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晆依凡先生发表主旨演讲
谢谢主持人,谢谢主办方的邀请。刚才几位老师讲得非常好,我从宏观的角度来谈一下。我觉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它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因为我们高等教育的时空发生了巨变。从空间概念、地缘政治带来的国与国的竞争,政治关系的改变,等等。从时间概念,我们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对我们大学的挑战是最严峻的。
我跟大家分享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从工具运用到思维引领的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之于大学的挑战,以及人工智能时代大学应该如何创新发展。
我们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但是每次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新知识尤其是高新技术增量超过人类想象力,但是学校教育,包括大学教育的变化,并非凸显。马上可能有第五次工业革命要出现,因为它是强人工智能,而不是一般的人工智能,这样一个特色的智能化人类社会的新文明即将到来。待会儿我会讲强人工智能是什么概念。
第一个问题,从人工智能运用到思维方式变革为引领的人工智能的变化。人工智能是研究和开发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慧及能力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应用系统的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领域。人工智能的问世是1956年,是多学科相关领域交叉融合研究的成果,在达特茅斯会议上,研究智能模拟、神经网络、控制论、信息论等不同领域的计算机顶尖专家聚集一堂,讨论了上述学科领域融为一体的可能性并将其命名为人工智能。由于各学科无论在研究范式还是理论框架及研究路径上各执己见,导致人工智能在发展起始阶段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1965年人工智能概念才被科技界共同接受。它经历了三大阶段,早期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具有强烈的工具性,是作为工具出现的。第二,它具有学科意义,人工智能变成了一种理论,这个理论上升到一种学科。如果我们把智能技术仅作为一个工具去发展,这必然是有限的,惟有将它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理论方法等整合为一体,形成研究对象明确、研究方法独特、理论体系严谨的一门学科,人工智能之于大学的影响才会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随着学科发展,人工智能在技术理论方面不断发展,从而产生了与其他学科交融,人工智能可以与任何学科交叉融合,生成为一个新的交叉学科。人工智能的能量就扩大了,影响就更深远了。第三阶段,引领了知识创新,人工智能成为一种思维的方式,就是我们在任何学科的工作中,要把人工智能的这样一种思维模式,来看我们学校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思维改变了我们对知识的看法,人工智能成为知识创新的重要途径,人工智能为人类想象力带来无限的空间。人工智能的发展中,无论人工智能作为技术工具、学科理论还是思维方法,它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均产生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不能忽视的影响。
第二,人工智能之于大学的挑战。既然人工智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人工智能之于大学究竟有什么挑战?如果我们不认识到挑战是什么,我们无法做出正确的应对。人工智能无论是作为高新制式,还是新兴学科,还是作为高新技术的出现,为大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融合创造了条件,也带来了新挑战,惟有对挑战有明晰的认识后,大学才能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进步,选择符合逻辑的针对性的创新发展的应对。人工智能对大学有三大挑战,第一,人工智能时代对传统大型观念提出了挑战,我们有什么样的大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大学行动,大学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就是每逢人类社会巨变都能准确把握时代变迁带来的观念挑战。人工智能时代亦然,大学观念受到的挑战必须率先有所认识并予以积极回应。包括对于大学观念的挑战,包括人工智能时代对传统大学观提出的挑战。人工智能导致知识增长加速的影响,大学处在不进则退的时代急流中,如果缺失敏感性,继续沉醉于知识灯塔的角色,大学之于社会的知识生产及传播的贡献的不可替代性就会衰微,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承担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的形式多样的新大学将不可阻挡的应运而生,大学必须做好应对。接受大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的同时,人工智能带来新思维、新观念、新技术,引领和推动了大学的创新发展。人工智能时代对大学的知识观提出了挑战,传授知识是传统大学的基本职能,人工智能时代对知识多寡是个体智慧和能力体现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人的能力体现在知识创造中。人工智能时代,对大学的知识多寡提出了挑战。创新能力是大学必须要做的,对大学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大学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知识观。斯坦福大学率先在《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倡导,必须根本改变传统大学教育先知识后能力的人才培养逻辑,反转为“先能力后知识”强调能力培养是大学本科学习的基础。人工智能时代对大学人才观提出挑战,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一如既往是大学的核心使命,但是大学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人工智能加速了人类社会从知识轴心、能力轴心向想象力轴心、创新力轴心转变,GPT4出现已经实现了人类智慧难以企及的极短时间的变化。大学应该培养什么人才,这已经是无法回避的时代新命题。大学的人才观,对人才的认识必须发生变化,因此去做出人才培养目标的充盈选择,重构人才培养目标。人工智能时代,很多行业都会取代。昨天看到的新形势,人工智能跟我们的医生相比,它至少不输于医生。人工智能时代之于大学知识创新的挑战,知识创新是大学的重要职能,在知识创新的维度上,大学遇到人工智能的挑战主要体现在知识生产和学科建构模式以及科技伦理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将挑战现有的知识生产模型,现在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范式的第三次转移,第三次转移是多学科奔涌而来的,是一种涌现,这种多学科交叉融合,涌现出许许多多新学科。知识生产的内在复杂性使大学的科学研究难以遵循任何单一的知识生产模型进行知识生产,不同知识生产模型的共生和融合势不可当,由强人工智能出其不意取代大学实现对自然世界的认知探索,不仅会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而且对大学知识创新职能本身也是一个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将改变现有学科建构逻辑。