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上半场:创意、创新人才教育的未来挑战主持人:正如我们期待的那样,创意创新创业会给我们带来从生命的底层的那种关照,那种我们可能和——我认为那叫非创意的生活不一样的东西,那就是发自生命内在的冲动去做一些事情。我们的主题发言环节完了之后,接下来将进入对话环节,我相信将会有更多精彩的内容会为我们的论坛带来更多的信息。有请咱们的前四位,穆罕默德·罗智、周满生、叶文梓、贾文山先生,是咱们前四位的对话嘉宾,请移步上台。我们因为是9位嘉宾,下面的第二环节是5位,咱们今天的这个话题是这样,就是创意、创新人才教育的未来挑战。对话方式是这样,我会分两个环节,大家有两个循环,第一个循环上请各自把您对这个话题,您研究中您认为最重要的问题,为我们在座的代表们提出来,也是您思考最多的,同时也是一个自我介绍。第二个环节,会就我们之前在第一环节中大家提的这些问题,我们再进行一轮脑筋激荡。还有一个环节我先不说,那叫第三个环节,得留一点噱头,让大家脑筋急转弯,给大家出一点难题。咱们的创意创新创业,实际上在这个对话当中,把这三个词也有这么一个任务,要把这三个词,您对这三个词的区别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从您的这个可以说是专业的角度来给出一个答案。咱们正式开始我们今天的对话,我们的这个顺序我想这样,先请咱们的周满生先生,因为您是专门研究高校人才和跨国企业的,在这个方面您有着专题研究。这个话题我们也觉得特别的有代表性,所以从您开始,为我们来介绍您的研究和您提出一个在这个话题下的关键问题,大家掌声欢迎。 周满生:首先我刚才听了台湾的邓鸿吉先生讲了他的发明经历,和他对创意教育的深刻的理解,我确实像苏先生一样受到了启发和感动。因为我昨天已经在职教论坛做了一个发言,主要就是说,因为我们高等教育既担负着精英人才的任务,同时又要倡导大众教育。大众教育就是要强调培养技能型、实干型的人才,当然也离不开要培养人的创新思维。我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国家的宏观教育政策和比较教育研究,就是研究国外的重大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有哪些为我们国家教育改革能够起到借鉴作用的。因为毕竟我们是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部门和政策咨询部门,是一个智库。一方面向专家们学习研究国内外培养创新人才的经验,另外是研究大学和跨国公司的研究,我们一般是产学院或者是校企合作,在现在的这个时代,特别要研究跨国公司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有哪些内在的联系,这是我做的一些研究。但是我们今天这个主题是“三创”,创意创新创业,当然是和人才培养、人才使用,包括吸引人才等等一系列非常重大的关系。刚才苏先生说了你谈谈对于创意的理解或者是创新概念的理解,创意创新创业,三者之间是互相密切联系又有着比较大的区别。今天主要是谈创意,我个人理解创意就是对现代存在的事物理解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新的抽象思维和一种行为的潜能。实际上就是头脑中创造性的一种构想,它的重点在于什么呢?就是个性化的教育,重点在于异同。学生孩子的想法一定要和别人不一样,我们通过教育特别要强调个性化的教育来培养学生创意的理念和行为。我们这里引用约翰·霍金斯的概念,另外一个是托马斯,他写了一本书叫《地球是平的》,他有一个观点,提了一个公式,叫CQ大于EQ+IQ,CQ就是好奇心,EQ是情商,然后还有智商,他认为好奇心的指数是大于情商加智商的,这个就是要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邓鸿吉讲了他最开始把电视机拆了,首先要有好奇心,然后才激发起对这个思维的重大的变化,然后这里面就产生了很多的点子。从这个点子里面就演化成为了创意,苏彤说要谈一下未来我们的三创教育的走向,本来我有大量的例子,这里面就是说国外怎么来进行创意创新创业的教育,他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这里面国外的高等教育界里面有两个大的东西,就是“2025年规划”,大家可能都知道这个规划,这个规划的主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另外就是国外出现了一些新的大学,比方说起点大学,他们的重点跟传统的大学有非常大的区别,他们不是进行4年的本科生的教学,而是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重要趋势。