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瞬间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边玉芳教授作主题分享


7.jpg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秘书长边玉芳女士作主题分享

    

  谢谢主持人,也谢谢专家学者以及那么多听众。我刚才从一个论坛过来,讨论的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但是我觉得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其实这两个都是一样的,都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话题。我想今天我给大家的主题教育重构孩子童年生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生态。

  讲到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想大家最近看新闻可能都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引起社会广泛讨论,这个题目叫做“消失的课间十分钟”,我们每个人都是儿童过来,都接受过教育。大家想到我们的课间十分钟是怎样的。课间十分钟是用来干什么的?现在课间很多十分钟在很多学校已经消失了。然后回想一下,身边每个孩子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有人说从周一到周五早上六点起床,满满当当上完课下午放学吃晚饭后写作业到十点十一点,甚至更晚。周末也沉浸在作业里,有的参加各种班。请注意,这是孩子现在生活的常态。

  我们想,如果孩子每天都是这样生活的,那拼凑出来的孩子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所以孩子心理健康为什么极端事件越来越多,在物质生活极大发展的今天,孩子们都感受不到快乐?在我的年龄里面我有我很多的伙伴,有人是为了吃红烧肉而读书,有人为了让生活更好读书。但是现在的生活动力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就说,当我们讨论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我一直在给我们前面的论坛里面说,我们现在尽管极端事件越来越多,但是在中国依然是个位数。我们自杀的孩子极端事件仍然是个位数。这一点请不要忘记了。今天关注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生活,并不是仅仅为了让我们自杀事件更少,是让孩子有更幸福的模样。

  我们说到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在全国做了27万家长以及班主任,以及社区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调查,我们问现在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工作,家长一个问题问我们班主任,问社区家庭教育工作者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们现在的家长最需要接受的家庭教育指导是什么?结果大家毫无例外,第一位的都是孩子的心理健康。但是孩子怎样才能更幸福和健康?其实非常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童年生活。

  我们今天做学校教育也好,做家庭教育也好,我们做教育的关键其实是如何认识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我从另外一个论坛过来到这个论坛时间刚好,听到李教授同样在讨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认识儿童青少年成长。

  儿童青少年成长为一个成年人,成长为你和我这样的成年人过程中,到底什么因素是关键?今天我们有一些基本共识,我们说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个人与生俱来带有生物性的,我们不是所有的,既要认识到教育的可为,所以今天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的重要性、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但更要认识到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带着基因和教育的有限性。所以尊重孩子的天性,在基因决定的基础上怎么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这我们要共同讨论的问题。

    曾经有一段时间有极端的遗传决定论者,还有极端的环境论者,今天我们没有极端的遗传主义者和环境主义者。但是我们都知道每个人成长都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忽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

  这里面我们说儿童是在特定物理和环境中成长,包括特定的文化、经济、历史背景,这些物理、文化、社会、经济、历史、环境相互作用,影响着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环境就是指影响发展的物理和社会的广泛环境,包括孩子们产前的子宫,还包括李老师说的生活的地理环境,人生长在成都还是杭州,比如我生长在江南,和成都人就不一样,在不同地方也不一样。成长的环境,上过的学校,生活的社区,每天接触的各种人不一样。所以本质来说孩子成长是在遗传基础上用孩子每天成长经历塑造的。我们遗传因素不能改变,遗传当然可以改变,但是基因不能改变,孩子成长必须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协同,为他们创造良好成长。这就是今天的主题来源。

  我前面说我给大家分享的主题叫重构孩子童年生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教育新生态。讲到生态,这里有一幅画,一定想到自然多样、绿色和谐自由。今天在成都这样一个美丽城市讲新生态,大家可以想到都是美好的生活画卷。

  家校协同育人目前就是要还孩子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让每个孩子在生活中呈现出灵动多彩的模样。我这里讲了灵动。冰心说过,调皮的孩子是巧的,反正就是那种灵动的模样。我们要让我们孩子活出有趣,活出精彩,活出价值,活出健康和幸福。

  讲到幸福,一个孩子幸福模样应该是怎样的?大家知道现在有一个心理学流派,整个心理学思潮叫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很多研究者在讲幸福模样是怎样的。我在这里给出一个孩子幸福的模样,与他人建立积极的联系,有生活目标的自我接纳的、个人成长的,对环境掌控和自主的。如果现在用这样一个状态去讲消失的课间十分钟,想每天孩子们过的生活,这是一个多么鲜明的对比。

  前面在心理健康论坛上播放我的一个老师顾明远先生说的,孩子们绝对不能在竞争环境中长大,而现在孩子每天都在竞争生活中。所以幸福的孩子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成长环境呢?一定是一个有安全感、归属感、温暖的环境。我们孩子有目标、自主性、富有挑战性、交流的,所以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要给孩子这样一个成长环境。

  我们看一下家庭给予孩子怎样的?学校给予孩子的能做到这些吗?社会呢?所以今天讲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本质是什么?是从儿童发展的视角。所以我今天特别讲从儿童发展的视角,而不是任何其他的视角。一定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我们有时候学校家庭社会如果协同育人,给孩子安排下是让每一分钟时间都利用起来,让我们孩子都去学习的话,他们倒是协同了,但是最终不是儿童的视角,是让我们孩子生活的模样变得更加悲惨。

