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博鳌亚洲论坛高级顾问、亚洲教育论坛荣誉秘书长、欧美同学会留加分会会长姚望先生作主旨报告
报告题目:《充分发挥海归人才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要作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们在亚洲教育论坛再次见面了,非常高兴。刚才杜部长讲到了教育强国战略,杨部长讲到了我们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我们的英国同行讲到了在牛津大学,从100多个留学生到现在2000多留学生,这只是在校的,实际上毕业总数大大的超过这个数字,因此我想到了教育强国有一支重要的力量,那就是我们的海归人才。所以我想今天就海归人才的一些情况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把我的想法和体会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首先我觉得海归人才是我们整体人才重要的组成部分。上个月,习总书记参加了欧美同学会,在11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发了贺信,王沪宁主席正式参加了我们的大会,并做了演讲,对欧美同学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肯定,其中很大的篇幅就是对于海归人才的重视。海归人才的整个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给了很大的支持,同时,国际社会的教育资源也很好的注入到了我们的海归人才的培养中。在人才的培养当中,尤其是在一些尖端科学和尖端技术方面,我们在国际的顶尖学习领域中,确实受到了很多的很好的教育,把很多高科技的人才交流和技术交流做了很好的铺垫,为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样更好的认识海归人才和更好的发挥海归人才的优势呢?海归人才和国内的知识分子基本上是相同的,但也确实有不同,我觉得主要有三点不同,一个就是我们的海归人才他们有切身的国外生活经验,应该更熟悉两种社会主义之间的差异。他们生活在海外的一些著名的大学,居住在当地的居民社区当中,和那里的很多人有着很密切的交流交往,形成了很多的国际朋友,因此,有非常深厚的国际之间的、朋友之间的友情,这种友情往往是我们国内知识分子短期出国或者短期的学术交流所不具备的。同时,由于他们能够近距离的、长时间稳定的在国外学习,因此对国外的高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就有着更好的途径和条件。所以这三个重要的特点,确实是显示了海归人才和国内人才相对不太一样的地方。
由于不太相同的教育背景和生活背景,所以形成了三个主要的思维特点,就是他们对国际社会,特别是对发达国家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但是坦率的说,对中国,对我们国内很多情况却相对的生疏。特别是我们很多小海归,比如说有一些初中就出去了,有一些高中就出去了,坦白的说,对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很多现象就不太了解,比如说我有个侄子从国外留学回来,他那天突然问我全国政协是怎么回事,他觉得政协是一个他很生疏、不太熟悉的一个政治机构。比如说有很多海归问我,国内的财务制度为什么和国外有这么大的差别等等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国内的很多情况确实有不太熟悉的地方,同时,他们的思维特点就是对国际之间的民间交往、民间友谊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他们和民间交往,他们的老师、同学,他们所居住的房子的主人等等,这些家庭都有很亲密的关系。但是他们对民间的这种友谊和国际之间、国家之间的利益的竞争,往往感受就不是很深,他们把民间友谊和国家利益竞争之间的关系的处理往往会感到有一些迷惑。比如说他们觉得这个国家的人民他们对我很好,可是他们的政府为什么又那样做了,有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困惑。还有就是他们对高新技术和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但对于文科和社会科学了解相对浮浅,前面的引言当中的数据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海归人士主要学习的是自然科学,我们现在出去学习社会科学的相对比较少。所以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交往,对自然科学的掌握,相对就比较多一些,而对社会科学的了解就比较弱一些,这也是海归很明显的特点。那么他们学成回国了,现在回国的比例越来越高,回来的人数越来越多,回来以后,确实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说不太擅长政府关系,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是小政府大社会,而在中国是大政府,政府管的事情比较多,管的比较细,这种情况下,怎么样和政府打交道,中外政府之间的管理差异和文化差异,确实是很多我们海归回来以后感觉到不太适应的地方。那么第二个就是不太擅长企业文化,中国的企业和西方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在运营方式、盈利方式、创新方式等等方面,确实有着很大的文化差异。这个文化差异不是短期内形成的,而是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当中形成的,这种情况下,怎么样适应中外企业之间的差异,就形成了对很多海归人才回来以后的一些困惑。