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瞬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第14届全国政协委员李兰老师发表主旨演讲


5.jpg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第14届全国政协委员李兰老师发表主旨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非常高兴利用这个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刚才听了杨威理事长和徐教授的发言,给我更大的责任感和信心。因为我看到今天来的不少都是这些领域的专家和工作者,我相信我们的论坛在呼吁全社会关注这个问题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我借此机会谈谈孩子身心健康友好型社会环境,从家庭政策角度来谈谈我个人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关心。我所在的国务院发展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在这方面近年来开展越来越多相关的调查研究,这些研究也受到各方面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我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十多年期间,明显感觉到从最初每年只有两三件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提案,到今年,真是越来越多,我每年都会在这个地方提出一些建议。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非常高兴看到教育部等17个部门联合引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间的行动计划》,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刚才徐教授的很多数据真的让我们感觉责任重大,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孩子的乐园,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是要创造一个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关键场所,完善家庭政策,创造一个更加关怀和支持家庭建设的良好环境,有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当前家庭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化,近些年由于经济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化和社会转型以及科技的进步,从客观上来看是增大了民众的心理压力。从压力综合评估表就可以看出,近年来公众心理压力指数呈上升的态势,这是中科院心理所对近60万微博个人用户的言论进行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中国民生调查结果也显示,收入、子女教育、医疗是当前最让国民感到焦虑和担心的事项。青少年问题中比较突出的两个群体也是值得特别关注的。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陪伴,教育资源匮乏。城市中最忙的群体,忙于生计、忙于事业的父母不少也忽略了对家庭的关怀和投入,有些父母不自觉地将社会压力传导到家庭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徐老师刚才说父母生病孩子吃药,就是这样的状况。从我们一项多年追踪千户以上每年有参与填写问卷的企业家群体可以看到企业家压力变化的情况和感受,尤其这些年的变化。我们在对一项企业家经营企业,你个人付出最大代价的调查是什么,可以看到,企业家选择付出最大的代价,前三项是,第一,大量透支时间和精力,第二,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第三,对家庭亲人照顾不到。前两项,孩子们也是如此,所以家庭父母对子女的传导是同步的。

   总的来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当前我国家庭发展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值得我们重视,归纳为五点,家庭规模持续缩小,家庭结构日渐离散,家庭养育负担增大,家庭文化受到冲击,与家庭有关的社会问题不断增加。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直接甚至是间接影响到社会安宁、文明传承和国家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的这些变化具有普遍性。为此国际上普遍选择加强对家庭的保护,积极发展家庭政策体系。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我国保护家庭发展的政策体系应该说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我国家庭政策体系尚不完善,这些年我们越来越重视家庭建设,相关的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家庭政策的系统性、前瞻性建构不够。首先,我国家庭政策在理念上存在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公共政策较多指向劳动力,而忽视了劳动力背后的家庭成员。其次,家庭政策的对象覆盖相对狭窄,主要面向五保户家庭等弱势群体,对于一般家庭的普惠支持还不够。第三,家庭供给主体多头负责,政策碎片化明显,合力有待凝聚。第四,家庭支持方式较为单一,存在着重物质、重硬件、轻服务的现象。像婚恋、托幼、教育、养老、心理咨询辅导等家庭服务短缺,优质的更少。第五,家庭支持标准有待精细化,应该探索如何更大力度惠及扶养负担重等家庭。

   第二是一些公共政策可能会对家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多年来我国与城镇化配套的各类公共政策大多是以劳动力为中心,比较缺乏对家庭和谐安宁的考虑。比如在户籍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举家迁移趋势增强,但户籍城镇化率仍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18.5个百分点,一些在大城市长期稳定工作甚至已经拥有住房的家庭落户困难,这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分离成为问题,也是一种常态。最近有些地方开始有一些新的举措值得我们关注,在产业方面,一些城市职住平衡规划不够,导致一线城市通勤时间普遍较长,就业离家离乡现象普遍。在住房方面,一些地方的城市住房保障大多面向户籍家庭,一些住房限购政策还可能引发虚假婚姻登记等问题,对家庭造成影响。在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随迁子女无法同等就学升学的问题。在社会保障方面,部分城市在照看孙子女的老人无法就地享受养老服务,等等。我们看到,在社会建设、社会治理方面有些地方有些城市已经开始在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我们曾经有两次到成都来做社会治理和基层方面的调研,感觉在成都我们有一些制度创新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探索,社会参与方面有了很多经验。我们曾经在2021年写了《社会治理要面向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调研报告,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已经在大胆探索,而且取得了一些老百姓非常欢迎的政策效果。但是从全国来看,很多地方还在等待、观察和初步探索阶段,在这些政策方面我们也看到迫切需要在顶层设计和实践推进方面努力加强。

   下面想谈谈,解决以上的问题,构建家庭发展政策体系的一些思路和建议。共七个方面。

   首先,推动城镇化从以个人为中心向以家庭为中心转型。包括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与人口流动尤其是举家性流动挂钩的机制,促使城市更好满足迁入家庭的需要。优化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以助推职住平衡。大力发展家政养老、托幼等家庭服务产业,拓展数字服务,减轻家务的负担。

   第二,探索以家庭为单位优化财税政策。

   第三,统筹人口和家庭发展政策,建议修订《人口计划生育法》为《人口与家庭促进法》,建立基本家庭服务制度,包括婚恋辅导、生育、托幼、养育、养老、家庭关系调试、心理疏导、失独和留守人员关怀定服务。探索弹性工时,夫妻共享产假、陪护假以及育儿假制度,帮助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我们看到有一些优秀的公司在社会责任探索方面迈出可喜的一步,有些公司明确提出要创建家庭友好型企业文化和制度安排,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第四,发挥教育的牵引作用,为了缓解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升学问题,应进一步改善随迁子女入学转学等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农村学前教育和营养午餐等级化,依托各方面资源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培训、监督等等,减轻家庭教育的压力。

   第五,强化社会保障对家庭的保护,扩大社会保险转移续接和异地结算范围,以便捷城乡人口流动,特别是举家流动的家庭能够享受到便捷的社会保障。

   第六,加强家庭发展的组织报征,要总结、研究、借鉴国际经验,探索总结社会与家庭发展部等机构,整合社区养老、托幼、卫生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家庭服务中心,拓展城乡服务家庭网络,完善支持家庭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多元、便利、高品质的家庭服务供给格局。

   第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新时代的家庭建设之中。家和万事兴,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建设,自古以来家庭和睦、家道兴盛、家庭幸福都是人们不变的理想追求,应该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利于家庭建设的宝贵资源,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建设及其高质量的发展。

   最后,引用两句名言结束我的发言。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孩子的乐园。幸福的家庭是儿童和成人的文创,家庭生活的欢乐是抵抗不良影响的最好良剂。也希望借此论坛呼吁,全系统共同努力,从孩子身心健康友好型社会环境建设,从家庭建设开始,从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第一个榜样,每一个父亲母亲做好自己开始,努力做一个快乐幸福的父亲母亲开始,让青少年在健康和谐的家庭中身心健康、快乐成长。谢谢大家!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