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瞬间

高端对话一: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教育发展趋向


11.jpg

12.jpg


  孔令涛:首先谢谢上一任主持人,主持非常好,大家没有打瞌睡。刚才主持人说有一个难点疑问,说胡润中文怎么那么好,在哪学的,其实我跟胡润在07年,中国女富豪榜发榜,就是我和他并肩发的,我曾经是51%跟他进行股权合作,而且我们做了很多我在做教育之前的那些事。


  首先,有请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青岛校区校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未来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李素香老师、剑桥大学教育学博士、剑桥Eos教育中心主任杨旸、哈萨克斯坦一体化基金会中国代表处教育主任韩万初、南京海外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基金会信托委员会委员童隆俊、新西兰驻广州领事馆教育总管Ye Felix(叶方明)。


  其实今天教育论坛和很多论坛都在讲双减,都在讲孩子明年中考之路怎么办?我觉得双减的话题我们这几位嘉宾都免了,好像双减的事跟我们关联也不是太大,另外我们讨论来讨论去也说了不算。我想在疫情下的今天,以搂干货的形式,就三个问题,因为时间有限。


  第一,您是谁?简明扼要介绍您和您的机构,您是谁?第二个话题,您有什么?在今天头脑风暴问题上,您有什么干货,有什么资源能提供在座的嘉宾,能看到线上线下的各位嘉宾,你有什么资源能跟各位分享。第三,我们在疫情当下的今天,国际化教育怎么合作?


  李素香:各位大家好,这次来我主要是来学习,因为对我来讲有37年的教育经历,从事国际教育,还不到一周水,因此,今天的分享,我主要是想讲自己的一些思考。我是北京21世纪青岛校区的校长李素香,我们青岛这所学校是北京21世纪国际学校的分校,是由西华集团创办,由西海岸新区区委区政府重点引进的一个高端的教育项目,学校建筑建筑面积是14.4万平方米,是161.21亩,总投资是14个亿。学校的背景是位于西南岸的CBD核心区,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学校设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预计明年能够开学。


  杨旸:我是剑桥Eos教育中心的杨旸,我是谁?我曾经在上海交大哲学系当过老师,我是谁?这是哲学第一大问题,是每个人在反复问的问题。今天这个场合,我回答我是一个教育国际化的体验者。曾经我在英国读书,也在英国工作,也呆了非常长的时间,在那生活、交朋友,在那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理想,首先是一个教育国际化的体验者,后来回国投入到了教育工作中,我可能也是一个教育研究者或者说观察者,虽然我们研究的只有那么一个小小的领域,但是我们都想试图用自己的思考找出对未来教育的探索和答案。所以这是我的第二个定位吧。第三个定位,我希望能够持续地一直地做一个教育国际化工作的思考者,这样的一个定位可能是在做了研究者之后,发现我们研究人员得到的数据总是有限,我们能提出的解决方案总是针对于情景的,有情景依托性的,我们很难去拿一个公式化的东西给大家一个全盘的解决方案,但是唯有思考是不会停止的,也唯有思考能带我们走向更多的答案。


  孔令涛:杨旸介绍得非常好,你是谁,但是你是谁,你的这种介绍让我们又无限划了很多的问号,未来我们一起去解决这一个一个问号。谢谢。


  韩万初:“我是谁”这个问题,我觉得很系统,很哲学,我介绍得要简单一些,我叫韩万初是哈萨克斯坦一体化基金会驻西安代表处副主任,也是分管教育的。哈萨克斯坦一体化基金会也是亚洲教育论坛的发起单位,应该说从亚洲教育论坛成立以来,作为哈萨克斯坦的首任,他一直对于中亚地区教育,尤其是哈萨克斯坦教育、中国教育的对接和交流非常关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践行。从03年、04年的时候,在论坛成立的最初期,当时做的外国留学生、外国青年到中国学习。在过程中,我们发现不管哪个地区的教育都有它的优势,从这个过程我们进行了相互交流。所以我们西安代表处不光是承担教育职能,我们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所有的领域,因为今天我们是这个方向,所以我给这块着重介绍一下。谢谢大家!


