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瞬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中残联副主席郑毅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7.jp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中残联副主席郑毅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线上线下的朋友,大家好。今天不是从专门教育角度来讲的,可能我是唯一一个,我从医学角度。但确实我看到很多教育上的问题,导致了一些惨痛的案例,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我们的教育对我们儿童心理间的影响。问题有很多,媒体频频报道一些极端事件,很多极端事件最后都送到我们医院,有的是杀人,有的是自杀,自杀的刚才讲的很多,杀人的也不少,把邻居杀了,把父母杀了,杀老师的也有,到底为什么出现这么多问题?研究调查的数据有所不同。社会上的调查,抑郁症报道是30.28%,我跟陈行甲交流,他说媒体报道的不准确,他们诊断的是抑郁风险,并没有说是病,待会儿我会讲病的是多少。把情绪放大,稍微有一点情绪不好的,有喜怒哀乐变化的人都当抑郁症,这也不行。很多孩子有情绪变化,这么多压力,他心情能好吗?那不能全都是抑郁症,到底多少是抑郁症,到底该怎么对待抑郁症,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提醒数据是对的,这个美国的报道非常准确,20世纪60年代,现在比,抑郁症增加多少,10倍,如果生物学变化,五十年应该没有多大,比如基因突变,不可能有这儿大的突变,什么变化,社会变化,社会教育环境变了,所以导致孩子出现抑郁增加。而且抑郁患病年龄降低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是29.5岁,是成人的病,现在下降到14.5岁,抑郁症成了儿童青少年的病,而且自杀率最高的是青少年,成人抑郁是这那放不下,而青少年一生都没有快乐过,一到这时候跳楼很痛快,所以出现问题,父母一争吵就跳下去了,父母说你死吧,推窗就跳下去了,就这么快。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确实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到底真正的抑郁症有多少?到底儿童心理健康是怎样的情况?中国有自己的数据。我们原来有推测,中国到底有多少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6-16岁的人群,17.5%有可以用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命名的精神病。但是精神病不是你们想的动不动送精神病院、疯子,其实儿童精神病我们调查前五位是什么?第一位是多动症,第二位是焦虑障碍,第三是对立违抗障碍,跟父母对着干不听话,小时候成天逼着我学习,现在大了我反抗了,我不学了,我离家出走了,这些孩子也是一种精神障碍。抑郁症3%,这是真正的抑郁症,这些才是我们需要到积极诊断观察的。但是怎么确定这3%?有一个情绪一定要注意,他是不是病,是不是普通的情绪。如果把情绪都调整好的话,我们每天都很快乐的话,那抑郁症就更容易被识别和发现。抑郁症真的跟环境压力没有太严重的关系,这才是真正的抑郁。还有抽动障碍,不要看挤眉动眼、眨眼睛,这也是精神障碍,经常容易合并精神不集中,这是非常麻烦的病。儿童的精神问题,什么样的孩子应该到精神科来看呢?很多常见病就需要心理健康,需要我们共同关注甚至给予医学干预。我们最大的问题,孩子来看病的比例太低,不到1/5,80%的儿童青少年有心理障碍、有精神问题,不来看病。不来看病就可能出现严重的事件,自杀、杀人等。我们每次分析重要案例的时候,都会说一个结论,不该发生的悲剧,当年的刘海洋事件,马加爵事件,都是认为不该发生的悲剧,但是它就发生了。但是不能每一个分析,都说不该发生它就发生了,一说童年教育有问题,家庭结构有问题,一堆的问题,社会至今也没有阐述比较好的对策,这些问题还在出现。我们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和成人做一个对比。我把成人摆在这里,成人16.5%,趋势可以看出来,成人的病什么最多?重性最多,焦虑、抑郁、双向、物质滥用、精神分裂症,跟儿童精神病结构完全不一样。我们更容易忽视,所以我们就一直倡导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世界各国强调不是哪个国家哪个文化特有的问题,也不是哪个家庭特有的问题,是公共卫生的问题,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上升到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公共卫生问题什么概念?不是医生自己能解决的,它需要家庭、社会,所以从刚才讲的家校,实际上我还应该补充,家、校、医、社会融合才是儿童心理健康的保护、快乐生活的世界卫生组织推的模式。