我们国内也出现了特别像清华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温州大学的创意教育的模式,都表明了我们的高等教育和国外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和重大的理念上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是我们高等教育的一个变化,非常重视三创教育了。 主持人:周满生的发言可以说确实是我们的开题演讲,他把创意到底是什么做了界定,同时给我们介绍了国际上大学在人才教育方面的趋势。接下来请叶文梓先生来分享同样的主题,大家欢迎。 叶文梓:感谢主持人,感谢各位朋友,“三创”我首先想问一下,如果说让我们有一句话来概括当前教育的短板是什么,我会说是培养创新人才。如果说用一句话概括我们教育未来的希望在哪里,我同样也会说,在培养创新人才上面。今天我们讨论这个话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真的就是从我们的短板走向未来的希望。所以这个过程是很艰难的,这个使命又是很重大的,这是一个理解。现在就是创意创新创业,恰恰就构成了“创的生态”。何为创新,我非常认同周满生先生说的,就是一种思想世界里面的创造力的构想,这个是创系列的出发点。所有的创新从思想出发,创新是沿着你的创新的构想,一个创意性的构想去实践,去探索的这个过程就叫创新。创新的最终也许是一个更完善的思想,也许是一个尚待实现的产品。创业是让创新走进生活,让创新走向社会,让创新去引领我们走向更美好未来的这样的一种社会化的过程。所以创系列从创意开始,经过创新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改善我们能力的生活,实现我们自己的梦想。如果说要问问题的话,我先想抛出几个问题,然后等一下来跟大家一起思考。我想问的问题是,何为创新?第二个关键问题是谁是创新人才?第三个关键问题是中国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人才?第四个问题是我们现在的这个阶段,我们为培养创新人才应该做一些什么,我们能做什么? 主持人:充分体现了圆桌对话的精神,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最重要的点,解决了一半了,在正确的时候提出问题,因为咱们的对话时间短,但是您提出了问题以后让大家去思考,这个是给我们的最大的收获。我们还是接下来请咱们的贾文山先生,请您就这个话题来分享。 贾文山:我是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我自己仍然还是美国加州一个私立大学的终身教授,也是传播学,主要是从跨文化的视角研究文化与传播,当然是大传播。在我所了解的创意创新创业这三个概念来看,“千人计划”我是属于创新系列,就是搞研发的,创业有创业的千人计划。创业就是已经有发明创造的,投入到新的市场化这个过程中,所以创新目前的概念应该还是在研发,有理论的创新,有概念的创新,甚至是制度上政策的这些新的设置和创新。当然这是西方的概念,创意主要还是文化或者是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是英国人喜欢叫的,澳大利亚用的是创意这个概念,美国是更直白了,娱乐产业,创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快乐,快乐也应该是创业的目的之一,幸福快乐。咱们国家最近把创新或者是创意更多的依赖于技术,这次会议的主题当然是技术。技术很重要,但是我认为我们过去把技术工具论,工具决定论,这个应该是我们的一个短板。那么我就是把西方的思想拿过来,世界各地的文化拿过来以后为我们所用,就是用的这个概念,这个价值,考虑的太窄了。我认为我们的教育也应该考虑到就是要有一个人文的环境,这个人文的环境不仅仅是国学,不仅仅是西方的,而是各种文化的杂糅。所以我强调的是比较文化,比较哲学,从比较的视角来看。我们国内有一种创意,把发明创造的名字尽量起的像是欧洲的那种概念,本来就是中国人发明创造的,非要起一个欧洲名字,为什么,老百姓更容易买,公司也可以要一个更大的价钱,这个导向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强调自主创新,而且应该强调我们自己在制度上,在思想上,在文化上有新的创造。在这个基础上才强调创意创新和创业,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引领下一代的文明发展。中华民族本来是一个原创性的文明,我们过去160多年,鸦片战争以来始终是向外学习,最后把我们的本土文化忘掉了。如果把各种文化资源融合到一块儿,也是一个化学反应,最终是一个新的文明,这个文明自然会衍生出来新的创业。