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瞬间

世界研学旅游组织(WRTO)执行主席、文化和旅游部旅游国际标准化专家杨振之先生发表主旨演讲


8.jpg

世界研学旅游组织(WRTO)执行主席、文化和旅游部旅游国际标准化专家杨振之先生发表主旨演讲


       主题:《研学的意义与价值》


       各位同行,各位专家,我刚才在做田野调查,回来的时间晚了,没有听到前面各位专家的精彩演讲。

       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是研学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从研学意义和价值来讲,党中央、国务院对提升教育质量决策部署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从2013年开始,对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作出了很多决策和建议。同时我们的家长都在不断地想把孩子怎么摆脱原来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试的教育制度。其实家长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教育部的意见也越来越大,刚才很多专家也提到,我们很多家长原来很小的时候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去。其实这里面深层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基础教育没有真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素质教育和全面教育,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所以实际上我们研学探索素质教育是开启基础教育的新局面。它的主要目的是要树立立德育人这样一套完整的体系。所以研学从本质上来讲是全面发展的人,对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体系进行全面的建设。我们看右手边的图,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核心的内容说得很清楚,所以研学旅行正好是把人的全面教育带到了课堂之外,同时又是课堂教育的延伸,这里面的价值就在这个地方。所以研学是让大自然和社会成为学生行走的课堂。实际上它是智慧课堂的延伸,但是这个课堂为什么注重在旅行上?通过旅行来解决小孩成长中在课堂上,不能够对人的全面提升达到的一些要求,它实际上是一个补充。那这个补充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说研学旅行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是我们教育的延伸。站到企业来说,可以说他是在做产业,但是教育部就不能这样说了,教育部不能把研学旅行当做产业来做,那还是公益事业。

       研学旅行在中国的发展目前普遍性的问题。一个是普遍缺乏内容体验,早期我看过很多研学旅行的书,问题就在课程设计探索不高,专业性不强,而且整个行业在野蛮生长,整个都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所以我们现在是对课程的理解也是各管各的,专业的细分是不够的,一个研学导师带着一群学生什么都可以讲,其实他跟导游差不了多少。所以从整个发展来看,研学旅游普遍缺乏内容体验,要么只旅不学,要么只学不旅,我也做过调研,确实是这样。

       另外我们研学的根本是要引导孩子走出课堂,回归大自然,与自然产生联结,这样才能成为能力齐备的完善个体。这是研学的本质,这是我们不断在倡导的根本理念,如果你把一个县的学生放到一个市的大营地,这个营地上千个床位,又跑到教室里面灌输知识,最后参观一下就回来了,这种不是搞研学,是从一个课堂转到了另外一个课堂。所以营地基地不适宜太大,适宜细分化特色化,而且要进入自然当中去,回归自然。就是刚才体育学院老师说的一样的,你必须通过各式各样的户外活动来学习,学习自然,学习观察,学习探索,这个才是我们现在研学的根本,就是我们一直在倡导的,不要把它走歪了。另外研学标准也是各自为阵,文旅部也在定标准,现在不知道行业机构那边,团体那边,其实我们现在目前标准是比较泛滥的,而且对它的理解是有问题的。其实我们现在倡导的是什么?我现在最倡导的是企业自己编自己的标准,龙头企业一定是引领中国的标准,甚至于你如果做到了跨国,像海亮一样跑到新马搞营地了,那你就要做亚洲最好的标准。所以真正最高的标准应该是企业的标准,你说facebook这些企业哪一个企业标准不代表全国或者全球最高的标准?所以我觉得企业的标准是最重要的。国家的标准是一个门槛,全国质量的一个门槛,全球的标准是一个全球的规范,这些也很重要,但是企业标准的规范是最关键的,所以我希望自己的企业要把自己的标准制订好,这才是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另外就是研学导师的培养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体系机制。这是去年人社部出台的两个标准,一个是森林指导师,是跟研学相关联的,就是你进入森林以后,你怎么把大气、自然、环境这一套体系和人的体验结合起来,跟养生结合起来。另外就是研学指导师,研学指导师也成为了一个新的职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儿,因为我们所有职业的认定标准是由人社部来认定的,它已经纳入人社部的标准体系了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具体的培训细则还没有出来,我估计它很快会出来。因此我想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的研学导师现在必须细分化,不要走原来导游的道路。比如地质、地理、历史各种专项的文化,自然的,非遗的,这些一系列的东西一定要专业化,细分化,这样才行。这样一来我们这样一个新的人力资源的盘子就越做越大,而且它是解决就业,大学生出来以后经过培训班做研学导师,有些成人可以改行做研学导师,这是很新的职业,但是我们现在才刚刚开始,需要对它的培训体系和标准体系进行完善。另外是目前从业者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缺乏向发达国家学习的精神,也缺乏求教的深入思考和态度。很多企业都在做研学,但是你们扪心自问一下,你们去过英国,去过法国,去过日本,去过澳大利亚这些系统地学习他们的研学课程设计、导师培训没有?如果没有系统地培训学习过,显然你没有吸取人家先进的东西,因为人家已经做了一百多年了,而我们才刚刚开始。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它是一个九九围攻的事业,它既是挣钱的一个产业,但同时又是一个九九围攻的事业,它是教育事业,所以需要我们躬亲和良知去做这个事情。另外就是研学对象局限,研学细分不够,对研学对象的研究不足。为什么教育系统的对研学有意见,他认为你对每个成长阶段的小孩到青少年时期,甚至于到成人,他的心理历程,教育的规律,认识不清楚,那你的课堂,你开放的课程就不适宜研学的需求,这也是一个问题。所以这都是研学目前集中的问题,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克服,尤其是企业,我认为一个行业的发展,企业才是最根本的,企业家才是我们最应该尊重的,所以这就是研学目前存在的一些状况。

