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瞬间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人社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中国劳动关系学会会长杨志明先生发表主旨演讲


5.jpg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人社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中国劳动关系学会会长杨志明先生发表主旨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需要数智赋能职业教育的创新,需要一大批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支撑。万物互联让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高度融合,正在突破我们人类脑力体力的局限,产生数智融合的新赛道,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今天,我们有幸相聚在青羊区,可以说在这里将是交流新观点、启迪新思维、分析新趋势的快速传播平台。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的研讨推动数智教育、顺势而为。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总体已经过去,好的品牌如果没有数智赋能,其创新力、影响力、传播力也将大大受到影响,疫情引发了网络在线活动的热潮,数字经济及其衍生的生产性、生物性服务业,包括职业教育在内乘势崛起,几乎没有什么纯粹的传统产业,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特别是职业教育,都有数智化、智能化的身影,数据这个新的生产要素切入职业教育,将产生的是超乎想象的效果。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深刻的改变着人力资源的配置方式,数智融合深刻的改变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中,正如刚才嘉宾介绍的那样,一批头部企业的、专精特的企业,因为职业教育向产业化发展,正在形成数字经济的新动能,使资源技能、产业技能向数字技能加快跃升。数字经济在成都这个现代制造基地,可以说智能制造正在引领着成都乃至全球制造业的变革,数字赋能人才的创新将驱动的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一批融合了智能制造、智慧矿业、智慧能源、新型建筑等等的优势企业,正在形成数字经济新动能的创新板块。当前,我们面对着经济恢复中多种冲击叠加的挑战,面对比较多的地方发展数字经济的人才短板的挑战,也面临着众多职业教育在数智化转型中,出现了同质化的市场挑战。一句话,创新则盛、守旧必衰,因为在创新理论中有讲,新材料、新管理、新技术都是发明的范畴,只有应用社会实践、商业化以后,才能成为创新,这也是近年来,我国要与世界数字经济连接的成功实践。数字创新的底气来源于职业教育中积聚的海量数据,可以要素聚集,也来自于要创新职业教育市场的海纳百川,每一个进入数智赋能职业教育的人,都要受到创新的熏陶和数字的感染。我们相聚在这里,就是要将各方面多元化的数据,从分散让它产生支撑的新效应。

       激发技能人才的创新活力,世界已经印证了,需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让人才活力在产业振兴中充分涌流,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的互促共进。以产业链带动人才引育链,实现产才的深度融合,让人才与产业同向发力、同频共振。近日,北京薪酬大数据报告也发布了,这一次区别于以往的,就是把首都的产业+区域+人才+技能融合起来。首次发布了“首席技师、特级技师”的薪酬水平,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不仅关注的是新业态人才的薪资状况,而且还有重点产业,高精尖人才、技术人才的薪酬水平。职业教育是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数字赋能职业教育降低了你的服务门槛和成本,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当前,产业教育在数字教育中,一方面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赛道,数字技能的实体经济重心转向产业互联网。另一方面,数字化带来了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的变革,数智技能重构服务的模式创新,离我们是越来越近,一句话,产业职业教育赋能实体经济中,有大模型助力我们。大智移云块+5G和Chat-GPT等等,带动了人工智能领域又一次重大变革,而且创新了生产方式,使新质的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对劳动力市场来说带来的直接影响,将改变职业薪酬水平,首先是新职业受益。但作为资本密集型的技术,对新一轮技术浪潮中的先行企业将获益更大。新技术革命推动新业态无中生有、层出不穷和传统产业的有中出新、日新月异的交织严禁,合力推动着人力资源出现了三个趋势性的变化,一个是技能劳动者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差距就是潜力,缩差就是动力,大规模、多层次的开发技能人才将成为经济转型的战略性措施。趋势二是新增劳动力供给由无限供向有限供给转变,趋势三是一大批新生代投现代服务新业态。近年来,网约劳动发展迅速,有力推动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2019-202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全社会推出了74个新职业,其中60%与数字化、智能化紧密相关,也就是说新需求引导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市场,新市场引来新职业,新职业还带动新就业。比如人工智能训练师将改变生产线上的枯燥劳动,装配式建筑施工员将吸引新生代劳动力投身建筑业等等,也就是说新生代的劳动兴趣在新职业中越来越充分体现,让他们感受到技术的新鲜度,劳动有快乐感。

