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活动背景 关于年会 年会日程 与会嘉宾 合作计划 参会指南 关于我们 图文报道 媒体聚焦 English
图文报道
花絮与合影
参观考察
新闻吹风会
晚宴
闭幕式
生命艺术教育论坛
科普教育创新论坛
互联网+教育论坛
创意创新创业论坛
幼儿健康体育论坛
国际职教创新论坛
开幕式暨全体大会
 
图文报道 > 科普教育创新论坛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知识就是力量》出版社社长郭晶演讲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知识就是力量》出版社社长郭晶发布演讲


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其实刚才在开场的时候我们主持人欧馆长特别提到了一些新媒体的趋势,然后特别提到了微信、微博。下面,我想用15分钟的时间和大家交流一个很传统的,或者是有着比较悠久历史的一本科普期刊,它是和新媒体怎么样来结合的,以这样的一个案例和大家来分享。

为了更好的控制时间,我打算用排练计时的方式和大家分享。《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它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传统的期刊呢?这是一本创刊于1956年,到今年正好是它的60周年,非常特殊的日子,我们也正在筹备它的60周年的主题纪念会,也是在这个月21日,就是在欧馆长他们的宝地,在中国科技馆会召开这样一次主题的纪念活动,到时候现场会有四五百的老师和孩子和我们一起共同来庆祝和见证《知识就是力量》杂志60年的风雨历程。这本期刊由科学普及出版社主办的科普图文月刊。

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杂志呢?《知识就是力量》从“向科学进军”的征程中走来,在“科学的春天”里耕耘浇灌,迎着“创新驱动发展的”春风,在科普信息化大潮中,在媒体融合发展中扬帆启航的科普期刊。《知识就是力量》的全媒体就是以《知识就是力量》纸刊为基础,多语种共通,同时搭建微平台、网站、线上线下科普活动互动联动的这样一个科普知识的全媒体平台。

全媒体的搭建我们进行了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融合,不是简单的纸刊的数字化,这个融合我们在内容组织上、传播形式上、创意经营方式上,乃至技术手段上,这些技术要素的环节都进行了融合,形成了《知识就是力量》所只有的一些融合创造、融合传播和融合盈利的模式。

我们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创新呢?从它的期刊的属性来说,它面向读者,首先要进行的是内容资源的融合。我们在做多版本多刊联动的时候,就是通过把科普的专家资源、内容资源和活动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了在它适合移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的内容库、人才库和渠道库,这个就为我们的内容融合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进行多版本和多刊的联动。这是我随便拿的一期杂志,现在每一期的纸刊都会配套盲文版,也有藏文版,我们在微博、微信平台上还有其他的版本,我们还在互联网上推出了数字版的英文的精华版。

在内容融合的时候,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思路呢?就是借助成熟的数字出版平台,实现新媒体多形态阅读。其实从国内这边比较大的数字出版平台,无非是小米多看阅读平台、中国知网、百度知道、微信平台等这样的一些移动互联网平台,我们已经搭建了比较成熟的《知识就是力量》新媒体多业态的阅读形态,并且取得非常好的传播效果。新媒体的多形态的阅读它不是简单的数字化,你要用适合移动互联网传播的方式去改造你的内容,比如说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微刊的方式,甚至还建了自己的微电台,通过更好的一些多种媒体的形式进行内容的整合传播。

这就是我们所搭建的这样一个新媒体多形态阅读的示意图,取得的效果我们仅以2015年的年底时候一些数据和大家分享。我们的移动端这样的下载量年下载已经达到70万册,它在全国所有期刊排行里我们进到了第74位,这对于科普期刊来说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而且在高校阅读里排到第29位,在海外阅读也达到了28位。一些移动端的产品在上线的第一周就能达到周下载量突破2万次的效果。从这样就可以看你的纸刊的内容其实是非常有希望的,如果你能够跟新媒体的表达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会得到广泛的传播。

为什么传统的媒体和新媒体能够融合起来呢?我们进行了杂志社的再造,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传统的杂志如果作为月刊它的工作周期是按月来算的,但是新媒体它是按天算的,甚至按小时来算的,这样一个传统的杂志社按月来运转的这个周期,你的流程怎么能够把它变成按天,甚至按小时来去进行反应,这个就是《知识就是力量》杂志设三年之内不断磨合和改造的,可以说我们现在已经完全建立了一套适合新媒体的流程,而且能够和传统的媒体很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子才能保证我的全媒体平台在纸刊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的搭建起来。