所以我们的领导力也好,制度也好,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的中国,就需要非常开放,同时还要非常保守。科技上要强,人文上必须要强,社科必须要强,谢谢。 主持人:贾文山为我们从跨越人文和自然科学边界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了三创,下面请马来西亚的穆罕默德·罗智先生为我们分享这个主题。 穆罕默德·罗智:大家好,我的名字是穆罕默德·罗智,我来自马来西亚教育局研究创新国际化部门。早期的时候我是马来西亚驻北京大使馆的参照,之后我是得到了升职到了马来西亚,我非常高兴第二次到成都来参加亚洲教育论坛年会,我们有很多的可以分享,关于今天的主题也有很多可以去讨论的东西。创意创新创业对马来西亚的教育行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最近对这几个概念也是非常的关注,今天我的主题是怎么样可以通过创意把我们的学生走向国际平台。刚刚台湾的发言人提到,他的演讲非常激动人心,我们马来西亚的学生也是这样,我自己也是这样的。我是来自一个比较贫穷的家庭,我的家人跟我说,如果你想要走向世界的舞台,那么你就需要利用你自己的创意。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在教育里面我的创意也不是特别够。在美国这边读了四年的博士,之后又去了日本留学,又来到了中国,我相信我的父母对我的创意的启发是非常大的。我们非常关注创意和创新,我们希望马来西亚的学生可以在课堂里面有更多的创意。我们尽量的减少考试,而是更多的去强调创意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有了这个21世纪教育研究院,我在北京两年期间,我去到了很多的学校,很多北京的这些学校的校长,他们都知道21世纪教育这个概念,这是西方的一个教育概念。虽然说西方跟中国可能在教育领域不太一样,但是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如何在教育领域去提倡创意,这是我要讲的内容。 主持人:我觉得咱们穆罕默德·罗智先生正好从这种比较学的视角为我们从一个侧面对这个话题给出了我们非常有价值的演讲。进入我们的第二环节,假设第一环节是我们提出解决对现象的问题,那么第二环节我希望我们每一位能够一起做一点什么,从这个角度,我们每一位给出您的观点,我们能够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因为咱们的这个论坛,不光是坐而论道,实际上我们要能够去采取行动,尤其是“三创”,刚才叶文梓先生分析的非常精辟的“三创”,“三创”实际上就是三种行动的方式。我们还是按照刚才的顺序,请周满生先发言,觉得您正在做什么,或者是您现在即使没有做,但是必须去做的一些事,您跟我们说一说。 周满生:我们国家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问题,因为确实从政府到地方科技部门、教育部门都在思考,怎么样能够培养出创新人才。因为我多次听到耶鲁大学的校长到中国来演讲,他认为中国本科生缺两个东西,一个就是要加强“通才教育”,还要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第二,特别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是我们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都非常缺乏的。高等教育过早的强调专业知识,人文的理念和科学的知识理念隔开了,实际上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从高等教育里面有一系列的改革,而在基础教育里面要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里面我个人感到是要特别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去往往认为是高等教育和研究生阶段才做的事情,实际上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孩子从幼儿园阶段有已经有这个想象力的萌芽。而且在小学、初中阶段,他的这个想象力和创造性就不断的在发展。如果教师很好的引导这个事,就能够使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有比较大的空间。如果用我们传统的说教式的,强调记忆背诵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就会压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怎么培养这方面,我们国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我觉得有这样的几个方面,第一就是孩子的创造力的培养一定要从幼儿园阶段,从小做起。