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瞬间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四川省教育学会研学实践专委会理事长邓达先生发表主旨演讲


3.jpg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四川省教育学会研学实践专委会理事长邓达先生发表主旨演讲


       主题:《教育引擎--研学实践课程建模的思路与方法》


       尊敬的王所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我给大家分享的就一个话题,就是围绕研学实践的核心,就是怎么来建课程。刚才也粗略拜读了王所长研学课程的设计,蛮好的,要求我们12月份也出了一本书,研学实践在中国为中小学生新社会实践路径的探讨,获得了一个社会科学的奖。

       我们主要是从事课程研究,做了很多中小学的一些课程开发、指导。从2020年1月18日,我们成立四川省教育协会研学实践专业委员会,当时也有幸请到王晓燕所长到现场。接下来就是开始了三年的疫情,疫情期间我们也没有完全闲着,搞了一些研究和调研工作,到了一些学校、基地、机构,但是研学因为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基本上都是在构思怎么做。我们也把涉及到研学实践的课程、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机构专业化标准做了研究,也确立了四大标准。我今天主要围绕着课程来说一说。

       我们首先在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是必修课程,把研学旅行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也就是说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的一门国家必修课程。而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国家遴选研学实践基地,把研学名称称为研学实践,所以我们成立四川省教育协会分支机构的时候设立了研学实践机构,是把中小学的课程来看待的,我们也成立了四川省教育协会德育协会,我们主要是从课程的视角来思考我们的研学,怎么走向更加专业,提升我们的卖点。其实我们研学实践教育也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我们省市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核心的就是看它的产品,课程好不好,课程多不多。课程多不多就是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发展、选择,多一些赛道。课程好不好是审视我们的老师团队优不优秀,能不能开发、打造和实施好的产品。我们在研学基地也好、营地也好,我们开设的一些研学实践课程,也是我们一个研学基地、营地实施研学实践教育的重要标志。读得好不好需要看这个产品提供得好不好。

