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背景 |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时代,科技正从方方面面改写着人们的思想与生活:高速移动互联网、5G通讯、大数据、云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基因工程……我们满怀信心地迎来了新工业革命时代! 新技术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模式,同样潜移默化地使教育发生了改变,在线学习使教育资源得以普及,开源编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数据共享平台,计算机虚拟技术使我们的创意和想法得以更快地呈现,数字化校园与移动端教学互动使课堂更加灵活,通过大数据跟踪学习者的进度和能力,使得教与学更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与此同时,科技发展也对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与20年前相比,今天的亚洲也在经济和社会结构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教育者数量大为增长,对好质量的教育需求日益迫切;技术型、创新型、领袖型人才需求激增;教育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各国间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紧密,教育、文化之间的互动融合已成为时代之必然趋势。因此,20年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已不能满足今天的受教育群体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亚洲教育面临着新的变革与挑战,这需要各国相关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与社会各界加强交流,协同合作,共享智慧,共谋发展。 作为正在崛起的教育大国,中国和亚洲国家、东盟国家之间的教育交流合作平台不断增多,青少年交流机制常态化。诸如亚洲教育北京论坛、东亚峰会高等教育合作论坛、亚太经合组织教育部长会议、中阿高教合作研讨会等平台已经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双边多边互动的交流机制逐步形成,交流内涵不断深化,战略共识进一步增强,形式日趋多元,形成了以高层互访为带动、以教育交流为纽带、以科研合作为重点、以学生流动为基础的交流渠道,中国赴亚洲留学及亚洲国家来华留学人数分别超过20万和15万。基础更加牢固,中国同多个亚洲国家已建立或准备建立年度青年交流机制,实施了“21世纪东亚青少年大交流计划”等项目,开阔了青少年学生的国际视野,增进了彼此友谊,深化了交流合作,形成了辐射效应,夯实了社会基础。影响更加深远,人文交流合作关系迈入了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呈现出官方与民间并举、教育与经贸并行、艺术与文化并重的良好态势。 对于中国来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与全方位对外开放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实行“教育优先”战略、“科技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策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我们不仅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更要将科技、创新与教育更好的融合。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就业结构也发生巨大的变化,技术含量低的低端人才将逐步被淘汰,而受过综合全面教育,具有专业技能,同时能适应发展变化不断学习的技术人才却供不应求,技术人才的不足制约国家的发展,成为教育的短板,急需改进。 在具体措施上,国家大力推行“立德树人”、提发扬“工匠精神”,号召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和“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倡导实施高校“双一流建设”,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着力推进中西部大开发和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进程。一系列政策举措,为中国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格局,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合作开辟了新天地。 在时代的召唤下,2018年亚洲教育论坛年会担负起构筑亚洲教育新梦想的使命,将国家战略与教育“侧供给”的具体层面紧密结合,以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成都为辐射点,引领亚洲教育发展的潮流,向世界展示中国教育的奋发创新精神,彰显中国教育拥抱世界的胸怀,为促进亚洲教育创新发展,推动构建和平与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开拓新时代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奏出宏伟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