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在当下,在成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它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的,再加上这两天大家都看到了西安交大原党委书记,挥泪辞别西安交大,特别是她和王校长的深情相拥,让人感慨很多。其实成都大学事件出了以后,网上对这个体制的争议也是没有断过。但是为什么在同样的体制之下,演绎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结局?作为学者,高等教育的研究者从理性的角度来审视这样的体制,所以我的题目就是这方面,我主要想讲三个内容。
第一个,我认为它是中国特色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什么是中国特色?经常问从事高等教育的人,你理解中国特色教育是什么吗?第一个我们的教育方针,我们培养着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个我们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第三个特色就是选科与学院设置,我们在所有的学校都要求设立马克思学院,我认为这是三条我们的特征,而这三个特征中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它也是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重要优势。我认为它是历史选择的结果,我们是经过了历史演变,不是从解放就开始的。第二个是法律规定的体制,我们98年第一部高等教育法就把它纳入了法规。第三它合乎治理的逻辑。但问题是,这样的一个体制,放到国家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我们怎么来思考提升大学的领导力以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当下需要的思考,尽管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党委如何领导,校长如何负责,在当下我们必须要回答这两个问题。
第二个观点就是我们要形成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的新格局。为什么?因为我们确实党政的关系要经受现实的拷问,根据研究者调查和访谈中归纳为三类,一类是矛盾冲突的,大家看到的成都的情况,浙江也有,省委书记讲了校长装了个摄像头,第二种是消极谦让的,由于观点的不一致,可能会影响团结。第三种是协调配合的,当然我们学校有很多,俞立中校长,我们有很多校长,有很多很好的案例,都是党政关系协调的榜样和典范。我们2018年曾经对788个中国的书记发表两个问卷,涉及到领导体制的就是和谐程度,从党委角度来看很和谐,高达51.6%,基本和谐是11.3%,很不和谐有1.6%,而校长数据相对来讲高一点,基本和谐33.3%,很不和谐的比例有所上升到5.6%,而这些问卷调查当中显示为什么关系不和谐,大家看60.8%的书记和72.2%的校长认为“职责边界不清晰”,还有52.2%的书记、55.6%的校长认为治校理念与工作方法不一致。最大的一条是职责边界不清晰,实际上在制度层面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另一方面,书记与校长的自我期待与对方期待不一致,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还进行了一个问卷,结果发现校长的自我评价都高于他人的评价。汽油书记和校长角色同化。这里面进行了校长和书记的角色同化,书记看校长,校长看书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书记和校长在这样的体制中他们都试图在扮演同一个角色。所以我们回到领导学,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要回到领导学的角度来思考。为什么领导学会是从管理学,行政学中分离出来的标志,第一个决策从日常的管理中分离出来,第二个咨询从决策中独立出来。现在为什么智库那么热,就是通过外脑给决策提供科学化的依据。
领导过程有三个阶段,领导价值的确立,领导职责的确立,领导环境的营造。领导价值其实很明确,办人民满意的大学。第二个领导的职责主要做什么?我一致认为主要就是三条,定位与战略,一个学校的战略谋划,一个学校的定位是党委非常重要的文章。第二个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刚才汪校长讲了就是治理现代化,怎么提高内部的效能,这是党委应该思考的,办学治校主要是通过治理体系能动性,第三个是干部队伍与师资能力的建设。当然很重要的要营造领导的环境。领导行为要更好地督导领导,第一条就是宣传与思想工作,叫意识形态。方向要把住。第二个需要校园文化,这个很重要。第三个注重政、产、学、研等社会合作,怎么样把政府、企业、行业的资源能够为我所用,壮大自己。这就相当于大学的外交,这些是需要从领导的行为上思考的,但是不是党委书记领导。党委书记的职责要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班子。”什么叫新格局?第一个要提高党委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很多时候要去了解趋势,了解规律,我们作出的决策很多时候要多听专家,特别是大学的立业相关者,这个是未来努力的方向。第二党委决策与校长执行要相对分离,这个分离是什么意思?