流程的改造完成了以后,使得我们作为一个杂志媒体,不再像传统的期刊那样,我们按月才发声,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对于一些科学事件,对于一些谣言,对于一些真相能够进行第一时间的发声,而且能够进行深入的解读。因为它是中国科协主管的期刊,我们和全国的协会、科研机构都形成了良好的互动,用《知识就是力量》的这个平台对于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些关键的话题进行传播,比如说沙尘暴、食品安全、转基金,包括埃博拉等等这样一些关键的事件,《知识就是力量》能够第一时间发声。我们也创造了很多的单偏阅读量破千万的内容传播上的不能说是奇迹,但是也是不错的传播效果,而且还引起了有明星的参与,包括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大媒体官方的联动。

我们完成了流程的再造,进行了内容资源有机的整合以后,我们搭建了微平台。通过微平台做什么呢?因为我们在做青少年的科普阅读,我们就要建立这样的圈子,我们通过建立一个培养智力的科学圈来去锁定我们这样的一个人群,这个科学圈的建立就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我们怎么去吸引大家的持续的关注,我认为真的很简单,就是我们设定热点环体,通过微信微博联动,大家可以从热点话题可以看出来,我们通过特别的日子,比如说世界微笑日,国际博物馆日,甚至防灾减灾日,世界环境日,我们进行传播。设定的这个环体大家可以看看这个数据,24小时之内达到2亿、3亿的阅读量应该说是非常好的传播效果,这个我们做到了。说明我们在建科学圈的时候,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它起作用了,它很好的传播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内容,增加了用户的黏性。

在移动端的传播方面,我们还有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和移动的一些新闻客户端的结合。从这些新闻客户端已有的,比如说腾讯新闻,大家经常看的今日头条搜狐新闻,这是国内排行在前的最大的新闻客户端,我全部设置了《知识就是力量》的专区,进行内容定制和精准的推送。现在从传播的效果来说是非常好,由杂志社会策划和制作的科普内容每周至少一次会登上新闻客户端的头条和首页置。

这是今日头条的媒体排行榜,《知识就是力量》上了很多次榜,这是我们有一次登上了版首,我们超过了《知音》这样的期刊。我们还有第三位,还有第五位,这都是我们周榜的截图。为了持续的进行这个传播,因为作为媒体的话,它的属性就是提供内容,进行联动传播。我们在联动传播上面,我们建立了移动互联网的科学传播的响应机制,所有的60家主流媒体都已经和《知识就是力量》形成了联动传播,就是当我们遇到一个事件的时候我们进行权威发声,大家共同来推动一个事情。我们还在评选优秀的科普机构、科普媒体、科普平台等等,把这样一些专家、团队聚集在这个平台上。

既然《知识就是力量》作为一个面向青少年的期刊,它的主推的群体对于孩子来说用户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设置了互动的方式,比如说我们在纸刊上印了一些二维码,可以扫描,进行扩展性的阅读。比如说微信公众号、微博、微电台,很多孩子都在电台上可以问问题,然后他还可以讲故事,然后他还可以听故事,因为我们会请专家来给他进行科学解答以后,然后放到微电台上来听。这是我们通过很多线上线下联动的互动活动,取得了很好的这样一个联动的效果。

这是一些数据,很多人都问我现在纸刊下滑这么厉害,你还做全媒体平台,还用各种各样的媒体来分流你的读者群,这不是找死吗。但是我觉得从我们现在的实践的效果来说,传统媒体当你和新媒体找到一种很好的融合的方式的时候,它是1+1>2的效果,我们纸刊的销量在持续增长,现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已经5倍以上纸刊订阅量的增长。通过新媒体年下载量70万,我们在移动平台上持续的发文,我们的粉丝已经达到35万,这是两年多的时间。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我们把一些参与的人群达到2亿6820万,总传播人次6亿。我们和大家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会议现场速记整理而成)


中国未来研究会科幻艺术分会会长郑军发表演讲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董仁威发表演讲
 
  特别鸣谢
 

版权所有 © 亚洲教育北京论坛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院 世纪经贸大厦A座1009-1010室
电 话:86(10)68909380 传 真:86(10)68909380
E-mail: Office@asia-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