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瞬间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副所长、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原党委书记陈李翔作《中国职业教育观察》主旨报告


9.jpg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副所长、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原党委书记陈李翔作《中国职业教育观察》主旨报告


  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儿再次跟大家相遇,去年的这个会上我们开了一半,我们没有能够继续下去。今年看来形势比去年好很多,去年来的时候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想法,但是还没有来得及说就被关闭了,今年我带来的主要不是我的想法,而是我在这一年当中,就职业教育的发展的过程中我的一些困惑,希望能够求教于大家,所以我今天的标题很特殊,叫:如是我问,是我问大家,不是大家问我。上午我在分享的时候也给我一些惊喜,比如最后一个演讲者,徐先生提到了学生,青少年的问题,大家从事职业教育的同事来讲,我们可以稍微的心宽一点,在我们职业院校当中空心病的现象相比较于其他类型而言是要相对较少的。为什么会少呢,我想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是学习为什么工作,工作是比较容易让人们建立价值观的,在我们的职业院校中,如果好的职业教育的实践是可以帮助年轻人建构对社会的价值观的,这是我能够看到的一个非常让人高兴得一件事。刚才张力主任提到了一些非常宏大的主题,在新的时期中职业教育遇到了新的发展,比如提到的蓝海的问题,今天我们看到在整个教育里面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是什么呢,比如说在五年前,十年前,我们有一句话可以说激励了无数的年轻人投入到学习之中,这句话叫:知识改变命运。在相当多的机会中,知识是可以帮助流动的,但今天很多年轻人会困惑,知识真的会改变命运吗?为什么,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变了,人们对命运的要求也不同了,我们今天在职场中另一句话在流行,叫技能成就人生,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技能的学习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不同,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很大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蓝领人士进入到中产阶级的时候,关于知识改变命运,还是技能成就人生是重要的,这在我们未来20,30年的职业教育中可能要去面对的一些问题。在这样的发展当中,我们会看到一些新的状况,上午有很多人分享到了,我们处在一个非常宏大的变革的过程中,在这样一个变革的过程中,我们看未来得五到十五年,中国的经济社会的变革,比如说中国已经从工业体系是全球门类最全的工业体系,但是中国的现代产业体系并不完整,比如说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来讲,我们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在未来得发展中我们会看到,我们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中,我们的制造强国,我们的战略性信息产品,我们的服务业的繁荣,以及新基建的搭建,都极大的改变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比如我们看到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跟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是紧密相连的。发展当中,数字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上,尽管我们在数字的发展上不是那么名列前茅,,但在经济数字的发展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有的变化离不开人,所有产业的成功是由人创造的,绝不是技术创造的,所以中央提出要恰创新性,应用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知识更新,技能提升行动,扩大我们工程师的队伍。总书记也特别告诉我们说,职业教育在面临这样一个大的变革的时期,职业教育大有可为。那我们职业教育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作为?“十四五”规划给了我们一个特别明确的方向,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讲了很多很多,我不再重复,这些著名的论断大家都很熟悉,学了很多。那我的问题就来了,当我们面临这样一个发展,面临这样一些变化的时候,我们的实践当中所产生的,我们现在是不是解决了这些问题,所有这些论断也好,所有这些口号也好,我们讲出来很容易,但是职业教育真的像我们大家想象的那样,我们的春天真的是已经双超满员了吗?今年大家已经遭遇过一个非常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当所谓的普职比,1比1的传说已经影响到社会成员的选择的时候,我们一些地区的民众表现出了一些比较过激的行动,在这样一个背景当中,我们职业教育所处的位置真的是像春天一般吗?比如说我们叫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我们就要去讨论了,既然强调要增强适应性,明显的是说我们今天职业教育相当多的层面上有不适应性,这些不适应性到底表现在什么方面呢?我们更多的关注点可能关注在职业教育适合部分适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技术的变革,我们是不是要更多的去思考,我们的职业教育是不是能够适合人们对教育的选择呢?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说既然是适应性,就一定要有适应的对象,那我们的职业教育到底应该适应谁呢?我们要适应它什么呢,如何达到这种适应性呢?等等这些问题一定会向我们袭来,必然会带来说我们必须要去做一些选择。在我个人看来,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我们必须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涉及到所谓教育的公平,我们的教育要满足人们对更高质量教育机会的这样一种选择的话,我们的职业教育要考虑一个问题,社会永远会有两波人一波人愿意学知识,一波人愿意动手,他偏向于实践的。那么在这种偏向中,我们如何为接受实践性教育的成员提供更高质量的受教育的机会?我们说职业教育一定是要为经济服务的,为企业的生产一线的用人需求来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这种培养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呢?我们的职业教育还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就是它要为全体的社会成员的就业提供教育和培训的机器,所以职业教育从某种角度而言,它是人人的教育,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提供学习知识。