       我主要用图式来说明,这是我多年指导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课程开发,我形成的自己的一个课程模式,怎么来做。我们学校也是这样做的,因为我们的研学基地,甚至营地,来打造我们的研学实践教育课程体系的时候,如果有这样的逻辑和路径来做,我觉得我们的核心产品就够专业,就能够彰显卖点。聚焦的方向就是“文化IP”一个学校一校一品,学校的品牌是什么?反过来讲,我们的研学基地要打造的一个IP是什么?你要深度挖掘它的文化属性,它的在地文化,它的教育文化,研学实践课程的文化。把这个挖掘出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形成我们的文化IP,这样才能够提升我们研学基地的辨识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要知道我们很多有做研学实践教育的场所,它可能是同质化,主题特色不鲜明,大家在同质化的情况下人流量要打折扣,所以怎样来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非常重要。这个一定要去做调研,就是一般假设的就是车程一小时内,时间太长的距离太远的风险要大一些。以成都为例,我们在一小时内就能跑很多地方,有很多研学基地,你就不要搞同质化的建设,怎么样和别人不一样,这是作为四川的分析。第二是要对相关的理论,服务方、学校和他们的文化怎么做一个有机的对接。学校要到我们相应的研学基地来,实施这个课程,它一定要有它的观点。因为学校有自身的研学实践课程,就是课程体系里面有它的定位,它这样的课程到时候怎么去开设,应该选择什么,应该和它的文化是有匹配度的,紧密相关的,所以这个要跟学校取得一些共识,要形成你这个研学基地就是我学校在校外教育的一个场所,所以要调研服务的学校和他们的文化,要形成紧密的关联。同时你要和这个学校已经开设的一些课程有所区分,不能够你们的一些课程在他们的功能室开展的同质化,学校里面有小的种植园你也搞个种植那不行,所以不能搞同质化,这个也需要去调研,慢慢地形成我们要树立这个基地的文化,特殊的点是什么,形成我们的文化IP。这个文化IP要通过我们的一些理念来宣传,要形成我们教育理论的前沿性。如果你这个研学基地文化教育理念很模糊,那么可能家长会觉得不行,学校也觉得不行。所以这个理念一定要有前沿性,能够支撑你的文化IP。那么理念从哪里来呢?从我们的核心价值里面来,那么核心价值从哪里来?就是我们这个基地,要让孩子到我们这里来进行研学实践教育,我的价值取向是什么?价值取向不能够简单地自上而下,有的专家提一提,我是经营者我自己来随便搞堂课,别人不一定认同你,他不认同就不一定来购买你的课程和服务。所以一定要把相关利益者,学生的、家长的、学校的,甚至当地的一些教育主管部门或者是旅行机构,一起来梳理。就是我们要把这个研学基地的课程,或者什么样的课程才是好的,用价值词来表达。所以把研学基地相关教育的一些要素,我们在学校一般都是8-12个要素,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什么样的校长是好校长,什么样的课程,什么样的环境等等,把相关的一些要素提出来,用价值词来表达。表达以后就是相关利益者商量,具体分析,把它换成同义词,再从数学的角度搞频度分析,最大的频度是什么,最大的频度就是价值公约数,就是我们最认同的,我们以后这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应该有什么样的育人价值。这是我们的核心东西,这个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样的核心价值认同我们往哪里去呢?有了这样的核心价值认同再进行挖掘价值的内容,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理念,来支撑我们的IP,给它戴一个文化帽子,便于我们好宣传。这样我们的核心价值是自下而上的,是求得最大认同的,然后我们的核心理念是价值的认同生长出来的,最后能够支撑得起我们的文化IP。这是一个逻辑自洽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开发这些课程,究竟要把孩子们带到哪里去?就是育人目标。我们要避免一个问题,就是搞旅游的很容易游一次下次不来了。而我们学校一个小孩要来六年,初中学校孩子要去上三年,如果我们辛辛苦苦打造一个研学教育基地,投资上千上亿,如果只来一次下次不来了,那你就很难收回成本。所以要考虑到我们的课程,比如服务小学、初中、高中这七个年级的目标是什么,小学来这里几次把他培养成什么,初中来几次把他培养成什么,依此类推。就要有一个育人目标,我们在这里,小学接触两次三次他的阶梯目标要有,要细化为核心素养,最后通过到我们这里来,一天也好,五天也好的研学,实践教育,我们的课程要长出一个相应的品格或者关键能力,这是可以检测的。所以我们后面要有评价。有了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细化的东西,这个核心素养是可以检测和评价的,究竟我们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去,长出这些品德没有,最后家长认不认同,他买不买单是非常关键的。然后再来通过我们的核心素养,展开我们的课程领域,分成具体的课程模块和课程门类,形成我们的课程体系,最后通过活动来实施。很多研学基地非常粗陋,不能说专业化,他不知道怎么去做课程,和学校的课程要求简直不一样。而我们的研学实践本身课程的要求因为是研究性学习,对一个实践活动要素要求是很高的,是学校满足不了的,所以它本来课程的定位和品质是很高的,而我们现实是当春秋游,很低,就是一次散乱的,没有目的计划的活动,开展就行了,学校也这样认识,我们也这样准备,这种low的水平层次再开展下去一定是没有前途的。就像我们的学校一样,如果没有良好的课程、多样化的课程,它一定不是一个好学校,家长也不会认可,也不会选择。所以我们要纵向地支撑我们的IP,才能让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因为课程的吸引力,再加上产品来吸引我们的学校,最终要家长买单。但是光有这个东西也是不行的,因为这个东西可以外包,专业机构来做,最终你要去实施,所以要有你队伍的打造。省教育厅说我们研学实践的老师应该有中小学教师这个证,这本来就很难拿,所以很多其他人来参与来实施,但是他不懂课程内在的机理他实施不好,他只能有一些简单的安全员的工作或者简单的训练活动的实施,可能他的育人性、团队性体现不出来。所以队伍建设我觉得路还很长远,尽管我们的人事部有研学技能导师,他的教育属性是不够的,他是作为一个行业老师来做。所以要怎么样回归到教育的本意上思考,教师可以专兼职结合,怎么样吸引一些在校在岗的中小学老师一起来做这个事情,建立一个共享的师资库,这个可能更可行,而且还节约成本。我们整个有六所高职高专,包括成都的纺织高专就有专门培养研学专业,他们的学生相对来说就比较专业了,是可以聘请的。