  所以在这里面我们就说要通过三方共同理念一致行动,回归到我们的育人初心,教育就是为了育人,既为国家培养一批建设者和接班人,更让每个孩子有幸福,为他一生的幸福奠基。所以教育本质就是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为他们一生幸福奠基。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几个关键原则。我现在讲的是原则,而不是具体怎么做。今天在这里有大量工作者,或者每个都是教育工作者。我在这里讲完基本原则之后,有青羊区或者很多青羊区这样的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努力,真的为孩子创造出适合他们童年生活的环境。

  第一个以生为本,理念一致。我刚才解释过了,要有正确儿童观育儿观成才观。我们有时候讲得很狠,说我们有的孩子一出生可能就读不了北大清华,真的是这样。所以我们说马斯克为什么不可复制,有的时候真的每个人带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但是不让北大清华就没有幸福人生吗?我在这里非常负责说我没有读过北大清华,但我还是很幸福。没有上北大清华,没有上211、985依然可以由幸福模样,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

  第二个各司其职,功能互补。我在讲我们家长应该具备的,或者应该承担的家庭教育的角色,在我看来是八个字。我在很多地方讲过。第一个字就是榜样,第二个字叫做陪伴,第三个字叫做发现,发现孩子的潜能。第四个字叫支持,发现孩子潜能基础上支持。前一段时间因为消失的十分钟,很多媒体包括心理健康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然后来采访我,他们就说边老师,你觉得一个人的幸福最关键点,你觉得最好的人生是怎样的人生。我觉得最好的人生就是你的潜能和你的兴趣是高度合一的,然后还成为你的职业。我觉得我差不多就是这样一个状态。我们看马斯克他小时候的兴趣,就成为他一生的职业。所以他成为世界首富,也是对全世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我们说各司其职功能互补,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职能不一样。有一个公认观点学校教育是学科教育,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社会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我们讲到学校教育的时候,我们总觉得家校社协同育人谁做?德育处的人来做。大家请记住,德育需要家校社协同育人。学科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不需要家校社协同育人吗?肯定需要的。科学教育不需要吗?2022年,我们国家颁布新一轮课程标准,对于怎么样育人,怎么样培养孩子学科素养核心素养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所以在这里面我们就说是各司其职,功能互补,家校社协同育人一定是涉及到方方面面。首先每个家庭和学校,包括社会承担起责任应有的责任,在这样基础上实现功能互补。

  第三是尊重规律,科学育人。这一点是认识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今年一直在说“读懂孩子”。为什么是读懂孩子?为什么要讲尊重规律科学育人?其实说白了就是这样子,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包括家长特别关心的学习成绩,很多次都在说如果要提高孩子的成绩,方法多了去了,绝对不止是投入更多时间,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是不符合科学规律的。让孩子学习不是说牺牲睡眠时间学习,或者让孩子们哪一科不好就不断补习。影响孩子学习的实际上很多。去补习不如吃早餐,在香港研究里面发现吃不吃早饭的孩子成绩差异远远大于补习和不补习的差异。这样的结论在香港之外的地区都有发现。所以大家身上的责任沉甸甸,我自己做了一辈子儿童青少年发展研究,我觉得我们有很多科学原理,现在我们家长包括部分教育工作者的做法是违背儿童成长的规律,甚至是常识的。这是这几年让我忧心忡忡的原因。所以需要共同努力。

  第四是注重过程,考虑整体。从儿童童年生活角度考虑,每个孩子成长一定有适合发展他们的因素,我们叫做保护性因素。但是一定也有不适合他们成长的因素,叫做威胁性因素。不是孩子某一个因素单纯确定了孩子成长,而是孩子整个生存环境决定了孩子的生活。

  第五家校社协同一定是避免形式的,并不是学校所做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活动越多效果越好,而是越专业越有针对性效果越好。不展开了。所以要收获体验,高度关注孩子们的感受,高度关注我们孩子们体验到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倡导注重孩子生活的模样,不仅仅有学习生活,还有劳动生活、阅读生活、体育生活、自然探索生活、社会实践生活,更多种生活。

  我曾经写过一段话,也许不全面,但是表达我的观点: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有沐浴过人生光辉,从来没有细心读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的读物,从来没有冥思苦想过一个问题,从来没有参加过令他废寝忘食的活动,经历过刻骨铭心的体验,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神奇和变幻莫测产生深深好奇的,那这样的童年生活是悲惨的,对他一生发展是非常悲惨。而很多孩子可能就在经历这样的童年。

  最后作为一个结束语,我们说要读懂孩子重塑孩子童年生活。如果我们读懂了孩子,不会让孩子生活变成吃饭学习睡觉的循环往复,他们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成长历程要为未来幸福生活奠基。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潜能,允许他们自己探索和创造,要把孩子当成成长个体,既是独立个体,又在一路跌跌撞撞成为为世界栋梁,世界是我们的,世界也是他们的,但是归根到底世界是他们的。所以还孩子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活出有趣活出精彩活出价值活出幸福。谢谢大家。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