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位于欧洲北部,是一个经济发达但并不“庞大”的国家。丹麦为人所熟知的不仅仅有流行全球的丹麦童话,还有多如繁星的科学家,其中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有13位。这样一个小国却对世界的科学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究竟丹麦的教育有何过人之处呢?
“零”分组
丹麦学前教育的对象是7岁以下的儿童。学前教育机构总的来说有三种: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
丹麦的幼儿教育,教学节奏慢,反对将儿童分成不同的能力小组。自80年代中期以后,丹麦的学前教育实行的是混合年龄编班教育,即不按年龄分班,而是以大带小,让年长儿童和年幼儿童一起成长。儿童从进学前班的第一周开始,就通过不同的形式,和小学一、二年级的同学一起接受教育,直到他们能适应学校的生活为止。在与年幼的儿童交往过程中,年长的孩子学习如何关心、照顾别人,学会分享;而年幼的孩子也体会着年长孩子的处事方式,学习如何与各种年龄的孩子交流。这样,不同年龄的孩子都能发展自身的社会性。
“零”课程
丹麦学前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尊重儿童身心的特点与规律,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让孩子身处其中自由的发展。在丹麦的学前教育机构中“没有”课程,即没有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组成的、或是有具体专业特点的(如:音乐、美术、舞蹈等)统一教授的正式课程。所谓的教学,其实就是在一天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和活动。丹麦的幼儿教师有很大的自主权,他们可以自行决定开展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孩子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在6~7岁之前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的幼教中都是罕见的。
丹麦幼儿园的特色活动是它的表演游戏,通过文学艺术等活动来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老师和孩子一起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目的不在于教会孩子什么,而主要是给孩子提供各种机会表现自己,通过这样来发展他们的艺术才能。同时,老师和孩子们之间进行的读图画书、朗诵、讲故事等各种语言游戏,意在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儿童的交往能力。
没有教学的指标、没有教学评估的压力,老师和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寓教于乐。除了上述的游戏之外,还有日常生活活动、劳动活动、观赏活动等等。教学活动的展开通常是围绕某个有关日常生活的主题进行,如:节日、食品等。游戏采用综合的形式,涵盖了语言、戏剧、音乐、艺术、自然常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安排室内外各种活动。
每天生活在节日里
丹麦是福利制度健全的发达国家,对孩子和孩子权益的重视自不待言。但在丹麦,“六一”儿童节历来低调,主要因为,丹麦的孩子们几乎每天都生活在快乐的节日里。已有3个孩子的母亲奥尔森认为“我不专门为我的孩子们庆祝儿童节。每年孩子们会和朋友们一起庆祝生日,此外圣诞节孩子们都会收到很多的礼物,学校里也会不定期组织各种活动,比如去野营、去滑雪等。我觉得,让孩子们的每一天都过得更好、更有意义,这个最重要。我希望孩子们每一天都过得像儿童节。”
在丹麦,孩子们的生活的确丰富多彩。学校会为学生组织多种活动。其中,很多学校会和丹麦自然保护协会联手组织野外垃圾收集活动。在一年中的某一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在野外大自然中收集垃圾,并将劳动所得捐献给红十字会或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帮助世界上有需要的儿童。
哥本哈根南部格里堡小学的老师昆德森觉得这项活动很有意义:“我们收集大自然的可回收垃圾,保护了环境,节约了资源;我们教育了学生不要乱扔垃圾,爱护大自然;另一方面,学生们也有机会去体验大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最重要的是,我们将劳动所得捐献给那些更有需要的儿童,这是孩子们感到最快乐的事情。”
在哥本哈根北部的艾达斯赫小学,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到外地集体生活一周。在这一周里,学生们离开父母离开家,学习怎么做饭,怎么跟同学相处,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在此期间,学生们不可以给父母打电话。不过,在活动结束前一天,学生们可以给父母写一张明信片,告诉他们这几天独立生活的体验。
