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欧亚经济论坛暨欧亚教育合作会议
会议实录
图文报道
会议背景
组织结构
媒体支持
邀请函
会议日程
拟邀请嘉宾
会务信息
会议花絮
 
   图文报道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张绍杰先生发言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张绍杰先生发言
 
    尊敬的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我代表东北师范大学,就我们上合组织大学项目大学关于生态学合作的一些情况,跟大家汇报一下。特别是想就我们在合作当中遇到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具体建议,东北师范大学是2010年6月第二批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发展项目,我们所报的学科是生态学,我校学科是和山东大学、兰州大学都是生态学。我校的学科特色:在草地生态和湿地生态的研究。先后获得教育部组建国家实验室,国家环保局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训基地、国家生物学科学研究基地,得到立项建设支持。历年来,我们同合作院校一起,在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特别是中方的积极主动下,搞生态学方向。三所高校已经制定出统一的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上具有总体性的考虑,又突出了各学校的特色,为该方向招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下面我就想从具体的项目院校双边协议的签订、互换学生的程序、名额、教学语言提几点建议。
 
    第一,双边协议的签订。我们认为上合组织大学确实是一种区域性的教学模式,也是区域内加强教育合作的一个平台,所以应该说,项目院校可以首先与一些和本校情况类似的院校签署协议,也可以在上海组织框架下签订双方协议,也可以校内之间的合作协议。也就是说,这样我们不仅在上海合作组织高校项目当中合作,而且在签署协议的院校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领域开展合作。
 
    第二、关于教学语言的问题。
 
    互派学生的名额和语言直接影响授课语言的编班,学生特别少,无法独立成班,只能插班,这样就会遇到项目院校学生听不懂的课的问题。所以我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在初期交换学生的数量多一点的话,大概5—10人,这样便可以独立成班。独立成班有什么好处呢?我们既可以用俄语授课,也可以用英语授课,这样能够克服语言,这样就为我们的授课提供很大便利。
 
    从根本上解决授课的语言问题,我建议最好将来在各个项目学校之间,真正把英语作为授课语言,俄语作为课堂上辅助的语言,这样就可行。如果这样做可行的话,我们的参与院校就应该在我们选派学生之前,应该加强选派学生的英语水平,这样就能保证我们参与的学生真正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和保证质量。
 
    第三、互派学生的数量。
 
    刚才可能有人提出来,数量上不应该多,看来意见不一致。
 
    我们如果在初期上,各项目院校选派学生的数量不一定完全对等,比如说,地方院校派给咱们的,我也派给咱的,一开始不是这样。在一个阶段,一个时期内,我们总能达到平等,这样做有利于灵活选派学生,使我们的项目顺利开展。以上是我们一点点建议,谢谢大家!
<返回>
 

版权所有 © 亚洲教育北京论坛
电话/传真:86(10)68909380 E-mail:Office@asia-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