       第三部分给大家分享一下,其实我们研学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你看司马迁有资格当太史令必须游历全国,徐霞客的科考我就不说了,所以这都是中国的游历,就是18-20岁之间的成人礼,你必须游历名山大川,当然是士大夫阶层的子女,他一定要在成人之前游历,游历以后你才有生命的感悟,不然你对历史,对生命,对文化完全没有感悟。其实西方也是一样的,西方的成人礼以后也是要全球进行大的活动,完全是要寻找艺术、文化和文明的根源,寻根,所以古代的游历就是说的研学,只不过那时候主要是士大夫以上的阶层。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从露营活动普及以来,包括英国的童子军,美国的童军运动,20世纪上半叶北欧发展的森林学校,还有二战以后的环境教育,尤其70年代的环境教育,这个系统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研学旅游其实有更多的意义,从16世纪卢梭提出的教育理论,到现在为止也是教育学的经典,搞教育的都要读的一本书。它里面谈的就是人的自然而然的教育,就是要符合人的成长天性,天性这两个字很重要,你不要拔苗助长,每个年龄段做年龄段的事儿,读他的书,做他的活动,要自然而然地成长,不要追求过多,不要压迫过多,不要框架过多。你看斯宾塞提出的,斯宾塞从哲学理论来说是任务变革,明确提出了我们对人的培养,应该回到大自然。所以现在西方的自然教育、环境教育其实是从卢梭和斯宾塞,尤其是斯宾塞影响是非常大的,就是要回到大自然改变,就是回归自然才是教育的本质。所以我们看20世纪到现在,在联合国的倡导下,以环境教育为代表,自然教育应该广泛地发展。从1972年联合国在环境大会上提出的环境教育的新理念,其实就是自然环境的发展。然后《贝尔格莱德宪章》也提出了环境教育,1990年美国颁布《国家环境教育法》,其实就是他们对研学是有基本法的,国际上有法律,国家有基本法来指导,但是我们现在就差得很远。我们基本法基本上没有,这是很大的一个缺失。所以为什么我们教育部提出研学旅行,我们认为研学旅游是每一个人的终身修行。这和日本的修学旅行一样,其实也是来自于中国,就是一个终身成长,每个人都要修,修身,修心。像王阳明一辈子在养心,朱熹也是一辈子养心,最后修行的目的是要回到养心上面,所以中国的哲学一直都在倡导这样一个体系。另外我们提出研学旅行的定义,主要是更重要的强调研学是一种生命体验,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这是要使参与者以文化求知、自然探索、自我认知的需求,前往具有营地、基地进行探索性的深度体验的专项活动。因此,我们特别强调最终是要达到自我认知,就是从文化求知和自然探索最终要达到认识自我,认识自我是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追求的终极目标。