快乐阅读给我快乐童年
2010年的4月2日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诞辰205周年,也是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设立的“国际儿童图书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来临之际,我们来看看安徒生故国的孩子们现在读什么书、怎样读书以及学校和家长是如何引导孩子读书的。
孩子讲的比名著更美好
哥本哈根市政府附近的中心图书馆临近闹市区,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图书宝库。这里人来人往,读者以年轻人和少年儿童居多。记者在二楼的少儿读物阅览室碰到一个四口之家。他们正享受“家庭式”阅读时光。斜躺在沙发上的身怀六甲的母亲静静地看着趴在自己膝盖上翻读画册的儿子,目光充满慈爱。父亲侧靠在沙发旁的圆垫上,饶有兴趣地听女儿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个她根据手中的画册即兴创作的“童话”故事。
他们定期带孩子们来图书馆看书,但从不要求他们看什么或不看什么,而是任由他们随意取阅各种图书和电子读物。除了偶尔给孩子读一些经典童话故事,他们更多的是听孩子讲故事,尽管这个故事跟书上讲的可能完全是两回事。父亲说:“她讲的是她自己的故事,是真正的童话,比名著更美好。”
从一岁到九十九岁都适合的书
在哥本哈根市中心著名步行街“走街”上,一家老字号“儿童书店”久负盛名。店老板莉齐·奥尔维格50多岁,和蔼可亲,自1972年书店开张以来,一直精心经营。书店店面不大,但很有特色,生意红火。老板说:“我们的经营之道非常简单,那就是,孩子们喜欢什么书,我们就进什么书。不受孩子欢迎的书,不上架,更不会向孩子低价倾销。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图文并茂、知识性、趣味性强的书籍,有各类可读性强的文学作品、名著改编成的图画类书籍等。”
随手拿起一本画册,翻看起来,书里只有大小不一、似乎不相干的图画,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奥尔维格表示,顾客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还不识字。这种书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想象空间。每一位读者读它时,都会看到不同的故事,获得崭新的体验。这也正是阅读的趣味和魅力所在。她认为“这样的书从一岁到九十九岁都适合阅读。”
充满趣味的儿童交通安全教育
目前中国的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并没有受到重视,与国外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丹麦政府在这方面可以说是高度重视。如:政府明确规定,儿童6岁时,就应在学校接受正规的交通安全教育;8岁时,开始知道要为实现交通安全目标采取行动,了解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手段和措施。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丹麦有一套很好的“培训手段”。在丹麦幼儿园,每周都会安排老师带领孩子们,集体走出幼儿园,到大街上“徒步旅游”。走在丹麦的大街上,无论是繁华闹市,还是曲径通幽的小巷,经常可以看到几个老师带着一队孩子行走。这情景很像一群小鸭子跟在鸭妈妈后面,笃定、悠闲地漫步。
除了幼儿园的训练和培养之外,在社区的儿童俱乐部还有专门以“丹麦交通”为主题的公园。在公园里,有专职的老师在挂满交通标志和城市地图的教室里定期给孩子们普及交通法规,更有完全模拟哥本哈根的“公路”:红绿灯、车行道、自行车道、人行道、斑马线、停车场、加油站……一应俱全,完全跟真的一样,只是小了几个尺码而已。同时,公园免费提供可以让孩子们脚踏驾驶的四轮车,让孩子们在模拟公路上模拟行驶,令他们在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上了一堂交通安全课。
此外,因为丹麦的冬天天黑得较早,大多数冬装上都为孩子们装上能够反光的荧光条,以保证他们的出行安全。丹麦政府还会在冬天来临的时候,免费为幼儿园发放一种荧光牌,孩子们外出带上这种荧光牌,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发出闪闪的荧光,很远就可以被看到,大大增加了安全系数。
不过,各种教学方式都有自己的薄弱之处,丹麦也不例外。
丹麦的幼教界认为:当前丹麦的学前教育在过于看重个人创造力和能力的培养,而对孩子基础知识传授方面做的不够;对早期智力开发重视不够;忽视教学活动系统性、规范性等等。总观丹麦的幼儿园的“零”教育,虽然由于具体国情、教育理念不同,丹麦的学前教育体制、幼儿园经营模式都和我国的不一样,但其学前教育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还是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文章、图片来源:Cookie world 12年2月刊
作者:Ashl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