       数字经济的创新我们可以深刻的体悟到,它是过去难以获得的灵感,现在一个提示词就可以激发出来,所以数智赋能职业教育需要有勇气的创新观念,改变思维。要构建产业基础高级化,要注重对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投入,只有人力资本投入,第二,机器取代人是趋势,谁也挡不住,但是它难以取代人的能动性、创新性和柔性,就给职业教育留出了很大的空间。叫做智变带动质变,通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时代正在到来,大家要看到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职业教育大学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影子,成为了新一轮产业革新的创新力。第三,充分释放新职业的劳动魅力,要激发新生代的劳动兴趣,进而实现体面劳动、数智劳动和快乐劳动。第四,坚持多劳多得与鼓励技高多得并重,以体现技术技能作为生产要素的投入回报,提高技工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第五,高技能人才的补钙要着力于培养工匠精神,以工匠文化为底气,以构建工匠制度为基石。以让工匠出彩为目标,让新生代劳动者学好技术好就业,学好技术多增加收入,掌握技术绝活可出彩人生。1949年建国以后,当时创建了八级工制度,去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也发了新的八级工制度。这里有一张图,和现在的故宫一样,这么精美的土木建筑,却没有留下名字,当代的民间画,只有样式。这里有一些图片,北京工美集团张同禄大师带领一批技师精制的和平尊作为国礼聘送联合国,后面是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图片,第45届在阿布扎比,中国的金牌总数有很多。我们现在再看,就是要改变目前中等收入群体、中企业中高管人员、白领精英占绝大多数的状况,使掌握高技能的大批优秀的蓝领率先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在高质量发展中,要促进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鼓励勤劳致富,才能避免内卷躺平。我们首先需要加快激发数字经济活力的机制创新。网络时代是越融合,越能产生新的效益,二是要加快数智赋能的技术创新。传统产业能够紧紧跟上技术进步前沿,它本身就是高新技术,并加快智能制造的迭代升级,更多的是数据和算法,三是加快智慧场景的应用创新,四是加快数字经济的人才创新。我们是两才,高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并重,两归并用,包括两归并用。五是加快数据要素聚集的环境创新,让人才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数据流源源不断的流入经济洼地,才能筑起人才高地。

       思路有了创新点,改革就有了突破点,开辟赛道就有了切入点。政策措施要接地气,你落地见效才能冒热气。一个是就业优先与产才共兴的融合发展,二是要发挥大企业人才开发的主体作用,超大型企业建设数字人才航母,三是要建立以赛促学新机制,四是贯通职业技术院校双证制度的透明化和获得感,避免玻璃门耽误人才,五是打造高技术高技能的人才雁阵。中国人主张的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和德国人几十年专注于一件事情基本一样。六是鼓励职业教育大企业设立新型学徒制,采用先招岗、再培训,工学交替的新方式,创新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开发路径。七是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立交桥,八是大规模多层次开展新职业开发和新技能培训,九是建立全国性、数字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开发平台,也就是要构建中国工匠网。通过全国性和区域性的高技能人才论坛,带动活跃技能创新的氛围,讲授技能技术知识,释放技术技能乐趣,制作高技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故事等等,还可以研究开辟世界工匠栏目。十是在技术技能人才集中的城市打造数实融合的匠都。我们现在要构建人才高地中数智赋能的两才支点,也就是长臂就业。我是山西人,500年前,凡是有麻雀成群飞过的地方就有晋商的足迹。而今天,中国工匠遍布世界各地,有着数字技能的支撑,有一批一批职业教育创新成果的积累,我们要迎难而上。创新能力是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建设技能中国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迎来了数智赋能职业教育的黄金期,也迎来了中国数字技能发展的快车道,我们今天相聚在这里,是因为政策研究走在了市场前面。

       一句话:“拥抱数据、创新无限;拥抱技能,发展无限;拥抱人才,未来无限”,谢谢。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