第二,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外我们特别要强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是特别强调的,因为我们传统的教学里面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们一定要培养有创造性的教师,如果你想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一定老师要有创造力。还有我们特别要强调思维方法的训练,比如说我们现在这里面,我们采用的是“头脑风暴”的方式,那么传统中国的教学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底下听,而且这种思维方法有很多种思维方法的训练。所以有很多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过去最薄弱的环节。另外就是说从高等教育阶段里面来讲,首先三创教育是现在明确的加进了我们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这方面要做的事情。昨天在职业技术教育论坛里面讲,很多的专家都提到,实际上职业教育和创新教育是合在一起来论述的,里面就是特别强调我们的高等学校特别要加强同企业的合作与联系。而且我们考察评估学生,也要社会、企业各方面的力量来参与,使我们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的需要,这是我们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主持人:必须要去让学校和企业做真正意义上的对接,要采取行动。到第三个环节的时候请各位把行动最大的障碍告诉我们,让我们知道我们将来去攻克什么难题。接下来请叶文梓先生分享这个话题。 叶文梓:我提两个请求,一个是允许我站起来讲,一个是允许我请邓鸿吉先生上来一起讲。我刚刚提了几个问题,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创新人才,我们的创新教育现在能做什么。刚刚邓鸿吉先生讲了他的创意发明的经历,什么是创新,创新是对能力在亿万年进化当中独特天赋的一种尊重。那么,什么是创新,创新他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你看他16岁的时候,有他的天赋,是怀着改变他自己的生活走向了创新之路。什么是创新,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他对什么东西都很好奇,总是想看一看地平线外面的那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什么是创新,那就是对失败的宽容。今天看见他在耀眼的国际舞台上,但是有谁知道他走过的一条路,血与泪的路,孤独无助的路是什么样的。什么是创新,总结起来就是:对独特能力天赋的一种尊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我们失败的一种宽容,对未知世界的敬畏。 第二,什么是创新人才,请大家看看邓鸿吉先生,他就是这样的人。什么是创新人才,首先是拥有良好的综合素养的人才。其次,是把他的优势领域天赋发挥的很好的人才。然后,有着一种非常独特和鲜明个性的人才。总结来说,什么样的人才是创新人才?那就是有良好综合素养的人才,有独特的天赋跟优势的人才,再就是有鲜明个性的人才。我们中国的教育为什么现在说没有培养创新人才,那就是我们的教育压抑了天赋的成长,我们的教育没有培养出个性,我们的教育没有引导孩子们的一种,把他独特天赋发现出来,引导出来。今天要培养创新人才,我非常赞成刚才周满生先生说的那些,从幼儿园开始培养,但是我还想说,我们培养创新人才,将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一代一代人的接力赛。我们这一代人能做什么?培养创新人才需要的不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修补,是全新形态的一种重新构造,需要我们教育的整体转型发展。现在最起码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要推动几个创新:首先在教育目标上,我们不能为分数来教,如果是这样,永远培养不出创新的人才。我们必须是为素养来教,为能力来教,也就是培养目标,要从为分数来教转向为能力和素养来教。