   儿童心理健康发病分布,男孩女孩不同,男孩出现早,到青春期少了一点,女孩出现得晚,到青春期麻烦多了,割腕的,自残的,自杀的,比例都会有所增加。有一个疾病叫非自杀性自杀,一拉袖口基本一看孩子全都有,不同形式的割,有的拿圆锥随便划,难受了在课堂划,有的用各种东西去,但是目的并不是为了死,就是很难受,就是不快乐。有的看到血就很快乐,从网上买注射器自己取血,从静脉取血出来,他说看到这个就放松。我说我们培养护士取血还要很长时间,还不能一针取下来,他这个技术练得好,真的让我们觉得很可怕。虽然我们没有流调趋势,但是从趋势来看,行为问题、心理问题还是在上升,还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这些问题,危险因素最多?第一是社交孤立,孩子没有玩伴,没有玩的机会,从小孩子为什么觉得快乐?就是孩子睁开眼睛就跑出去玩,我们小时候就是大家在一起玩才快乐,被叫回来基本都是被父母在吃饭时叫回来,全是在外面玩,现在孩子几个在外边玩。现在到大院里一看,全在家学习,全在接受各种教育、各种补习。我们倒退五十年,满院子全是小孩子你追我打,玩的过程中有非常好的心理健康的素养培养,比如规则。玩一定要有规则,他从小就懂规则,就知道懂合理竞争,非常重要。现在我们教什么叫做合理竞争,怎么教,就得玩中你打我追,大家建立规则,玩工程,玩跳皮筋,跳房子,都是有规则的。心理问题,智商情商不行,最后赢不了,他也会给自己定位,第一是练,提高自己,第二是认定我就不是第一的料,我就跟人配合,班里谁玩得最好,我跟他组一团,从小就练非常好的配合能力,这也很幸福,我们需要大量这样配合的人,而现在没有,现在全争第一。争不了第一怎么办?本来就没有这个能力,能力和你的成绩不相匹配,你怎么办,拿不到第一,两条路,第一是自残自杀,精神崩溃。另一类更可怕,就是让第一名消失。很多名校研究生发生问题,第一名出了问题,第一名喝完了消失了,这样的问题特别值得我们关注。还有饮食和市面习惯改变,孩子现在吃什么?我有一个调查,孩子生下来吃母亲母乳,孩子一直吃母乳,没有吃过别的食物,测孩子的粪便元素,发现了氯霉素,哪儿来的,母乳里来的,母乳里哪儿的?氯霉素是什么药,你们都没有用过,我们小时候用过,非常有害的抗生素。饮食业出问题了。睡眠,睡眠要求8小时,有多少满足8小时的,你们算一下你们自己的孩子,有多少超过8小时?我们小时候经常躺下就睡,作业从来不拿回家做,做完了就扔学校,这样的孩子和现在的孩子能一样吗?情绪和心情。我还见到一个报告,以5小时作为一个标准,很多中学生的睡眠小于5小时,各位你们睡眠有多长时间?每天让你睡5小时,你睡一礼拜试一试,看到满脑子全是糊涂的,什么也学不了。为什么逼孩子这么做?然后恶性循环,没有睡足觉,脑袋第二天清醒度出问题,学习效率出问题,学不了学不好,回去晚上接着补接着熬夜,熬夜以后睡的时间更短,第二天迷迷糊糊上课,上课以后又开始加班加点。这样的恶性循环对孩子有好处吗?压力确实是很大,但是怎样的压力下也有一个效率和学习的方法,还得有睡眠的管理,有很多问题。我身边的,10点前自己睡觉,早上7点钟起床,孩子照样上清华,一天补习班也不上,不也是一样吗?睡眠习惯改变,活动空间不足。课间10分钟没有了,我们那时候开心的玩。孩子运动时间不足,现在小小的孩子大肚子,胖得要命,全是小胖墩,干点事就喘就累,这样的孩子即使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孩子以后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可能身体有一堆的问题。我们以前小胖墩很少,现在小胖墩成为主流,再一测,吃这么好,还有贫血病,为什么吃那么多还贫血,吃太精了,很多粗食的微量元素缺少,这都是问题。学习压力,住房问题,噪音问题,精神障碍的风险因素。这里有多少跟教育有关?还有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问题。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刚才讲了怎么照顾他们,我们心理精神医学专家的角度,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去打工的年龄,他们选择哪个年龄外出打工呢?6岁之前、18岁之后?6岁到18岁回来看着孩子学习,这是普遍的规律。合理吗?你们搞教育的都知道,非常非常不合理。