  在这种适应性的背景下,我们又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你既然要发展适应性,我们就要把职业教育变成另一个不同的类型,所以强调职业教育的类型是对于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就要问了,我们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比如说我们后面会提到,我们的职业教育的内部结构,内部层次结构,我们要从中等等高等,我们原来已经有大专层次高职,现在要发展本科层次的高职,张力主任还说我们要有研究生的高职,如果说你的类型特色是因为你已经跟普通本科教育有了同样的结构层次,我们就成了一个独立的类型了?我们说在这个问题上的时候,或者当我们说已经跟其他的普通教育的内部结构层次大体相当,我们职业教育就有了更强的吸引力了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今年的普职比的现象不会成为民众特别热议的一件事,因为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开始提出来了,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如何去看待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到底是什么?比如说随着发展,我们这次大家看到了,这次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把初等职业教育取消了,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存在初等教育体系,因为普通教育体系已经覆盖了全面社会成员。我们说我们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里面都在沿着同样的层次在设计,另一个问题也出来了,我们的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到底是偏普通教育呢,还是偏职业教育?这个在过程中会不断的给我们提供一些想法。


  当我们说强调这个类型的时候,很多人说其实真正的类型不在于说你是专科的还是本科的,真正的类型在于我们说,我们是产教融合的,我们是校企合作的,我们是直接有效的,为经济服务的,企业是我们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伙伴。但是在这个里面有了另外一个问题,职业教育的主体,这样一个类型来讲,你的主体到底是谁?我们看看执教法的修订草案,在草案里面出现“主体”两个字的,办学主体,或者其他的主体,出现这两个字的只有两处,而且都出在企业这一面上。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所有的在职业教育法的修订草案当中,所有关于办学的事情上强制要求办学,有办学义务的恰恰不是企业,而是政府。中国的职业教育的主体,我们看到了基本上是职业学校教育,我们职业学校教育的办学主体主要是政府,职教法并没有改变这一条,职教改革20条明确提出要有一个转变,从政府办学为主转变为多元办学,这里尽管强调了企业的主体定位,但企业并没有办学的义务。我们说既然强调了企业的主体定位,又强调产教融合,那产教融合到底怎么融呢,很多学校在最近今年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中有越来越多的抱怨,说越来越多的企业并不重视,他们并不愿意加入到这样一个进程中来,事实上我们去追踪,我记得前两天我跟有一个专家沟通,有一个专家提到了一个问题,他说自从中国政府提出产教融合战略,在讲什么?它的主要的方向是指什么呢?他到底是强调教育对产业的参与度,促进产业的技术创新,还是强调产业对教育的参与度,促进人才的培养创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在讨论产教融合的时候是否都是在讨论第二条?就是让企业更多的加入到教育当中来。而实际上大家回过头去看一看,中央,国务院在讲产教融合的时候,它本质上是在讲第一条,是希望教育更多的参与到产业的发展当中去,来有效的促进产业的技术创新。但是我们一直在抱怨企业不愿意加入到我们,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我们是应该主动去参与产业的发展和变革。那产教融合你说怎么融?比如说即使在产业对教育的参与度上,我们也同样的希望有一些相关的办法,比如说这就是去年我想告诉大家的,产教融合实际上站在学校面,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我们能不能促进产业和教育的有效对话。因为现在的问题是,产业和教育的双方不仅没有融合在一起,反而形成了互相不能够理解,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了互相有些不太客气的说法,比如说我们办教育的人会对产业界,企业家家教育的事情你不要乱掺合,那是我们的事儿。企业也会对教育说,你不要到我的产线上来乱指点,这个事你也不懂。当我们的教师参与产业实践的时候在很多企业是不受欢迎的,因为你进入到企业之后,企业认为你是在增加我的成本,而不是在解决我的问题。所以在这种背景下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样的办法来解决产业和教育真的能够形成平等对话,这样一个基本机制是什么,它最重要的一个结合点恰恰就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上,人才的培养标准上。这也是我们在所有各个学校在最近几年课程改革,所有成功的学校恰恰是能够在人才培养标准上跟企业形成对话关系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你的所有的课程方案才会是有效的。第二个方面当然是合作,我们的合作,这些年最大的突破就是要么在学校内部设立学校工厂,要么在学校内部设立产业学院,一个核心就是把企业引入学校。当企业真正以它的真实的工作现场进入到学校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职业教育的内部开始出现变化,而且这个时候你再去参与到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践,也开始变得有通路。