的学习四个常态,包括随时能学,随处可学,随意探学和终身求学,这几点目前应该也没有什么问题了,无时空、无边界、无约束、无年限的教学,在高等教育里面讲会是常态。这张图是我国高校未来教师的四个角色会发生的变化,原来是专向通转变,也就是通识教育,以前有外国的教授说我们现在学校的教授、老师特别专,第二个就是有形向无形转变,第三个是由学向习的转变,学是跟随学和盲目学,习则是体验、合作+兴趣学。第四个是由有限向无限的转变,有限的是被动学、碎片化的学,我们现在其实希望是知识云空间主动学、整合学的过程。要构建三大生态体系,打造高质量高校师资队伍,一个是社会外生态系统,一个是学生本生态系统,然后结合起来,形成打造高质量高校师资队伍体系。中间这个是学校内生态系统运行,左边这块儿有政府企业、学习型组织,国际交流、数字技术和院校联盟,右边那块儿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学生为主,这就是我想说的,谢谢大家,耽误大家的时间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