  孔令涛:谢谢您代表哈萨克斯坦亚洲教育论坛带来的资源,空间,以及市场。。


  童隆俊:各位下午好,主持人好,我叫童隆俊,是南京海外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这是澳门科技大学基金会投资的一所学院。我也是亚洲教育论坛的初始参与者,第一界就参加了,大概参加过6次。早期03年记得我们有一些留学名额,大概是2千多万,当时教育部长陈至立女士在人民大会堂给我们颁了奖,到成都就来得比较少了。三年前姚望先生和刘雪华女士到访澳门,参加澳门国际舞蹈界,到我们学校访问,大家老朋友见面提出来说希望我们支持亚洲教育论坛。所以成都是从19、20、21这三届都参加了。我个人是从事国际教育合作交流的,前后有30年,中间参与创办澳门科技大学,创办了附属的一所学校就是澳门国际学校,也号称现在的亚洲排名第六,科技大学经过22年的努力,现在在英国排行榜排到了251.3之间,千所名校中算不错了。最近跟胡润先生一起在创办一个企业家方面的学院,这个学院可能主要是看中国的经济,提供一些助力。过去是引进去,后面是走出去,我们将来再出发,这是我们在思考的一些问题。


  孔令涛:谢谢童总,谢谢你用回归谈论亚洲教育论坛。希望真正在疫情过后,咱们亚洲教育论坛能走出中国。


  叶方明:大家下午好,刚才谢谢杨老师给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其实我自己也是一个国际教育体验者,我是1999年我就去新西兰留学了,我也是一个国际教育工作者,从2002年到现在将近20年从事国际教育,我当时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去到国际学校里,在新西兰国际学校里工作,02年开始直到2013年表移民,我就在新西兰中学里从事国际学生的招生工作,直到2013年去到新西兰教育部,被新西兰教育部派往回到中国,担任广州总领事馆教育方面的负责人。从我整个经历来讲,我看到了2003年的SARS风波,从整个中国学生的高峰期2001年的时候,一直跌到2003年的低谷,整个经历来讲跟现在是非常像的。今天很高兴能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孔令涛:第一轮的问题,您是谁?杨旸的特别好,让我们打了一个问号,你们说的是国际教育的体验者,我觉得你们都是国际教育的受益者。受益者就应该要举一反三。接下来第二轮的问题,就是您有什么?您能给大家提供什么样的资源和素材?比如李校长会讲我们这所学校能给孩子提供多少生源的学位,在明年中考之后大概五五开,有多少可以到您的高中来,剩下的一半进职高,这些孩子在青岛可以到哪里去?整个集团可以提供什么?


  李素香:谢谢孔老师,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青岛校区它有4个学校,130个教学班,采用的是双规制,既有国内线,也有国际线,而且可以实现互相转换。我是去年9月份正式退休,11月份进入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这所学校在整个筹建过程中,我是参与者。这个学校预计是12月31日就正式交付使用。这个学校的学位问题是发展慢慢的过程,今天我想这个学校我应该怎么办,我是怎么思考的。在我30多年教育历史过程中,非常重视国际理解教育。在我所在的青岛实验初中,国际化教育做得是非常好的。对于这样一所国际学校,我们是在国际教育这样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国际教育进入了新时代,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是采用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第二是吸收外来,用互学互鉴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是我们面向未来,用差异化的发展,用这一点来走世界。


  对于怎样用吸收外来的文化吸收中国的文化,来促进孩子的发展?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课程体系,我们这个学校背景是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在海淀区它有成功的办学经验,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办学体制,我们可以复制,也可以粘贴,并且结合青岛地域文化特色,来进行提升。然后对于把我们这样的学校变得具有海洋特色的国际化学校。


  对于吸收外来,我们主要是吸收中外教育思想,来提升教育理念,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全人教育,完美育人。对于孩子来讲,我们不仅是让他全人发展,而且他要在国际理解教育中,能够对于国际化发展的定位应该有比较潜在的信心。