       再就是一个质量保证,我们的质量内控。你整个的安全制度,教学制度和管理上,要保证质量,按照预定的课程目标能够实现,就要做好内控,内部风险管控。这一套做出来,如果一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能做出来是很不错的。

       接下来我简单地展示一下我们的课程标准。因为时间关系,我只是把结构给大家说一下,因为前面也发布过,至少我们有一个相对专业性的。因为只要从事教育,跟教育有关就必须要去理解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要有相应的课程引导力。所以我们主要是把课程标准和宣讲,因为我们是四川省教育协会,所以我们是针对四川的中小学研学实践课程,相应的政策依据不说了,我们说一下它的基本结构。第一部分是导论,说明了它的背景。还有一些规范性的术语、格式。还有研学实践,就是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的综合实践的新的样态,它是要求必须开展的。那么课程标准是我们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有课程的性质,是必修课,必须要修的国家课程。然后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建议。课程性质,前面已经说了是必修的,纳入我们的教学计划,但是它有实践性,而且有校外实施,不能在校内,而且有整合性,还有开放性。然后课程的定位,它是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而且一般是小学4-6年级,初中1-2年级,高中1-2年级,所以是7个年级,在校期间不能开展,很多是借研学实践的名在开展旅行活动,所以学校承担不了这个责任,因为它不是学校的课。然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实情境,新课程,包括义务教育新课标都强调了学生的学习在情境化、普及化的过程中去落实,这个情境是真实的,引导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前提是要有真实的问题产生,以小组的方式合作进行。还重在高阶思维的培养。课程设计的原则,开放性、整合性、体验性、生活性。它和劳动教育不一样的是,它的体验性可能是欣赏的层面多一点,劳动教育是要动手处理,它有点差异。所以我们以劳动主题来开展研学实践是最好的一种结合,因为劳动教育没有收费的政策依据。我们的课程标准有总的目标和相应的内容,然后学校的目标要分学段,具体化的阶段性的目标,要搞明白你的服务对象是谁,是哪一个学段,无论是前学段还是泛研学,是成人的亲子游的都纳入,那么你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是按照要求来做的,小学到高二7个年级有具体的目标内容。然后课程的结构,这里要有核心素养目标,这是可以落地的,很多研学基地不知道。还有学科整合,我们现在说跨学科,新课标里谈到跨学科融合这种课程是最好的,尤其在小学我们也在做科技融合课程,我们把幼小衔接到小学的第一第二第三学段全覆盖。因为研学要准备事前、事中、事后有几个阶段,这个大家都比较清楚。最后是主题,我们按照相关的政策要求,有些具体的主题,要因地制宜。其实成都就是一个很好的研学实践教育的目的地,有很多这样的主题。课程建设也涉及到多个主体,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来做。然后学材、教材、读本,操作守则的建设很多机构也做,我觉得是不现实的,一个研学教育实践一个基地来做,最后做不出来什么东西,你的IP树立不起来的。最后是实施,我们有方案,具体怎么教怎么评,还有成果梳理,还有跟踪,你要让我们的孩子整个小学三年都要来,初中要来,高中要来,要建一个成长档案,和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结合起来。最后是评价,我们会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里面去。我们的评价不光有过程性的,也有结果性的,甚至还有增值性的评价,孩子出去了,心理健康就好了,就不抑郁了。

       总之,我们研学实践教育,教育和旅游有关联,但是它的产品更多的是一种课程产品,如果我们把课程做得有深度了,专业了,那么我们的卖点就出来了。而且就像学校要持续地立足基地,来建一个系统的阶梯化的课程体系,然后塑造我们的文化IP,增加我们的辨识度、美誉度,提升我们的影响力,我想我们的研学实践在基地就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因为研学实践要以基地为王,基地又以课程为王,所以我们希望也祝愿研学事业能够通过相关的研学教育实践基地、营地、机构、学校的大力参与、社会、政府的支持做得越来越好,我们也是一个内循环经济的具体方式。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交流这些,感谢各位。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