其次,我们整个的培养过程当中,我们要培养标准化人才到培养个性化人才。我们不尊重个性就没有可能有创新的人才,你们去看,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创新是在能力生命田园上绽放出来的最美丽的个性之花,这就是创新。还有一个我觉得我们的教育要转型,要从幼儿园一直听到大学的这种传统的听说式教育,转向像我们邓鸿吉先生一样,把电视机拆开,这种动手实践参与性教育,没有这样的教育,创新人才是不可能成长起来的。创新人才不是坐着听长大的,是在动手做中成长的,这是创新人才。还有一个,我们培养创新人才,刚刚我们贾文山教授也说了,创新人才不仅仅是理性的东西,创新人才是人文跟理性相互比翼齐飞的这样一种人才。所以我说我们培养创新人才,我们要关注生命的整体,我们要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才就可能成为创新人才。所以这是我邀请邓鸿吉先生来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所以谢谢你。 主持人:说的我是心花怒放,太棒了,这就是我们创意创新创业论坛应该具有的气场,就是要打破既定的规则,所以用您的实际行动给我们第二环节身体力行,您自己就行动起来了,其实也是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非常好,我们再次给予掌声。接下来请贾文山先生对我们该做一些什么,或者说哪些是我们必须要去赶快做的东西,您来分享一下。 贾文山:我主要是做国际传播或者是国际化的,或者是全球化的,研究全球化的。刚才前几位讲的都挺好的,但是我觉得有一点就是自由和激励总是要动态的平衡。一方面我们要自由,一方面还要激励,我们中国人强调激励过多,西方人强调自由太多,如果我们中国把这两个结合起来,我们就会跟西方不一样。日本模式是靠激励,一方面调动激励,另一方面也调动相对的自由。韩国是靠他的意志,小国没有支柱产业,自然资源很小,所以他的文化产业发展很好,韩流在亚洲有着一定的市场。可是中国我们的文化产业化大概也就是2003年开始的,我们文化产业化,就是说文化还可以市场化,不一定是意识形态的,这个本身就是一个制度的发明创造,一个创新。也反映了我们领导人的开放胸襟。但是现在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是什么?我们是自乐其乐还是要分享,中华文明是很独特的文明,不仅有自己的文明,把其他的文明拉进来以后,当今世界有着各种文化在社会里面发酵。甚至我大胆的提出来,至少这个观点是人民大学的一个教授提出来的:“中体西用”,他是一种化学性的一个反应。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我们有很多的小型的创意企业,包括培训企业已经走到了尽头。不是因为中央的政策变了,而是世界变了,他们跟不上形势。中央十八大以来的一些思想把握了世界的局势,但是这些小型的产业包括我们的教育,包括我们的创意文化产业都跟不上形式。第一,没有国际视野,第二,没有跨文化的沟通能力。所以我们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去讲故事的时候,不管是动漫的形式还是传统的形式,反倒我们的文化因素被迪士尼用了以后,像功夫熊猫这些,把我们的眼球给吸引去了。谁能想到功夫和熊猫还能联系在一块儿,在我们中国文化里面这是两种价值的东西,他就融合了,学到了中国的兼包并畜的这样的一种模式。所以我们现在讲故事——文化产业就是讲故事。怎么样讲故事,就是要做跨文化的培训。所以我过去研究跨文化做了20多年,在美国研究教学,现在我最大的梦想之一就是在中国打造一个中国自己的全球性的培训咨询机构,培养中国人的沟通、管理、调节能力,领导力,以及我们的讲故事的能力,交流能力。所以我的关注点是培养现在已经年富力强的这些人,现在中国需要跟国际接轨。我们有两个100年的目标,所以目前中国面临的担子非常重,责任重大,历史重任,怎么样担当起这样的一些责任,就是要靠能力,我们有很多的智库,智库有很多的点子,这些点子就是政策,更重要的是实际操作,就像刚才叶院长说的,一定要去操作,干中学,学中干,下来以后大家要有这个想法,可以和我再进一步沟通。 主持人:谢谢,行动的方法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这次论坛是不会就此结束的,咱们会建一个群,咱们今天这次创意创新创业论坛持续发酵群,完了咱们的9位专家在里面作为骨干,咱们在座的代表可以自愿的加入,明年看我们的这个群发酵成什么样。然后您就把您刚才的三大模块等等都在这个群里给我们做专题的微信演讲,对不对,这个多省时间啊,我们即使回去以后仍然可以跟您继续交流。接下来请穆罕默德·罗智先生,作为我们第二环节的最后一位发言者。 穆罕默德·罗智:再次感谢,非常感谢,我觉得听到来自各方嘉宾的演讲是非常的激动人心的,以及非常印象深刻的,但是对我来说我个人参与到教育业有25年的历史了,我是5年前开始的教育行业,教育小学,在高中有7年教学的经历。