       实际上研学最终就是让人成长到最后,能够认知到自我,这才是研学的一个本质。所以我们研学旅行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回归自然为手段,以素质完善为诉求。达到这样一个目标。

       那么研学旅行聚焦于关乎国力的个体素质。所以我曾经提出了六力问题,我们研学旅游核心体系旨在培育完善人的“六力”模型,认知力、创造力、行动力、意志力、领导力和亲和力,这是人的全面成长里最关键的。希望很多的管理者和企业家一起来做这个事情,而且把国际国内的企业家和管理者都融在一起,不断地推出研学的教材。首先要从教材上解决问题,现在教育部提出很多高校都在设研学旅行专业,但是我们访问了很多所高校,其中他们的老师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去教,不知道课程怎么开,所以需要各界推动这个事业。

       那我们看研学旅行是助力全身心的完善和提升,通过户外的一些活动,户外的运动,通过科普、科考、文化体验、人际交流来提升人们的成长。我们提出这样的一个模型,就是研学旅游要伴随全龄段人群的终身成长。我们去寻找知识力量,探索自然的奥妙,探索历史的本源,这是解决我们的认知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研学旅行过程,发现人的潜能,寻找到自我,这个是改变了自我的人生,你可能在一段旅行当中你就悟到了什么东西。你看王阳明悟道的时候在洞里面就悟到了,你有可能在研学的时候就悟到了。所以它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最后来自我实现,达到诗意栖居,旅游的本质就是诗意栖居。因此研学旅行最终要实现的就是诗意栖居,就是要实现自我,这个模型是推进研学旅游从理论上和哲学上能够解决的一个人的成长模型。所以研学旅游是不断自我修行,也是不断挖掘潜能和不断完善人生的过程。站在这样的意义来看,研学旅游的意义非常大,不但要教育小孩,还要教育大人。成人通过旅行还要自我教育,最终我可能领悟到人生。所以“全人教育”也是核心的教育理念。我在很多地方也讲。最后说一下研学旅游需要遵循的几点基本原则。一个是让青少年回到自然中去,以自然为师,是教育质量提升的法宝。就是你必须得回归自然,必须得探索自然,探索人文的本源,历史文化的本源,回到自然当中,你就能够真正地贴近自然和历史文化,这才是我们最根本的东西。第二个原则就是研学旅游的关键在于行动,在主题场景下的深度体验,是提升认知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所以我们看研学旅行关键在于行动,你不是传授知识了,你如果在大自然当中去还在给他们传授知识,即便你传授知识也不是在课堂上,你在真正做研学的时候一定要让他真正动起来,让他在行动中感悟。所以我们一直提倡灌输的知识不是自己的,在行动中感悟到的认知才是自己的,这才是研学另外的一个本质。你的课程设置好还是不好,关键是看你是在传授知识吗,还是在行动当中感悟知识?所以这才是我们成立这个课程的根本。第三个原则是我们要助力研学旅游促进跨文化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人类的互相理解。这是我们倡导的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尤其现在世界划分为两极以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可能有断的危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研学旅游从小孩开始,让他们相互之间有文化认同,有国家的认同,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世界旅游组织的一个使命,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所以明年我们在马来西亚召开世界旅游大会,到时候主席团的成员全部都要参加。其目的就是要让各个国家的企业家、教育家、学者、政府管理人员在一起交流怎么推动这个事业的发展。所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前提,必要条件。如果你从小孩开始,相互之间的文化都是阻断的,你怎么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像香港闹市,台湾人把我们中小学生的课本都改了,你不让小孩从小学起,怎么让他有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第四个原则是通过国际间研学旅游活动的开展,推进国家和地区间研学旅游平衡课堂,实现教育公平。世界这么大,城市发展也不平衡,你要让这么多城市的教育实现公平是很困难的,但是在研学这个自然的课堂上,它能够实现这个教育公平,这才是很重要的。所以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研学旅游是促进国际教育的公平。这也是我们很大的一个理念。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