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我们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和体会。根据咱们的主题谈一谈个人的看法。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下最近几年的教材文件的发布,说明我们过去重视对教材的研究重视还不够,但是最近几年开始发力,在2016年的10月,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发布了关于教材建设的文件,这是70周年唯一的一次,在2017年国家成立了教材局统一管理教材,2017年的7月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这是国务院层面成立的,由国务院的副总理来担任主任委员,2018年的5月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课程教材专业机构。2019年的2月中国现代化把中国教材政策统一提出了几个说法,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统筹为主,统分结合,分类指导,增强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民主性,时代性,系统性,完善教材的编订和审查,选用退出机制。今年1月份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了《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规划》,这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同时也印发了《普通高校的教材管理办法》。在2020年的9月22日到23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对教材工作高度的重视。过去我们讲教学工作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教师,一个是教学设施,另外一个就是教材。所以我想汇报一下我在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刚才说教师、教学设施和教材,过去我们讲大楼,教师,校长,但是教材关注得非常少,研究得也非常少,所以大学教材是国家命脉所系的特殊商品,事关意识形态安全、国家稳定和文化安全。以统筹为主,统分为辅。但是在过去有一反复,有的学科教材编了几百种。另外还有其他的高校的同仁合作编写教材自产自销的现象也比较普遍,所以加强教材的治理非常重要。大学教材的治理体系是多元的,刚才讲了治理问题,它的利益相关方比较多,但是我们从主要的几点来讲。第一个要不断的提高教材管理机构和编辑出版机构的专业化水平。过去教材的管理主要靠拍脑袋,如何提高它的专业化水平,这是教材管理机构一定要专业化,教材的出版机构也进一步专业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就是教材,教材既要反映现代科学的文化,同时也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高校教材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进和合理利用竞争机制,中国是高等教育大国,但统一的高校教材大市场至今还没形成。高校教材建设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完善高校教材编写的竞争机制,促进高校教材质量的整体提高和高校课程教材的发展。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教材编写、编辑、出版、发行和行政管理的专门化机构,最大限度发挥国家队、专业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鼓励引导优质高校教材进入市场。要集中优势、集中资源来培育若干个大型高校教材出版集团,避免社会整体资源的重复和浪费。要加快我国高校教材建设资源整合,培育一批骨干出版单位,发挥高校教材建设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增强国有教育出版企业的实力和活力。加强国有资本向高等教育课程教材重要领域、关键环节集中增强国有教育出版企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里。支持和鼓励大型国有高校教材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充组。国家通过对这些大型国有教育出版企业的支持,打造能够与国际同行竞争的国家队,深化高校教材产业改革。国家高校教材监管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高校教材政策,努力为优质高校教材脱颖而出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二加强高校教材建设的制度设计。所以我们的教材制度是设计。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必须以比较系统完善的高校教材编写审定和选用管理制度为依托。高校教材建设的制度设计应在国务院和教育部组织和领导下,完善从高校教材编写的立项规则、程序、标准到审查立项,从建设高校教材审查委员会、培训审查委员、制定审查规则到组织审查反馈等一系列法规。从高校教材的准入、编写、审定、编辑、出版、发行、选用。编写和审定是保障高质量高校教材的源头。加强制度设计,关键要在于落实,制度的设计和落实要紧密的结合。要制定吸引高校教材利益相关方参与高校教材建设的积极性。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团体和个人编写符合高校教学改革需要的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材。高校教材的选用和决策者是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教师。制定高校教材建设基地标准。高校教材建设目标:高校教材的市场主体进一步确定,高校教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校教材的管理体系,要严格教材编写的管理,鼓励优质教材的竞争,防止低水平重复。反对高校教师自产自销的教材编写模式。建立统一的高校教材质量标准。
第三,要重视构建高校教材建设的人队伍,这样是我们加强高校治理的关键。上面说路线决定以后,最关键的就是人才了。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国家层面的高校教材建设人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拥有一流的高校教材编写和研究队伍。要努力建设一支包括课程与教学研究专家、学科课程与教材研究专家、学科教学研究专家以及工作在高校教学第一线教师的队伍。另外一个我们国家有很好的队伍来发挥他们的作用,就是成立各学科的教学委员会,一定要发挥他们在教材建设上的作用。注重对国家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指导思想、教育理念、改革目标、具体措施以及各学科课程教学标准的需要、教育、培训和研究,促进教材编写者、出版者等,都要发挥他的作用。