  再一个是借鉴国际课程,真正实现国际课程本土化的改造,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差异化课程精准化的定位。这是我们在课程方面。


  对于面向未来,我认为一定是面向时代的,首先要立足国情,同时要与世界接轨。我们把学生有一个好身体,一项好技能,一个好品格和一个好未来,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素质,作为学生有基本特质。


  第二,对于我们面向未来,同时我们要考虑到孩子既能够走得出去,也能留得下来,我们学校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采用了双规制,孩子根据自身的发展有这样的选择。


  对于面向未来,还要培养孩子们的国际理解力和全球的视野力,通过研学旅行、社团活动、国际交流等等来滋养孩子、历练孩子,使孩子能够担负起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


  孔令涛:李老师深耕教育很多年,在疫情当下,在今天国际教育课题前面,您刚才讲的这些我们深深地理解到了作为一个在中国民办教育,尤其做国际教育究竟有多难,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解决这个难事。


  杨旸:第一个在这个后疫情时代应该给大家积极和乐观的信心,因为我没有在其他国家生活过,没有发言权,但是对于英国还是很熟悉的,特别是关于中英教育合作方面的交流,我觉得还是非常积极,非常可以期待的。因为我们平时的工作会非常频繁地跟数百亿英国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在这些日常交流中,我们无时无刻都感觉到大家的友好,而且今天本次论坛机构邀请了一些外方专家,在其他的分论坛给大家做分享,在我们提出这样邀请的时候,他们都是积极地回应了我们,这是我们最应该给大家带来了今天在这个分论坛参与的同仁们。


  说到干货,到底我们这个机构能给大家提供什么呢?我们是以剑桥大学专家学者组成的一个智库型研究机构,主要针对于教育学,我们励志做中国高品质的或者国际教育领域高品质的,教育研究成果转化的机构。我们认为说到研究成果的转化,有几位大咖提到了产学研办学模式,是非常适合、非常合理地运用教育发展的模式。我们认为在提到产学研的时候不能单单地关注到科学、技术、生物或者基础科学的层面,我们要关注人文、社科方面的研究成果。因为这些研究成果通常对于我们社会的长足发展,国际社会的可持续的发展是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也是跟我们大家的人文生活,教育、医疗、公共设施、同理心等等方面的提升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我们机构致力于做中国高品质的,搭建起国际教育界在研究成果转化的机构,所以我们是汇集了全球数百名教育专家的机构,可能我们没有太多的公式提供给大家说我在学校中作为一名老师或者作为一名学校领导者,我在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没有一篇文章推送给您,让您去解决,但是我们可以给您提供很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定方案的方法,这也是我们作为教育的研究人员最崇尚的,也最想推广的,就是一个科学的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思路,这个可能是我们比较擅长的。


  下面有一个点就是我们可以成为大家在英国,特别是在剑桥一个很好的base,因为我们智库注资了很多教育学界短期当下的研究,我们是想打造一个这样的平台,让更多有这样一些志向,并且对中英教育的研究人员到我们这来做研究,我相信等您的研究成果达成硕果的时候,我们会把您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达成影响力。

  我们还担负了一部分剑桥大学学生他们走过来的一个基金会,我们每年会资助一部分剑桥大学学生来中国做社会和人文领域的短期研究,我们也希望同行们能给这些学生们研究的田野和空间,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能够更多学习中国发展的故事,把中国的故事也带到英国去。


  孔令涛:其实剑桥是跟中国源远流长,一直在做实事,而且有很多美好传说的大学。中国的《科技史》不是中国人写的,是剑桥大学李约瑟先生成立了李约瑟研究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科技史》是他们写的。过去有这样好的历史案例,现在又把上百位的专家传在一起,把剑桥的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学生到中国来做的研究学,包括人文项目研究,我觉得这都是非常好的资源。剑桥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城市,我也特别有幸在剑桥边上买了一所学校。在英国其实不管疫情也好,政治也好,其实对教育界没有太大的影响,首先疫情我们学校一个孩子得病的都没有,孩子们对教育的爱心没有减,剑桥又搭起了一座非常好的桥梁。感谢杨旸。


  韩老师,哈萨克斯坦我们都没去过,我们从小听过一首歌“冬不拉呀伊犁马,哈萨克的两朵花”但是哈萨克斯坦跟我们文化、民族和资源方面,尤其在文化教育方面有什么我们可以交流一起合作的? 