第三个是不太擅长社会交际,中国是一个庞大的人情社会,人际交往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学术交流当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西方发达国家他们的文明传统在人际交往领域和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不同的交往方式,人际交往的这种技巧技能,确实对我们的海归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们回来以后要想创业,想成就自己的事业,学了很多的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回到中国以后怎么办,怎么发挥作用,他们又面临着哪些困难呢,第一个叫做有技术没资金。他们在国外有很好的实验室设备的情况下,创造了很多新的科学技术的产品,有的还把自己的专利带回来。但是任何一个科技成果要转化成生产力,要真正的进入市场,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我们的海归朋友们往往找不到钱、拿不到钱,这是对他们而言一个大的困惑。第二个就是有公司没团队,因为我们现在的公司制度是比较开放的,所以他们回来成立一个公司很容易,但是他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团队,一个真正能够把公司运营起来的团队,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个过程中,他们往往会缺乏管理人才,缺乏营销人才,他们的公司也往往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这又是他们的一大困惑。还有第三个就是有产品没市场,有一些海归人才是带着科学技术回来的,有一些则是带着现成的产品回来的,这些产品很好,都是国际领先的很好的产品。但是如何打开中国的市场呢,这些产品是否适合中国的市场需求,在中国有没有销路,有没有渠道,怎么样找到这些销路和渠道,真正把产品变成赚的钱,回到自己的账本上,这又是他们很难的事情。因为他们对本土的市场缺乏了解,而且缺乏创业指导,产品孵化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海归人才回国以后,他们创业确实碰到了很多类似这样的问题。
因此,对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对我们的教育家,对我们所有的这些合作伙伴们就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需求。一个是希望信息畅通,就是能够保证他们在回国以后,有更加畅通的、继续了解国外最新动态、最新科技成果、最新市场的信息,能够在他所经营或者创业的那个领域当中,保持一个领先的地位,这是非常重要的。国内往往有一些信息方面的流畅程度还不如我们很多发达国家,再一个就是要求给他们提供往来更加方便的保障。他们的签证、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居住方便,以及交通的便捷。特别遗憾的是,前3年因为疫情的影响,交通便捷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使得我们很多的海归人才感觉到非常不方便,那么现在好了,疫情过后,整个在恢复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往来的方面,保证他们的自由往来、往来通畅甚至是往来便宜,这些方面也要尽可能的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同时要落地通顺,也就是说当他们回国创业的时候,怎么样落地,落在哪里,家乡、大城市、沿海、沿边,他们有很多的选择,哪里的政策好,哪里的文化比较相融,哪里的海归喜欢扎堆,哪里的海归比较多,所以最近欧美同学会在全国推十个海归创业园,希望给他们更适应的环境,更好的落地,同时我们组织了五个海归创业指导中心,帮助他们更好的、迅速的融入中国市场,迅速的扎根在祖国的土地上。
加强海归人才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个是加强国情教育,引导海归人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海归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越出国越爱国,他们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为祖国做贡献。但是因为他们长期一段时间内,脱离了国内的生活,所以对于国内的发展、国内的变化,国内的国情相对了解的比较少,因此要对海归人才加强国情教育,显得非常重要,让他们迅速的融入这个社会,了解这个社会,知道在这片热土上该如何去努力,非常重要。同时,要尽快的帮助他们扎根在这个社会,让他们回到国内以后感觉到这确实是我的家,这确实是我可以深深扎根同时积极创业的地方。要为他们创造更加熟悉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市场环境,给他们更多的资讯,给他们更多的帮助。比如说现在在北京的郊区,中关村就创造了海归创业园,在这里面海归入驻、海归注册公司,包括海归家属的工作,孩子们的上学,都会提供相应的帮助,这些做法都非常好,能够让海归迅速的扎根,能够迅速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家庭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说子女教育,还有父母的赡养这样的一些问题,很多地方现在在这些方面已经为我们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比如说专门为他们的配偶安排工作,随海归一起落户到某个城市,解决户口问题,有的地方甚至为海归提供了廉价的住房、租房甚至是廉价购买的房屋,政府给予补贴和帮助,这样使海归们能够很快的安下心来,首先搞好生活,再开始工作。
所以这样的一些努力都会使得海归人才更好的、迅速的发挥他们的作用,而且真正的使我们的海归人才和广大知识分子、广大人才,各方面的人才一起共同努力奋斗,为我们国家建设的更美好做出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