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瞬间

成都市教育对外交流中心书记、主任李全发表主旨演讲


7.jpg

成都市教育对外交流中心书记、主任李全发表主旨演讲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每年在成都我们有一次国际教育分享和交流的机会,我看了在座很多都是我在成都的同行,刚才两位嘉宾和专家站在国家的层面和全世界的层面在谈一个大的格局、大的挑战。我想今天从国际教育发展的形势来看,我们中小学到底在做什么?因为就我们中小学生来讲,出去留学的量,就成都150万中小学生这个量来讲,每年出去应届的高三毕业生,我们统计大概不超过3千人,那么这么多个学生留在国内的孩子他们怎么参与国际教育或者在国际教育的发展中,他们怎么受益呢?作为成都来讲,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开展国际教育的一些思考和做法。首先,在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是我们的一个主要话题,这也是我们国家大国对外交往的三大特色,一个是人文交流,一个是政治复兴,一个是经贸往来。

作为国家来讲,对我们中小学我们做人文交流,我们怎么做?实际上人文交流是中小学国际教育的高级形式和一个自然的硬态。同时,我们也知道相对于传统的国际教育,因为留学起止时间在中国来讲非常非常早,刚才江教授谈到的清朝第一批,实际上唐代和国外的这种互相交流的学生就非常多了,相对于传统的国际教育、人文教育具有更宽广、更深层次的内涵和价值指向。


  今天,我们谈人文交流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回避不开一个话题,怎么通过国际教育,不仅仅是我们开展多元的教育合作与教育,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孩子怎么在学习全人类优秀的文化,同时他能够把我们美好的中华文化,把我们的中国故事怎么讲出去,怎么分享出去。所以我们认为,在新形势下,实际上我们开展中小学的人文交流它也是我们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必要途径,先在我们中小学生阶段就打好基础。


  因此,就成都来讲,我们在新时代着力抓好新时代中小学中外人文交流的工作,做这项工作我们立足于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的特点,在中小学开展了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以交流育人为目标,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为核心价值,以国际理解教育和熊猫走世界为主体的“4+2”新时代中外人文课程交流体系,这个提法在国内来讲,我们看了文献,不是第一次在中小学提人文交流课程。而且这个“4+2”它可能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人文交流课程体系,但是我们这一步走出去了我们也非常有收获。所谓这个4是对内我们的学生他要知世界,他能参与国际竞争,他要成为国际化的人才,所以我们给他们开了专门的国际教育课程。通过学科渗透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通过学科渗透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通过实践活动的活动课程,通过出国的或者是交流的研学交流课程。


  另外方面,同时国外的师生到了成都,到了中国来,我们给他们开设的对外课程体系,比如说我们开设了熊猫走世界的这样一个课程体系,这个熊猫走世界的课程它主要是针对国外来成都的学生或者来华的中小学生。我们构建的是以中华文化,以我们四川的民俗一些优秀的东西把它分享给他们。


  同时,为了抓好我们的课程建设,首先我们通过课题演讲,深化教育人文交流的实践认知。你们在网上搜教育人文交流有关的文献是很少的,我们成都市开展了一个基于国际理解的中外人文课程交流实践研究。


  这个研究在成都市有一大批区(市)县参加,可以说成都相当多的中小学加入进来,包括在座的很多学校都加入了进来。通过这种研究,我们提升我们的内涵,同时,我们通过目标导向,以人为本的开展人文交流的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校本课程。所以我们课程的形态,努力想突破传统课程的模式,以多元的价值和开放的生态指向学生,它有两个层面的培养,第一是实践层面,这个实践层面就是学生的国际思维能力或者叫全球思维能力。


  还有一个协作、合作的能力,这也是讲多元、多文化的协作、合作能力。还有跨文化的沟通能力,这是实践层面,学生培养实践层面的能力。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素养层面的素养,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全球的中国提出来的价值观。


  这个课题大家都知道,成都在推进这个课题上,成都市在全国首先建立基础教育、人文教育研究中心,同时在成都市设立了教育对外交流专项课题,同时我们向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推荐对外交流的重大专项课题,全市推荐了100余项到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去立项。 


  在深入推进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中,我们认为课程建设很重要的是要夯实人文教育关键的环节,首先一个是政策推动。国家在中长期发展规划时,当时就把国际教育纳入了国家发展的要求,到今天,我们作为人文交流素养,国际理解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对中小学生的重大战略。在2020年国家发布的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中,明确了基础教育就是一句话:加强中小学国际下午3点8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劳,还加了一句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可见我们国际理解教育多重要。但是在落地的时候有很多问题。所以成都市在2015年发布了加强国际理解教育的文件,规定了各类学校每个学期国际理解教育硬件设施达到多少,同时加强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因为我们谈到的国际理解教育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是不是培养世界公民的问题。