有一个数据特别奇怪,0-3岁横线没有数据,心理健康没有人反映,没有回馈,就说明孩子们教育家庭对3岁以前的心理健康非常不重视,这是最大的问题。心理健康早期关注,有一个规则和社会文化,大家知道规则这些社会文化敏感期是几岁吗?就是3岁、4岁。你这时候关键期不懂这些,到了成年你再教,再养成,很难,有时候家长经常说孩子不懂规则、不懂规矩,谁造成的?童年早期,因为只教学习,别的都不管,正常该做的都不教,规则不懂,最后孩子出了很多问题,这个敏感期很重要。简单说一句,狼孩从小在关键期没有跟人接触,没有规则,没有人的文化影响,最后找到人的社会当中,能生存吗?找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给他补、教,行不行?为什么?该教的没有教,这就要注意。新冠疫情影响最大的是哪一个群体?儿童青少年,他的生活方式完全发生了变化,最大的问题还是家庭关系出了问题。很多父母这时候说我总算有时间在家盯着你学习,成天看着,原来我在学校还算开心,回家看我一会儿你就睡觉了,跟你没有什么冲突,现在成天在一起,最后出问题了。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新冠以后,世界卫生组织说心理健康问题增加了25%,这都是很可怕的问题。精神疾病,蓝色绿色是精神疾病,随着年龄增长,消失了没有?一直影响到成年,这就是全生命周期精神疾病的负担,越早精神疾病负担很重,精神疾病负担非常重。

   讲讲对策,总书记说得非常好,心理健康基础研究,心理健康和知识的科普,规范心理健康服务,我觉得这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非常关键,而且国家的政策非常利好。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政策,我特别在这本书上,这是我们四年一届国际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最高的一个纲领性的一本书,正式出版物,大家可以在网上查到,我是原来国际协会的副主席,我们不是把精神疾病当成医学的事,我们加入了相关的学科,参加大会的有大量家庭、社会教育工作人员。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政策与实践,我特别介绍了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预警分布,这是我们合作编写的,而且是国家正式文件。什么概念呢?儿保大家都知道,你们都在儿保医生手下过过,量你的头,看你身高体重,看你的牙和打没有打预防针,让他们学会心理健康保健。换句话说,这个政策落实好的话,每个孩子从小享受心理健康服务,从小看你的注意力,看你人际交往,看你眼神交流,看你有没有孤独症的可能性和问题,最后很好,全世界都非常重视。国家的一系列文件,我就不多说了,很多,强化心理健康服务,强化从小对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理性平和、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生命培养,国家对心理教育、生理教育都非常重视,但问题就出在执行层面,执行层面缺少可行的办法,而且我们的出口和指挥棒的问题不解决,恶意竞争,都是拼第一名。我们从小真的是互帮互学,那时候老师安排学习好的帮学习不好的,大家真的是很开心帮助他们,不是你只能第一,我只能第一,大家可以争第一,但第一不是唯一目标,大家都要共同帮助,原来谈最多的就是互助热爱,现在不谈了。这个品质是很好的,玩中也能建立很多品质。这是第32个世界卫生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儿童心理健康好了,我们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而且儿童健康教育占非常重要的部分,家庭教育更为关键。世界卫生组织做过调查,家庭因素占多少?70%,心理健康呢?家庭的影响可以达到70%。还有整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我们健康的影响是多少?60%。真正的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影响就是15-25%,大量的是可以干预可以改变的,我们教育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更为关键,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我们这次召开新闻发布,谈到学生心理健康中国成为一项国家战略,这是今年记者通报会专门谈到的一点。