党委领导是决策的领导,但是执行的时候是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什么?校长负责是对党委的决策负责。所以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的里头,这个负责不是对办学负责,但是校长负责是对党委的决策负责,怎么样高效的,快速地把党委的决策转化为现实,怎么落地,所以在这样的格局中需要书记和校长角色差异化,就是两个人思考的重心和重点应该有所区分。不要两个人思考的同一件事情。书记更多地怎么样科学的决策,民主的决策做思考,而校长怎么样高效地执行,提高执行力。所以第五条建议是要提高校长对决策的执行力必须推进大学校长管理的专业化。这是我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这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治理就是相关利益者,高等教育外部就是政府、市场、大学的直接关系,而内部治理的主体就是民主管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这个图处在核心位置的是校长负责,我们现在讲治理体系的变革,其实重点在办。我们从管理到治理,从统治到治理实际上是决策方式的变化。决策最后是需要落地,需要执行的,所以执行的层面上没有变化。所以你在决策上我们作了更多的变化,但是决策完了呢?还是需要执行,所以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最终体现在校长负责的成效上。你最好的决策如果没有执行的成效,没有校长来负责,那都是空的,所以我认为校长是中国特色大学现代中的关键人物。我们可以向世界高等教育学习,学习的结果就是有一个答案是明确的,校长管理要专业化。而不是凭经验拍脑袋。在这样的专业化中,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一个校长的角色定位。影响这个制度的,包括制度出现多种多样问题的,实际上在角色定位上出问题,重新来思考,在这样的制度中校长的角色定位怎么定?校长角色定位很重要,因为大学校长的定位是多重的。化解校长角色之难,怎么样把这么多角色在一个人身上得到和谐的统一?我们要从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来看,要回到中国大学的制度中来看待,我们对大学校长有一个基本要求,要是社会主义的政治家,要是教育家,而且要是学问家。对政府而言,他是任务与法人,对党委而言,他是党委决策的负责人,对学术而言,他是教师学生利益的代表。多重的角色怎么让它统一起来?曾经给他描述过,他是党委决策与行政执行的纽带,是大学组织社会、政府联系的重要桥梁,是大学的社会形象代表,是党委决策的重要提案者,是决策执行的组织者。在公众眼里校长一定是这个学校的形象代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两个方面。我们怎么来统一校长的角色?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的校长角色得到一些启示。我国大学校长角色的历史演变,从崇尚西学的职官,学者出身的教育家,政治工作者,到政治家和教育家。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大学校长角色也发生四个演变,最开始是董事会控制下的牧师,到学者型的教育改革家,到多元利益的获得者。所以我们专门研究了美国大学校长的聘任信息,以及美国大学章程中对大学校长的执政要求,现在美国校长其实就是CEO,基本定位就是CEO。我国大学校长角色扮演有什么现状特征呢?我们认为我们的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有三种冲突矛盾,第一种是行政与学术的角色冲突,第二个叫理想与现实的角色落差,校长都认为自己是教育家,但其实发现根本承担不能这个角色,第三个校长和书记的角色趋同。所以我们构建了“两体三维”理论,我们搞了一个数据库,主要三个部分,第一个人口学部分的,第二个大学校长的叙述素养,第三个它的治校素养和职能履行。最后有一个基本的结论。这样的一个数据,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专业化的进程中中国大学校长,第一个他是学术精英,第二确实大学校长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他的学术研究上,我们有大量的数据,然后从人口学意义上来看,中国大学校长大部分是理工科出身的,而美国大学校长他的学科背景高等教育学出身的占到40%,其他是管理学加起来60%几,所以这其实是专业化中学术背景的差异。我们的大学校长大部分办学,治校的行为是经验型的,所以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提出来一个概念,就是我国大学校长的角色定位未来的建议是什么,我们叫政治家、教育家没有错,但是我们希望强化的角色就是决策的执行者,他应该是党委决策的执行者,怎么样提高他的专业化能力,这是我国大学校长未来需要强化的一个角色。
在这样的体制中我们谈这些都是从中国特色这样的体制,这个体制要坚持,如果要完善我们觉得大学校长必须要转型,必须要从学者型转向于管理型。怎么样从自己的学科专业背景中走出来,怎么样来更多地掌握现代管理和高等教育的基本知识,所以大学校长也认为自己最需要提高的能力素养是情怀与使命。当然我们做过一部分非常优秀的大学校长,去年我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委托,进行了大学校长的口述式研究,这本书也是上个月在杭州出版了,这里面通过跟三个大学校长的访谈,也感到了他们身上的情怀,使命,专业化。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