然后我在马来西亚的一个教育学院有7年的教学经验,在我25年的教育生涯当中,我也看到了在亚洲的创意教育方面,和西方国家、欧洲国家的教育方面是有区别的,而且我也相信有一些平台,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平台来让我们的亚洲国家去更好的发展出更多的具有创意的理念,以及如何更好的发展创业和创意教育。基于这样的经验,我想可以用五个方面来进一步的培养我们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关注的是幼儿的创新创意的教育,因为我相信创新创意的教育开始,最好是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的。第二点就是能够减少一个被动的接受,作为亚洲国家来说,我们更多的是一个传授的专家,而且我们也相信学生应该去接受我们的知识去模仿。但是我们觉得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创意,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和模仿,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他们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和吸收教育的内容,而对于进入21世纪的教育而言,我们需要把被动的学生的接受尽可能的减少。第三,要有开放的思维方式,但不是单向的学习和接受的过程,我觉得这个要具有创造力,他是一种双向的,甚至是三向、四向的一个互动的方式,包括老师和学生之间,我们也会邀请到其他的人进入到我们的教室里面,让我们更有一个创意的氛围。第四,是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对于马来西亚来说,我们有专门的国际部,我们会输送很多的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在暑假的时候他们可以去进行学习。我觉得我们主要的理念是能够帮助我们的学生,特别是来自亚洲的这些学生,能够有一个全球化、国际化的思维方式,我们知道西方国家的学生在夏天的时候,他们都非常大胆的去亚洲国家来进行一个旅游或者是学习。最后一点就是能够在教师里面有更多的创意和创新的精神,不仅是基于教学的过程,而且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我们教室里面的小老师,这也是培养创意和创新精神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是我的分享,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我非常乐于跟你们分享经验。 主持人:实际上我们应该是放眼世界,我们完全可以,我们的所有的延伸都可以跟世界是同步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亚洲教育论坛这个平台本身的核心意义也就是这样。第三个环节是我们这个对话环节的一个总结了,方法是什么呢,这个可能都是第一次参加我主持的论坛吧,我主持这种对话,我有一个从十年前开始的习惯,就是主持论坛我的超级IP。我这个超级IP是什么呢,就是每一位参加咱们对话的嘉宾,最后要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您今天要跟我们大家留下的这个最终的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呢,因为一句话太长,不好记,一个字我们这里面包含了无穷无尽的信息,这也是中文的特点。但是因为咱们在座的有来自国外的朋友,非要让人家用中文字也不合适,上次我就改成用字母了。 穆罕默德·罗智:我可以用中文字。 主持人:那太好了,我们这样,这次我们即使有来自国外的朋友,我们仍然可以用中文,用这么一个字来概括这个对话环节我们想给大家留下来的核心的意义,我们还是按照刚才的顺序来。 周满生:刚才马来西亚的发言还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可能大家知道马来西亚实际上同新加坡、韩国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非常重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应该说他们在本世纪初的时候就特别强调ICT学生技能的培养,他们当时搞了一个马来西亚的信息化走廊。在那个时候,在我们现在还没有这么强调信息化教育的时候,他们在15年前的时候就特别倡导信息化教育,我们根本离不开信息化教育了现在。