国家在2019-2022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就是中国健康2030大项目当中,第一部儿童心理健康项目写得非常清楚,过多的不讲了,大量的要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儿童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要达到80%,就是今天我讲的PPT内容,80%的老百姓都应该知道,但实际上这个数据确实有待我们努力。非常关键的一个建议和行动方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很重要,总书记谈到科普可以拿国家讲,这么多科普内容,我们写了这么多,有多少人了解呢?我举一个简单的对比,大家非常关注的。我看了病人,我说他找了很多人找我看病,最后我说你这是孤独症。他说我不是孤独症,我是自闭症。我说不一样吗?他说不一样,那些专家都诊断我是孤独症,后来我就跟他说,我说这个科普,孤独症,自闭症平不科学,真正用词孤独症是最科学的。最早报道这个病在中国用的是孤独症,医学大辞典,健康医学教科书,我们编写的各种教科书,还有我们的指南,国家指南,都是孤独症。最主要的一点,当时他们说应该叫自闭症,我说最重要的一条,孤独症有一大部分不自闭,知道吗?主动跟你打招呼,没有陌生感,没有人的界限,让你很烦,一大部分不自闭,如果不理你不看你那才是孤独症,也很多看你的可能也是孤独症,这都是值得我们科普的问题。我们也在强化科普教育,我们写了一套科普宣传书,就是结合心理健康,但是看的人可能不多。我刚才在下边也谈了,我从美国回来,耶鲁大学,我2000年初就引进了他的书,有两点我觉得特别重要。第一是准备做父母,我们多少要孩子是从准备做父母做起,我们多少养育孩子从准备做父母开始,然后介绍家庭结构怎么做。我不完全赞同西方教育是最好的,我觉得我们中国的传统需要结合,所以我们要完善服务体系,同时学校、社会、家庭、医院,共同努力,医院也是要多学科参与。因为儿童精神科很少,要多学科参与,才能培养儿科医生、儿保医生、精神科医生,大量学生找他们看,多动症、抽动症、焦虑症不都是到医院看吗?所以我们要加强多学科培训和培养,跟教育科医生合作。现在儿童精神科医生特别受欢迎,现在儿童精神科开始受重视,一个是病人爆满,第二是教育系统,原来我们做流调的时候,进教育进学校很难,一定要教育局各方面打招呼,现在教育系统主动找我们,因为对他有要求,让他每个学校必须有心理专家,必须有服务设施,必须有筛查,必须做服务,所以坚持上门,很多学校说要找心理医学专家做兼职副校长,解决国家的要求。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好的办法和体系,多学科的结合和支持。

   最后谈一谈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里边有一点最重要,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是十年才发一次,2022年终于发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十年前的报告当时我们发的时候,中国总书记是要发认可信支持这个报告的,每年这都是国际的大事。谈到问题增多,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而且特别重要的是谭德塞,疫情期间频频在中国电视台曝光,一会儿说中国好,一会儿说中国不好。但是他这次说得很好,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这是他在报告中的提词。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是精神卫生的脆弱期和机遇期,我们做儿童的教育,早期教育真的是非常关键的,这是值得我们特别要关注的。还有一些新的科技,在心理健康服务方面也在积极融合,精准医学,互联网、大数据,AI技术,AI又是好事,又是坏事,刚才在担心怎么管理,其实AI还可以好好利用。我们已经引进美国语音声纹识别,通过对话就可以知道他是否抑郁,省得他填表,这都可以帮助我们辅助了解。我们引进了数字药,就是小程序,一个游戏,一个AI程序让孩子锻炼注意力,去治疗他的多动症,治疗他的抽动症。而且这个药是什么部门审批的?美国FDA,有两款引进,在中国已经获批,中国的药监局批的医疗设备,就是数字疗法,数字药。我的学生也在针对声纹诊疗抑郁症做一些新的技术开发,这对我们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和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都是有帮助的。

   时间关系,我不多讲了,谢谢大家。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