第四,加强高校教材建设比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要提高专业化的水平也需要理论上的指导,认识上的糊涂和不清醒导致教学实践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所以要加强科学研究,我们也提议建立一定的协会,建立一定的平台,能把教材建设的基本队伍凝聚起来,能够规划一些题目,加强组织建设,成立一些研究基地和研究中心,这样有组织,有基地,有平台,那我们的教材建设研究事业就会往前推进。因为有人管了,有着落了。加强高校教材建设必须从国家安全、文化安全的高度,继承新中国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的经验,避免高校教材低水平重复和社会整体资源的浪费。高质量、高水平是主流教材的重要标志。要统筹高校教材实验、推广和总结,鼓励出版单位不断提高高校教材质量,以高质量来参与教材的竞争。另外在科学研究方面要加强比较研究。要学习有关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他们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编写中的宝贵经验,了解他们最新的动态,努力把握世界高等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要认真地组织、学习和研究当代课程教材与教学理论,要重视高校各门学科课程教材内容的纵向衔接与横向联系的专题研究。这样各个教材之间的交叉重复,相互抄袭才能避免出现这种现象。要正确研究学术研究与高等教育课程教材建设之间的关系,认真研究各门学科课程教材。还有对于一些意识形态色彩较强、极易引起社会争议的学科,国家应组织和引导相关出版机构联合编写主流教材。这个都需要有人去研究,有人去考虑这个事,那就需要研究队伍的建设。不能是全面开花,眉毛胡子一把抓,所有的老师都来编教材。要设立国家高校教材发展基金,针对我国高校教材基本理论研究比较薄弱,高校教材建设缺乏长远规划的现状,政府应加大支持研究力度,将相关研究课题纳入重大攻关研究项目。要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高等教育课程教材编写、出版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它的热点,重点和难点,在一些重要的规划项目中,可以列一些专项。为什么呢?因为它比较薄弱,所以需要扶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对各个版本的高等教育课程教材的质量分析与评估工作,这需要行政主导,对教材发展的趋势,走向,面临的问题进行一个整体的分析,研究他们的个性与特色,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组织编写发布出版《中国高校教材建设年度报告》。
第五要加强高校教材建设必须重视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要打破过去利益格局的地方保守主义,在大的全国一盘淇的大局里面考虑教材事业。要重视与国际的交流,重视国内各大学之间的交流,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各编写机构出版的交流。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科门类教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合作方式和内容。为促进此类活动的顺利开展,应该筹建专门的服务机构。像中国高等教育教育教材协会等等的,如果成立不了这样的协会,也可以在高校成立相关的协会,发挥大家的积极性来共同研究教材的实施。为实现高校教材的规模化和系统性,国内教材出版社之间必须加强沟通与合作。地方政府和高校应该彻底摒弃狭隘的地域和门户观念,鼓励大学教材出版机构之间建立一种多方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教材出版机构应加强与相关高校及教师、研究机构及人员的沟通与合作。国家应积极提供各种形式的研究资源。另外对一些理科性的教材有规范提高质量的问题,有统一标准的问题,也应该成立一些全国性的教材实验的专家组,建立中国高校教材网、教育部高校教材质检中心和仲裁机构。
第六,建立和完善高校教材评价体系。评是一个指挥棒,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取向,评价的总体设计对教材事业的引领性非常强,它的指导性非常强。为提高高校教材的公信力,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教材的雷同、抄袭、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必须建立健全高校教材评价体系。为保证高校教材评价的有效性,解决不同利益主体对高校教材的评价标准不一,有时甚至产生矛盾等问题,评价的主体要由“单一性”走向“多元化”,扩大高校教材评价的民主性与开放性,尤其是要鼓励社会成员及大学师生以适当的形式参与各种方式的评价。高校教材评价任务日益繁重,高校教材品加的组织与管理亟待科学化的现实,必须建立专业化的中介机构,并通过它构建起全国性的高校教材评价网络。针对目前教材版本众多、难以选择等情况,要加强教材选用者的培训,让他们了解相关的教材评价理论、教材评价标准、教材评价方法。国家应积极倡导鼓励优质规划教材建设,在政策上明确提出如无特别理由,优质规划教材应得到优先选用。为进一步突出国家的这一政策导向,应设立“国家高等教育优质教材奖”。综上所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有精品教材,也需要有主流教材,教育改革为主流教材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主流环境不排斥竞争,而是通过良性而有序的市场竞争促进教材事业的发展。要在多样化教材竞争中形成主流教材,要以质量争主流,以创新求发展,高校教材建设事关教育大计、民族大业,高校教材的出版发行不是简单的图书生产销售。提高高校教材的质量,在公平、公正、规范的市场环境中竞争并良性发展。随着国家教材管理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教材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有序。相信会逐步构建起一个真正符合双一流大学建设要求的高等教育课程教材体系。这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