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瞬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包卡伦同学演讲


41.jpg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包卡伦同学演讲


  各位老师,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包卡伦。我简单谈一谈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以及其如何何助力我们实现联合国发展目标,六年前联合国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有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见证了中国在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环境保护方面的瞩目成就,也成为本世纪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对照17项发展目标,反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对外发展援助方面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仍然任重道远。回顾中国改革发展历史,党和政府在每个重大发展阶段都创造性贯彻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但是我们看到随着经济增长,城乡之间差距越来越大。单靠政府整齐划一的二次分配模式并不能实现其应有的覆盖和效率,因此我们从慈善作为国民收入分配体系的有益的补充来遏制贫富分化的角度来讲,起用第三次分配,集结社会资源,鼓励民间捐赠,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社会和谐建设,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来讲,是已经具备了充分必要条件。但是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其实并不如我们所愿,2019年据英国慈善救助基金会发布的世界慈善指数报告来看,中国在126个受访国家中位列末尾,绝对值来看2019年全年美国慈善捐赠总量是中国的将近20倍,不管从慈善行为的占比来讲还是从慈善行为的总量上来讲,我们于美国和其他国家都有很大的差距。以上排名和数据所采样的衡量指标和权衡标准并不能全面反映一国真实的慈善情况,但至少可以说明一国慈善表现和他们的经济水平、科技水平乃至人均收入不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问题出现在哪儿呢?首先对于经历了长期历史断层的中国慈善来讲,我们大多停留在世俗的层面上,我们遇到重大的自然灾害、天灾人祸,政府通常往往采用二次分配的模式。对于以政府为主导的大环境下,公民积极主动从事慈善方面的动机和热情不高,普遍缺乏慈善意识。第二是政府引导慈善方向和作用有待完善,中国慈善行为有三大特点,第一是慈善捐赠往往更注重短期的眼前的具体的社会需求,而不是长期的宏大的社会问题。第二是慈善往往发生在熟人圈子,但是我们对陌生人却淡然处之。第三是慈善施受双方往往不希望设定过多的慈善条件,所以更倾向于这种馈赠礼物的模式,其实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中国慈善的可持续发展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再就是慈善的互相反馈,很多时候在拜金主义驱动下,加上互联网或者新媒体的广泛应用,那些以卖惨求助为名行欺骗讹诈之实的事件时有发生,而且由于很多仇富心理的作祟,现在的慈善捐赠者越来越采取的是匿名方式捐款,似乎公众更多倾向关注大国博弈、股市沉浮方面的问题,对慈善则只是停留在负面报道下。第四是慈善机构、法律体系需要完善,善款利用效能低、社会公信力差,缺乏透明度。第五是慈善捐款需求激励不足,税收扣除比例低,税收门槛高,都是造成我们慈善个人占比特别少的主要原因。


  首先要唤醒公民慈善意识。我们自古就有慈善传统,很多哲学流派都为慈善文化流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需要我们积极培育慈善意识形成的土壤。第二是构建新型政社关系,需要政府明确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地位,让他们在放活中建立秩序。第三是完善进程,这一点灵感来源于美国的慈善税收激励政策,美国就是以个人捐赠比例占比特别高为主。我们存在很多超出国际社会定义的慈善行为和举措,比如第一书记,什么时候当我们从事慈善和公益这项工作不再成为我们父母眼中的不正经工作的时候,那么我们的慈善事业才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谢谢。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