第三条,我们称之为叫协同,就是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真正能实现双向赋能,今天所有的产教融合仍然只是在如何增强企业对教育的参与度,真的要解决教育对产业的参与度的时候,双方赋能才有可能实现产教协同,这样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而产教融合在20条当中,在探索一条落地的道路,这个落地的路叫1+X,叫书证融通。1+X已经进入一个全面评估的阶段,经过将近三年的试点,已经进入到第一轮评估的过程中。我们现在有很多的问题,今天越来越开始发现,1和X之间是不是真的能够融到一块?比如说我们很多学校开始面临一个问题,大家仔细想一想你的培养目标,你的课程标准,从1而言,我们以高职为例,你的1代表什么呢,1的培养方向,大体来讲你们瞄准的是所谓工程师这样一个培养目标,这个我跟很多教育界的同事做过交流。但是,当X进来的时候是什么,比如现在告诉你的X对于大专层次的高职而言,你是中级技能,你的中级技能怎么可能跟工程师的要求是相匹配的呢?它根本就不是相匹配的。那你如何让他们融合在一起呢?所以现在到现在为止,三年多的试点,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我们仍然只有极少部分学校把X和我们1的课程之间出现融合,只有极少部分的学校。而且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讲面临一个挑战,这个挑战是什么,当X加入,甚至某些时候切断了我们原有的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已经形成的合作关系,为什么,因为你原来的企业不是X的受证机构,而那个企业又说,你的社会培训机制我都没有听说过,你让我如何认他的帐,这个里面带来了另一方面,我们现在的社会培训评价体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代表产业?这个问题必然提出来了,所以在第四轮的时候我们开始把头部企业代入到我们的X机构,但是毕竟是少数,大量的并非这样的企业。而目前现有的行业机构又不能大规模的参与到社会评价组织当中来,所以带来了不对承德现象,让两个不对称的东西,我们要融合在一起,这个难度实际上是非常大的,所以这是我们在发展当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经过评估,我相信会有调整,我们现在又提出了,在产业层面上,我们今天有很多人提到了两个关键词,在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叫:学徒。中国特色的学度制特色是什么?从我听到的声音当中,他们会告诉我,叫双主体,其实这个双主体在谈的石油沥青是什么,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的学徒制它的特色是表现在以学校为主来培养,这就是一个悖论了,学徒是一个企业职位,一个学生如果他要注册成为学徒的话,他首先一定要加入一个企业,否则他就不能叫学徒,学徒不可能注册在一间学校里,注册在学校里那不叫学徒,一定是学生。那我们的特色到底是什么呢?这是我们必须要去探讨的,因为这已经写入到法里面了,也写入到我们的规划里面了。比如说从现在的需求来看,我们的学徒一定是分层次的,今天我们看到大量的中等职业教育开始出现一个变化,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开始以升学为目标,而不是以就业为目标,这个比例在不断扩大,前两天有人告诉我几乎是百分之百了,我说这个还不太可能。但是中等职业教育要生产一线提供熟练技工这件事情,从我站在就业端来讲,这个使命没有变,但是大量的人进入到升学这样一个方向上去的时候,企业的这部分谁来满足?而另一方面我们看到随着技术的变革,刚才说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本科,大家都说我要培养工程师,你到底要培养什么工程师,我们后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这是职业本科教育,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职业本科相对于我们的既有的普通的本科教育而言,它的类型特征到底是什么?我们讲类型教育,到了本科层次上你也得考虑一下职业类型,那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对于我们的一个叫横向比,一个叫纵向比,横向比跟普通的本科院校比,纵向跟已有的高职比,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到底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大家都说我要培养工程师,简单看一下这张图。我们现在有三类本科,为什么要把本科教育分成三类呢,而唯一的合理性就在于说你这三类本科教育是要培养三类不同的社会人才吗?对不对,这是唯一合理的解释。但是现在我们得到的答案是,我们都要培养工程师。既然都是培养工程师,我们为什么要分成三类呢,我们吃错了药吗?我站在就业端的视角看,职业本科教育至少现在在生产现场最需要的有一族人是我们应该去培养,但是我发现我们的专业设施,尤其专业目标上,恰恰有不太重视这两类人,我们一类人叫什么呢?一类人叫现场工程师,另一类人叫现场工艺技师。这两类人好象看起来没有人去培养,但是今天的社会,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两类人在生产现场,在一线,这两类人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我们发现一个趋势,这两类人之下的,我们传统的,所谓熟练技工,他的技能正在被广泛的被AI所替代,这再往上是什么呢,是设计师和科学家。对职业教育而言,难道我们的使命一定要瞄着设计师和科学家,我们的本科就叫本科了吗?职业教育本科,我们的使命,职业教育的使命是为生产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至少应该是这样一种观点。


  当然,时间关系,我今天到这儿来提问,第一,不是为了质疑,而是跟大家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我希望我的这个主旨演讲能够启示大家说,我们在好的政策环境下,在好的发展条件下,我们如何深入到我们的职业教育内部,真正来思考我们职业教育如何能够对得起这个时代,能够成为这个时代具有鲜明的类型特征的,能够为社会提供有用人才的那个部分。


  谢谢各位。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