  韩万初:顺着您的问题以及刚才涉及的问题我们能提供点什么?哈萨克斯坦一体化国际基金会是一个全方位的组织,它不是一个全是行政性、经济性或者教育性,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它在1993年就成立了,当时作为哈萨克斯坦政府行政补充部门,当时在1991年独立的时候,政府很多部门还没有完善,过后就成立了哈萨克斯坦一体化国际基金会,它类似于中国贸促会。


  孔令涛:我问一下,哈萨克斯坦到中国来的留学生多不多?


  韩万初:到2019年前,每年基本上在1500左右留学生,占来华留学成员国的第五位。


  孔令涛:哈萨克斯坦有哪些大学或者教育资源我们可以互通有无?


  韩万初:这也是我想说的,哈萨克斯坦或者中亚地区,它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的确没有像中国、韩国、日本,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么完备,但是它有什么优势?它有几所高校基本上继承了前苏联的一部分,一些优势专业,拿哈萨克斯坦举例,它的化学专业在世界上非常强。高等教育,包括基础教育,今天在座大家都是同行,基金会具有一个综合完善性的资源,社会政府资源都是非常完善的,在过程中,我们说留学,我们跟中美等等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需要考虑我们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中国留学从初始阶段到现在,我们的出发点以及我们的台阶已经不太一样了,那么我们留学的目的可能也不太一样了。


  孔令涛:去哈萨克斯坦可以学化学,除了您刚刚说的大学,还有什么?中国留学生去哈萨克斯坦留学有没有比较好的条件?比如最近我就听说去俄罗斯4万块人民币全年什么都包了,就类似于在疫情下我们不敢去很遥远的地方。据我知道,包括亚洲,包括泰国现在都有很多留学生在往那些地方去,包括去新加坡。那么哈萨克斯坦在这个方面能有什么样的机会?


  韩万初:涉及到具体问题,哈萨克斯坦国立阿里法拉比大学,这是整个中亚地区最好的。


  主持人:学费是多少?


  韩万初:学费涉及到本科和硕士层次,本科在2万块人民币,硕士在3万块。国际生的比例不是很高,包括他的生活成本都是比较低的。您刚刚说到俄罗斯4万块。我感觉得5万。


  主持人:没加零花钱?


  韩万初:对。


  主持人:男孩女孩也不一样,花的也不一样。


  韩万初:这也是正常的。


  主持人:大致我们知道了。因为时间关系,把话筒给童总。


  童隆俊:国际合作自从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经济发展,我大概经历了三段国际交流合作,我对国际合作认为现在教育合作,经济和社会目前大的背景,一个是自然,由于疫情的干扰,还有整个国家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是对中国不友好的国家越来越多,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防范上很多。客观上,对国际教育合作形成了不利的因素。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境外交流,现在到了评估、思考再出发的过程。国家把很多中外合作的本科硕士提了很多,这中间可能有鱼龙混杂,也有办不下去,当然也有对方国家的不乐意,很多因素。