  但是每一个国家的国际理解教育它都带有自己的国家属性。所谓我们谈到国家属性就是培养要具有对我们中国国家认同,中国人身份认同,能够结合国家政策方针,承担中国大国责任的人这就是我们讲的国际理解教育他要有国家属性。同时他还应该有第二个属性,民族的属性。也就是说我们在对他文化进行学习、了解的时候,我们对本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所以我们中华文化高度自信的基础上,尊重和理解其他国家不同的民族文化,所以我们谈的这种国际理解它必须有民族属性。同时,我们讲国际理解教育,它也必须有全球属性,因为我们的学生培养的未来的人才是要具有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关注全球一体,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人。


  所以我们讲,新时代中国的国际理解教育,讲今天这个语境下成都要做的国际理解教育,首先讲这三个属性。同时,我们培养的人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国家情怀,国际视野,能够自信行走于世界的中国人,那也是成都人。 


  作为国际理解教育来讲,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平视的国际理解教育,不像西方时间看到其他的都认为他最好,你们不行,我们没有大小国之分,所以我们是平视的。我们也是自信的国际理解教育,因为中国在今天,在全球的舞台上要发挥我们大国的责任,所以我们的孩子应该是自信的孩子。同时,我们的国际理解教育也是全球受用的国际理解教育,因为我们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时,我们未来的孩子们能提出中国方案,能够提出大家认可的解决的方法。


  同时,我们成都市也为我们中小学导师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学本,四个大的领域,三个大的目标。当然我们的国际理解教育我们也是在发展。在全市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课堂研讨会,这就是分别在蒲江中学、成华小学,以及在高新区很多学校开展的课堂研讨。实际上这些课有些带到重庆地区去,有些在全国会议上拿出来反响都非常好。我们成都在全国还是有发言的位置,北师大国际教育理解教育研究中心的主任在谈到中国国家国际理解教育的时候,他也谈到我们成都在全国的位置,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作为熊猫走世界课程,对国外的孩子师生开的课程我们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进行大量的培训,因为我们要把熊猫课程到底要做什么,我们是希望建设富有中华文化及天府文化特色的国外的孩子,他们来交流,我们给他们提供的有趣的,同时也买下一个美好的中华文化种子的课程。所以开展了大量的培训,同时也有很多特别好的案例。让世界爱上川菜这样一组课程,外国孩子喜欢,中国孩子也喜欢,我们都喜欢,我们迎宾路小学开设的《赵门武术》课程得到了日本和国外很多企业好评。西南交大外语学院联合英国皇家动物协会,以及成都的部分中小学加入进去,开发了全球首例科学特色的熊猫课程,已经覆盖了苏格兰十一个教育局所辐射的38所中小学的55个班级,几千个学员,英国孩子暑期都在参加这个项目的学习。我想下一步我们更多的中小学也有机会要加入进去,不仅仅把我们的课程要辐射到苏格兰,辐射到英国去,全世界还有那么多地方都要走出去。

作为人文交流课程的开发来讲,很重要的就是需要它有一个标准,怎么来评估?所以现在我们通过评估监测,引导教育人文交流标准,围绕学生的人文交流素养怎么评,我们分两条路,一条路是围观地解决课堂怎么评国际理解教育课、熊猫走世界课、中外共建课怎么提。第二类是开发的课程怎么评价?现在国际理解教育课很重要的是区域特色化的问题,这次我到浦江去调研,我感受特别深,因为那天正好是中欧地理保护农产品协议签署一周年,我们浦江有两个地理保护产品,一个是猕猴桃,一个是茶叶,茶叶卖到欧盟很好,猕猴桃也卖得很好,以猕猴桃走科技农业、生态农业这个路,青白江中欧铁路经济通、语言通,怎么利用这些特有的资源来开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和中外人文交流课程,这是下一步我们要做的。


  另一条路,通过对终端区域的考核评估来落实很多区域层面的工作,同时,通过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项目这样的七个特色项目,现在我们不做全能冠军了,我们做单打冠军,就是这七个特色项目,国际理解教育是其中一个项目,用七个特色项目来评估学校在人文交流中做出特色。当然,要开好这个课程,说实话很难的是教师队。


  到今天,我们仍然感觉2015年发了文件,走到今天应该做得很好了,但是很多老师包括校长都告诉我,哎呀,我们还有很多东西都不知道该怎么干,盐道街一个老师在我办公室摆了两个小时,就是对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设置。那么我们怎么做呢?首先成都市创新组建了国际理解教育工作室,成立国际理解教育教师工作坊群体。全市遴选了将近100名国际理解教育种子教师,每个区县至少3名教师,我想未来这批老师会带动全市的发展。


  第三科研引领,教研队。


  第四,拓展教师的培训活动,以善来代替训。今年下半年即将开始全市国际理解教育优秀课例的比赛。


  作为人文交流课程建设,我们还是发现有很大问题,第一是如何构建?因为现在要用中国的叙事体系去打造中外融通的新概念、新表达,怎么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国际理解教育要给孩子们学会的怎么跨文化交流。


  第二,怎么去让孩子们学会分享,用什么手段分享,怎么走出去,把我们传统的文化,优秀的中华文化分享出去,这也体现我们中国精神的东西。包括我们城市发展的优秀的案例分享出去,这也是下一步我们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我想我们有专家的引领指导,有中小学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人文交流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谢谢大家!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