学科建构的维度上,传统学科、跨学科、多学科和融合学科的发展模式必须重新思考。首先传统学科的研究范式将会受到人类人工智能模式的挑战,人文社科的学术创新基于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及经验提出了反思,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归纳能力上比人更加具有优势,这是人文社科前沿研究与创新面临的巨大挑战,科学技术、学科领域也一样。人工智能对内部建构和边界尚不清楚的学科而言,其发展可能会受到智能技术带来的融合性干扰,因为学科间难以找到明确的边界,学科建设将遭受到学科本体与智能技术的双重挑战。人工智能导致人工智能+的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具有无限可能性。人工智能快速发展需要科技伦理的引领和控制,总书记在互联网大会上也专门强调,科学技术具有建设,也具有审判、伤害世界的双重属性。人工智能技术一样,在科学伦理的维度上,智能技术的非人属性及法律地位必须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营造人机共生的新型知识创造环境。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人工智能不加限制的生产大量信息,难免会使虚构甚至错误的内容混杂其中,一旦这种错误快速扩散,将会带来严重的灾难。现在人工智能是人类所控的,因为它现在处在算法智能,人工智能处在人工编程的状态,一旦由可控算法、编程升级为不可控的编程,变成通用智能,模拟人类,就是变成硅基人类,它可能战胜真实的人类,也就是我们讲的碳基人类,这种可能性是一定存在的。正因为如此,霍金说人类创造了可以毁灭世界的人工智能,但至今无能力避免这个难题。要避免,唯一的办法就是用逻辑和理性来控制,理性就是伦理。人工智能之于大学人才撇样的挑战,包括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提出了新要求,许多工作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甚至于有一种说法,教师也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替代。人工智能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提出了新要求。过去我们强调知识系统性,谁学富五车谁最好,没有知识积淀就不可能有创新,现在反过来了,颠覆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能力优先,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为了这个设计的。我们怎么重新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这也是人工智能时代给我们提的要求。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创新每年的应对逻辑。二十大报告讲,创新对民族伟大复兴、构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快学校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大学惟有通过创新来保持不竭的发展动力,这种创新也是基于三大挑战来提出的。大学必须要理论创新,作出新的价值选择。理念具有先于行动、引领行动的作用。大学是理性成熟的社会组织,其如何行动及其行动的结果很大程度是所持理念预先决定的。理念创新是大学创新发展的价值前提及认识基础。大学必须强化引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使命定位和价值理性。大学必须营造有利于人类科学技术创新的环境氛围,也就是文化理性。大学还要寻找面向社会与时俱进更加开放的一个治理体系。第二个应对逻辑,人工智能予以大学知识创新的学科建构逻辑,我们不能以传统的观念来看学科。大学之于传统学科发展的逻辑起点在于高深知识探索和问题的发现及解决,高深源于求知,问题来源于社会实践,两者均来源于经验归纳、实践证明、理论推演。人工智能不仅予以了大学认识世界新的视角,也予以了大学知识创新的学科建构逻辑。智能理念赋予了传统学科拓展新的学术思维,智能理论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创新逻辑。历次科技革命的发生,都是学科高度分化和高度融合的结果。大学必须在加强多学科的交流中强化潜在新学科创生的敏感性,以学科融合的认识视角、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去促进有利于知识创新的学科建设。第三,人工智能时代,解决问题的快速迭代,实现了传统概念的超越。学科作为一个有建制的学术平台,并非凭空而来,随着社会发展,提出新问题的不断增多,以及具有共性的问题被大学高度关注的同时,这些问题就可能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当这个领域被人们确定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并提出相对合理的理论解释,找到卓有成效的研究范式和方法途径,一个学科就逐渐生成,人工智能时代在加速新问题涌现及其解决的同时,也加速了旧问题、旧研究范式及旧研究方法途径的淘汰,从而制定了不同传统学科概念的新学科的发展。人工智能予以人才撇样模式创新的实践逻辑。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大学在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上有两个着力点,一是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二是重视人工智能理论据方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工智能理论及其思维方式、智能技术的极大丰富与成熟,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出了理论的紧迫性,也提出了实践的可行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第一是要针对人工智能未来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如果以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变化,培养的人才也无法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针对人工智能未来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里面有很多因素。人工智能时代,不是对人才培养体系的某一个要素创新,而是全体系的要素都要进行创新。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需要建立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具有灵活性的人才培养制度,将智能素养的培养作为通识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帮助学生通过对人工智能原理了解和技术工具的应用,为未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认识基础和能力。第三是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实践。我们要自觉把人工智能技术和手段用于人才培养,因为我们已经处在Wifi+高等教育,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时代,在这样的特殊时代,我们在很短时间要拿到我们的知识,在极其短的时间处理我们需要的知识,这样对我们人才培养模式就要进行更新换代。
谢谢,我就跟大家分享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