所以我觉得马来西亚也有很多我们值得借鉴的东西,最后要讲一个字,我就觉得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求异精神,刚才讲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基础是什么,就要“求异”思考,要多去想问题,去“求异”。 主持人:这个太好了,他把成语改了,成语叫“求同存异”,我们以后叫“求异存同”,这个是“求异”,我们的一个不一样的东西,请叶文梓。 叶文梓:行动的“行”,中国人民很“行”。 主持人:一个字“行”,再次给我们以一个行动上的启示,你只要“行”就行。 贾文山:我要说的应该是重新创造自己,就是“再造”。所谓“再造”就是企业要重新创造,文化要重新创造,这个世界要重新创造,重新创造自己,也就是要培训。 主持人:贾文山他是跨语言思维,核心的是那个“再”字。 穆罕默德·罗智:其实我可以讲我们的语言,第一个是马来西亚语,我们加油吧,中文就是“加油”。
对话下半场:跨界创新,拓展未来创业领域
主持人:好,这一看果然是世界性的了,那就是加油,就是求异,要再造,要行,完了要一起加油,为我们这样的求异的行动能够去再造这个世界而加油,好,谢谢大家。下面请宋要武、邓鸿吉、董刚、陈徐红、傅晶先生上台,进行第二轮的对话。咱们上面的对话应该说惊喜不断,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第二环节主题是跨界创新。对于未来的创业领域能够有什么样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还是按照刚才的程序,这样大家就比较熟悉咱们的对话程序了。第一环节大家简单的自我介绍,对于这个话题你认为最重要的问题的提出,第二环节如何在这个方面还有什么需要我们继续去纵深研讨的话题,最后一个环节我这个噱头,连续主持两场论坛,噱头用一回,但是我就得想想,给自己出一个题,能不能想一个新的点子,想的出来大家给我掌声,想不出来就用刚才那个也没有关系。接下来先请宋要武先生发言,也是股权投资协会的秘书长,请您来分享话题。
宋要武:这个论坛的组织方式就很有创意,我来讲跨界创新或者是创意还是很有发言权,也是一个自我介绍,刚才我给我女儿提前发了一个照片,她说你有什么资格做嘉宾,我把对我的介绍给她发过去了,她说人家都是一行,你两行,介绍你那么多的职务,就是跨界的。我从90年大学毕业开始,26年我工作了11个岗位,所以也是跨界的。这里面包括在学校当老师,从助教到讲师到教授,而且是三个大学当过教授,在国外两所大学做过访问学者。我做过共青团干部,我又做过政府的官员,投资促进局管招商的,和广播电影电视局的局长,还有哈尔滨四个台的台长,做了十年的经济贸易仲裁会的仲裁员,还有一个大学的将近三年的副校长,就是简单的这样的自我介绍,我是受益于这样的跨界,这是一个成果。为什么香港卫视会找到我,他说你做过哈尔滨广电局的局长,又做过投资局的局长,这两个结合起来刚好是他们要找的人,这个是我现在受益的这种跨界。更重要的是里面有一种自我认知,我认为我不是一个很专的人,我当时考大学选管理专业的时候,我认为我是一个可以发散想事情的人,我这辈子就是发散想问题的人,所以自我剖析跟大家分享的一个理念就是我觉得我未来还是要继续这样跨界下去。我跟我的学生在讲的时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跨界的机遇,我们应该充满感恩的去把握这种机遇,这也是我们未来下面的话题的一个引子,谢谢大家。 主持人:接下来请邓鸿吉先生发言。 邓鸿吉:在讲到跨界的时候,忽然我想到一个故事,大家有没有听过,成年人没有什么,电动保险套有没有听过。这个是台湾的发明出来的时候,我当时非常的惊讶,她是我一个朋友,本身她是一个家庭主妇,她的老公失业了。有一天晚上两个夫妻在做爱,做到一半,移动电话振动了,这个振动不得了了,把全世界的创意都集中在她身上了,跨界了。做完之后她跟她老公说,刚刚在做的过程当中,你的移动电话在响,我有这个构想,你既然现在没有工作,我给你一个工作去做,试试看,你把那个以前我们那个东西的小马达放在保险套上面,那样的感觉应该是蛮不错的,她老公也是蛮听话的,果然,她老公就找保险套的公司,然后去买了那个小马达,叫人家帮他设计,设计之后一个成本不到9块钱台币,暴利啊,卖到70多块的批发价,而且大家抢着要。最后这对夫妻还被台湾的黑道追杀,为什么追杀,因为黑道人物要代理权,他们不卖,后来他们赚到大钱之后躲到佛罗里达,在那边遥控台湾的生产,你看这个多厉害。从这里面就可以思考到一件事情,所有的发明创意他是不分年纪的,没有,而是一个什么,想法,像后面的创业,创意、创新,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但是创业这个部分对我来讲,有一点比较困难的部分。