  9号我去上海浦东机场,我小孩在哈佛读博士,最后一年,我送他回去,他两年多没回来,浦东机场那个阵势我吓了一条,问了一下英国、美国的家长很多。那天很艰难,这个队伍排了两个档,乌压压一片,家长也不能进去,全部在隔离线外,先要在这个区域集中,再转到另外一个通道。浦东机场也不知道什么心态,只开了六七个柜台,很多家长很焦虑,那我就改道,一方面是国外对我们有限制,另一方面依然有这么多人去。所以这可能是一种趋势,是挡不住的。1990年,我奉当时省长的命令去接美国回来的校长,他是在硅谷地区第一个华人当校长的台湾人。他的父亲过去是中国东南大学的校长,解放前去了台湾,一直念念不忘,他1991年回国来到东南大学访问,我作为当时的官员去接他,跟他聊了很久。有一个宿望说,西部理工虽然是一个不太大的美国的学校,但是它的科研实力很强,因为台湾人在那学机电的特别多,所以欧美同学会很多学机电的。后面谈了就带他见政府官员,最后出现了一个华美国际工商高级管理培训中心,虽然这是一个中心,但是规格很高,由东南大学校长韦喻博士,有南京市区长王XX后来做了副省长,做了中方主任。美方的校长做了美方主任。当时就设计了一个培养的规律,就是地方政府官员和经济部门官员一期50人做十年,前半年在东南大学过英语关和外语关,后面半年美国西北。当时没有谈到学位,实行了三期效果很好,中组部把它作为一个经验,当时在美国期间,上午是在校园上课,下午是到对口的公司或者政府去上班,比如财政的去财政厅,市政的去看自来水怎么管,公交的去看交通运营,银行的去他的银行上班。那时候中国人好多观念还没有放开,很新奇。他们第一个班出来以后,毕业文字叫美国化改革,这个渠道到了中组部,中组部有一个批示认为是一个经验,所以后来我帮助沈阳、福建、上海、辽宁办了副中心,很快外部专家就把这个学校定为定点学校。


  航天部有一个外事处长,在那个期间离团了,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我们怕承担责任,所以把各个省的分中心都砍了,后来这批培训的学院没有拿到硕士学位,但是大多在政治仕途走得很高,大多是省部局。这告诉我们什么?国外的经验,特别是在我们不了解的情况下还是有帮助的。


  第二个阶段是澳门要回归了,要建一所自己的大学,大家可能不太了解澳门,圣保罗大学是远东地区最早的一所大学,400年前就创办了,它主要教天文、数学、宗教,到中国内陆所有的宗教传教士应该都是那个学校毕业的,这个学校很不幸,已经被烧了三次,它是整个远东地区最早的现代化大学的前身,应该说比清华北大的历史还要早。现在很少人去挖掘这个历史。澳门大学当时是三个香港人办的,政府把它收为国有的培养公务员。第二就是创办了澳门科技大学,我也去参加这个学校的设计,在澳门科技大学定位时有一个问题,就是澳门本土的生源太少,每年高中毕业生只有几千人,还有一部分要留到台湾、香港和海外,所以本土学生撑不起这个学校,所以向教育部申请要开放中国内地招生,教育第一批批了16个省,现在已经是全国,包括西藏新疆都开放了。如果是这么多中国学生,全部是由西方学者来教,文化上是有冲突的,我们向教育部提出,清华大学副校长计算机学院到我们这来创办计算机学院,复旦大学的管理学院来我们这创立了行政管理学院,北京大学著名法学专家教授来到我们学院担任法学院院长,南京中医大学来我们商学院担任研究生院院长。招收内地的孩子,当时有一个卖点,你在清华北大不一定是这些大学者给你上课,但是在澳门学生比较少,天天都有这些大师给你上课。当时清华北大这五所学校的老师,每两年一次轮换在我们学校工作,在这个工作期间拿的是澳门的工资,很多教师后来心不定就不想回去了,这样产生法律上的问题,我们怎么对这些学校交代,第六年我们对外招聘,现在的教师来自于全世界。我们在校长的选配上,因为第一届是创办,选了澳门大学的权校长。第二届校长我们觉得本科非常重要,如果本科做不好,学校就失败了,所以我们全国挑,由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来结伴。到第15年的时候发现学校要做科研了,从香港浸会请了一位校长过来,他是中国著名的中西结合专家刘良博士,刘良是去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可能没有一个学校有中将以上军方的人士来过30多次,都是为了航天项目,嫦娥所有的数据都是在我们这里分析的。中医也很厉害,终南山是我们的荣誉博士。


