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瞬间

西交利物浦大学南星妍同学演讲


43.jpg

西交利物浦大学南星妍同学演讲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的演讲题目是大学生素质素养培育对提升低碳生活意识的影响研究。本次演讲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低碳生活与素质素养的关系,第二部分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通过培养大学生素质素养提升低碳意识的路径探索,第四部分是总结。


  培养大学生素质素养的重要性,这是以色列学者于1994年发布的素质素养框架,其中包含5个方面,这是对信息时代公民提出的新要求与挑战。右边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发展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89亿,大学生占比19.5%,因此大学生需要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培育数字素养,适应正在被现实与虚拟世界相互交融重塑的社会形态。


  培养大学生低碳意识的重要性。温室气体排放给全球环境带来严重影响,根据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到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国也在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将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低碳理念是工业发展环境下对社会提出的新要求,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第三部分是素质素养与低碳意识的背景分析,21世纪初部分发达国家提出的素质素养框架中就已经在注重培养公民运用数字手段去保护环境。我国近五年来对培育公民素质素养的研究有所增加,但是通过提升素质素养的方法比较少,因此我考虑是否可以将培养低碳意识与素质素养结合起来,从较新的角度来研究如何培养大学生素质素养,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中国尚未形成符合自身的素质素养框架,仅停留在国外概念的引进,本土化程度不高,实践方法未形成完整体系。其次是大学教育缺少对大学生素质素养及低碳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概念认知水平不高,就难以在实践中真正践行。第三是通过培养大学生素质素养提升低碳意识教育的方法不足,中国的素质素养处于框架构建的初级阶段,主要集中在对概念整体引进分析及理解。


  通过培养大学生素质素养提升低碳意识的操作。我们首先制定框架,结合中国国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素质框架,框架也应当不断被更新,用实践去检验。我们也可以借助国际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素质素养评估系统。针对不同群体可以给予不同的评估目标、评估标准,来检验素质素养培育的结果。


  将素质素养教育和低碳教育纳入大学生课程体系,细化行动指标,落实具体任务。大学可以开设素质素养培育和环境保护相关课程,在课程设置中结合专业相关特点来加入针对性内容,区分育人目标。同时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细化行动指标,可以引导大学生参加如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比赛、绿色企业参访等,让大学生对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提升大学生素质素养、培育低碳意识非常重要,我国可以在借鉴其他国家已有的成果,结合中国国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搭建中国公民素质框架,建立素质素养评估体系,以大学生为主要目标培育其素质素养,推动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提升社会责任感,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我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