  第四任校长是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请过来的,是英国皇家院士,学校现在要走向国际化了不2019年习主席给校长回了一封信,希望学校成立一流大学,要求很高。这次中共中央办法的文件中,要求澳门科技大学要组建一系列的重点实验室,主要是科技、人工智能、大健康、金融有关的,大学最初是从国内走向了国际,最后是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


  我想我们现在的国际交流、国际合作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人类社会是一个马蹄形的,有时历史会走回头路,但是最终它会回到一个原点上,这是一种规律。很多人讲留学,我建议大家有机会去出海一个唐家湾,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放眼一片,它是一个很美的小镇,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留学生都是从那出来的,比如像唐绍仪,唐廷枢,它为什么这么多留学生?就是因为北京上海的人太安逸了,清政府派出去没有人愿意,那些小朋友十岁多就出去了,就是因为你被选中了成为下一批留学生,那个地方的留学生你要去研究,包括清华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也是从那出来的,留学最初的形态是什么呢?他是去讨生活的,找出路的。


  孔令涛:归根到底,说来说去,澳门是我们在疫情前,当下可以去的,非常好的国际教育和留学的目的地。我们家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亲戚,四大家族的孔祥熙当年就是一个穷孩子,当年在教会中上学,最后去了英国,我们家的财富家族是由他来成就的。澳门可以去吃蛋挞,也可以接受好的教育。


  关于新西兰、澳洲、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张,那么新西兰是不是可以扩大自己的市场,让我们更多的孩子可以到南半球去接受非常好的美丽风光,接受非常好的教育。


  叶方明(音):我们是疫情的受益者,疫情以后新西兰就变得非常火了,新西兰从疫情开始到现在边境都没有开,留学生都没有放进去。因为今天都是同行,我想从几个角度来讲,第一个幼儿教育阶段我们可以做什么?新西兰在全球的幼儿教育是非常领先的,它的质量是非常高的,有不少的幼儿园,包括托幼机构会找到我们,想看一看这个课程合作上是不是可以引用新西兰教育。新西兰是从0岁开始,一直到6岁,有整套幼儿教育培训体系。所以所有老师都是本科以上,我们是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老师都有。我们跟中国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做的一个中国幼儿教育论坛,感兴趣的可以去官方微信看一看。


  对于中小学阶段,新西兰的中小学超过95%的中小学都是公立学校,整个体系特别在高中阶段是分三个教育体系,如果有国际学校想跟新西兰的中学去合作,课程方面的开展或者老师之间的培训都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在这块已经有很多年历史了,这是一个主流课程。


  第三说到职业教育,新西兰目前是做职业教育的 改革,它把16岁公立理工学院合并成一所,因为以前每个理工学院都有管理课程或者经济课程,现在不是了,现在由政府统一进行搭配,新西兰已经实行并轨制了。学生在读高中的时候可以选择去理工学院,也可以选择去大学,大学跟理工学院的入学标准是一样的。


  孔令涛:您说的理工学院是指职业学院吗?


  叶方明:对,我们的职业学院跟国内的高职中职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的职业学院是有本科,有硕士,有博士的。


  孔令涛:职业教育这个本科学院也学历制的?


  叶方明:学历制的。它只是说理工学院是应用型的,老师可能是行业里的专家来进行上课,大学不一样。就变成学生在理工学院读完一年,他说我想去大学,他就可以把理工学院这一年的学分转到大学,学分是完全可以互认的。


  孔令涛:我们中考之后可以一半上高中,一半上职业教育,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双轨制。


  叶方明:新西兰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蓝领工人的工资是比我高很多的。比如我在新西兰家里面,一个修电视天线的,他自己做生意,可以轻松的一年拿五六十万。那如果一个大学生可能一年大概领30万左右,对于新西兰没有歧视白领和蓝领。所以如果有职业院校想跟新西兰院校合作,我们也可以做国际化方面的探讨。


  另外,对于个人来讲,新西兰目前对于博士课程是有优惠政策的,可以做到3万人民币读新西兰博士。新西兰8所大学的博士都是世界前3%,世界QS排名前500强,第一个它的学费便宜,第二个如果你有配偶,可以把配偶带过去,配偶拿工作签证。如果你有孩子,孩子18岁以下可以免费读新西兰中小学。第四,他可以拿工作签证,博士过去以后,全职工作没有问题。所以3万块人民币全家人全部过去。另外,如果你想申请奖学金,没有问题,奖学金可以找留学基金委,但一般而言你不需要,因为你赚的钱绝对可以养活全家,整个费用,加上生活费估计不超过5万可以达到。


  孔令涛:太好了,这个消息您应该早点送给那些准备躺平的人,与其在家躺平,还不如拿几万人民币去新西兰呢,躺在新西兰草地上晒晒南澳的太阳。第三个轮从这开始,为什么呢?因为您是做校长的,最好的资源都给到学校平台,给到我们的孩子。简单地一句话,两句话,疫情当下,我们国际教育您怎么做?


  叶方明:目前,线上我们做的很多,新西兰院校变得很积极了,因为没有学生过去了,现在很多时候是把新西兰课程引进来,现在除了可以做2+2、3+1,也可以做4+1,这是将来的趋势。


  孔令涛:欢迎新西兰的阳光,新西兰的奶粉,新西兰的教育进到我们国家来。


  童隆俊:我也帮我们做一个广告,过去每年我们招研究生大概能收到1万份申请,收1千人左右,但是这两年研究生的申请都是两三万人,什么原因呢?因为欧美都去不了。还有很多在欧美拿到的也去不了,都过来报。第二,本科生我们过去只收参加过中国内地教育部统考的高考学生,今年开始收国际学校的学生,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也出不去了,他们有这种需求。所以我们本科也扩招了一下,从每年的2000多人扩到3400。

  以前是二本线上都可以报名读先修,但是现在我们好的专业,每个省一本线上70分才有资格能够报。澳门很安全,学费不贵,语言很通,全英语教学,大家有兴趣可以多关心一下,我们春季、秋季研究生招生中。澳门横琴深度开发去开放以后,可能会给广东周边带来很多机会,欢迎大家多关心、了解,到我们学校去走一走,看一看。希望我们的教育为内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


  孔令涛:谢谢澳门的邀请。


  韩万初:说到留学的问题,其实我们的优势很多,疫情当下,我们不能说是受益,但目前来说,受影响可能没有比欧美国家那么严重,欢迎大家去哈萨克斯坦,享受他们很天然的、很有机的环境。


  孔令涛:你可以给哈萨克斯坦做一个旅游的广告。


  韩万初:旅游这块也是我在负责的,但是旅游问题更加复杂一些,可能是疫情以后谈的问题。大家如果感兴趣,我们欢迎大家。


  孔令涛:我们的哈萨克斯坦之梦可能就不远了。剑桥给我们来搭建最好的桥。


  杨旸:我们是一个智库型的机构,我没有广告做,我给大家提一个稍微偏务虚一点的疫情之下应该做什么,疫情给我们世界按下了暂停键,我希望这个时间给大家深入的再次沉浸、反思、自省或者自我评估、自我发现的契机,如果我们能好好地把握这个时机,它会从我们由内而外地爆发出一种生存力。内涵式发展也是我们国家比较提倡的,就是要有生存能力的。希望大家都找到高品质、内涵式发展逻辑。


  李素香:刚才听了各位大咖的分享,干货满满,我收获满满。我们刚建的学校现在没有那么多资源可以分享,但是我们这个区还是资源很丰富的,我们西海岸新区被誉为啤酒之城、影视之都。每年7月底到8月底是世界啤酒节,欢迎在座专家和老师、同仁到我们西海岸新区品尝啤酒,到我们学校做工作。今天让我大开眼界,我的学生培养出来以后感觉有了出口。


  孔令涛:借助您来自于青岛,青岛的夏天很美丽,很凉快。谢谢,这是一个特殊的头脑风暴国际教育论坛,希望大家把资源共享,鼎力中国国际教育发展。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