因为所有人每次都是这样发明完了之后,然后去国外得一个大奖回来,放在家里欣赏,但是你怎么样把它变成所谓的经济,深入整个市场,要有赖于政府这边的帮助。实际上我是以台湾这边做一个举例,如果你购买这些专利,在台湾的税法里面有一定的减税的作用。台湾有很多的中小企业都一直在找专利,找很好的这些新产品,然后让自己在台湾本地生产,请工人促进所谓的就业的机会。像我来讲的话,我曾经在台湾地区跟一个教育部长谈话,他跟我讲,我有一个新的想法,大学生创业。我说你现在讲这个太落伍了。我告诉他,我的孩子小学时就在当董事,就在赚钱了,你知不知道,大学生已经太晚了,真的太晚了。很多孩子有一些想法我觉得不错,很多企业界的老板觉得这个东西不错,就用很便宜的方式,或者是用股权做交易,所以说到大学生来创业的时候,我可以跟各位讲,已经太慢了。如果可以的话,要从我们的小孩子开始着手,我相信未来整个中国会是不得了的。 主持人:概括起来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孩子抓起。以后我再讲创新创业的时候,我就只记得您这个概念了,其他的案例被清空了,其他的案例跟这个相比都不叫案例了。接下来请董刚,是云投汇的创始人,他对于这个话题一定是有很多切身的感受,我们听听他的分享。 董刚:我个人介绍一下,我是云投汇的创始人兼CEO,其实从这个身份本身来劲,大家可能看出来就是一种内部的跨界,因为中国招商本身是做私募的,国内管理规模最大的。云投汇在里面做什么呢,当然他承担的功能就是把中国招商从传统的VCP往互联网上面去进行导入和转化,用什么工具呢,就是互联网,具体的操作模式是众筹。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其实苏彤讲的很对,我本身也是一个不断的在各个领域里面逐级调整的,再怎么跨越还是围绕着核心的创业与投资这个事情去围绕展开的,就是有跨界的东西我们有的时候讲不要跨的太远,相对来讲没有资源掌握的情况下,有一些很难弥补的错误。我在北京大学工作了差不多8年的时间,最早在北京大学的产业部,参与了企业项目的孵化,之后我是从北京大学离开以后,从事天使投资行业,当然在我们那个时候,个人天使还是一个稀罕物,今天在双创的浪潮下,我们有大量的有背景有资源的企业家进入到了这个领域,但是在我们那个时代还是比较稀缺的。我做天使投资也是比较偶然的因素,也有必然,我们当时酝酿了很久,在01年做北大科技园的时候,当时出现了一家很有意思的企业,虽然我们看不太懂,但是愿意以合作的方式,用房租去换取一定的股权。但是最后我们学校本身也是国有的这种机构,没有批准,但是这个案例就过去了。后来的话大概6年以后,这家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了我们三大互联网企业支柱的一个,就是百度,就是当时在我们的北大科技园。这个案例给我很大的刺激,我发现我们做园区、孵化器也好,很多时候如果在资金层面上没有很大的这种解决能力,也许很多的好的项目难以去实施,当然这个是一种弱刺激,还是想从更多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上去解决,这个是后来选择天使投资行业的基本的理由。 互联网的浪潮无所不在,它真的是跨界的东西。互联网+在实现全行业从生产到人,到要素的一种跨界的整合,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我突然认识到了,接触到了最新的一些,海外的一些,比如说用众筹的模式去解决一些问题。我们和中国招商携手创建了云投汇的平台,本身来讲也是新的一种跨界的创业。里面还有哪些机会,从我个人的经历,我自己的感受,我今天还兼任北京大学的创业导师,我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创业本身不存在你是以什么方式来进行的,当然我们不能讲这个,就是说从今天的大的产业环境来看,本身用互联网工具来创投就是一个大的跨界。今天互联网可以用到我们的行业里面来,通过大数据,通过这些技术,向投资人提供很多的一些精致的投资工具,来快速的,有效的解决精英投资的这样的一个行业。别的行业更多了,我们去年也是一个跨界,我们和海泉联合组建了海泉影视文化创投基金,开始投了很多小白机器人,很难想象他作为一个音乐人也参与了投资的行业。对他来说是不是创业,其实也是,我们在那个仪式上当时给他授了一个云投汇的证书和牌匾,当时我说海泉展开了人生另外的一个创业历程,确实是这样,投资对他来说是陌生的,他是一种跨界。但是基于他过去在音乐过程中他所积攒起的这种基本的能力,判断,人脉资源等等,他做投资可能是一件很合适的事情,无非就是说在跨界的过程当中我们怎么样来给他专业的解决工具,我们愿意做他前进路上的垫脚石。所以这个上面来讲,跨界的创业无处不在,而且从未来的趋势来看,我们不必过于去界定是不是这个行业的有资源,有渠道的人,很多时候以跨界的方式进入到另外一个行业,其实会给别的领域带来意想不到的空间或者是机会。比如说互联网切入媒体的时候,突然出现了自媒体,传统媒体从来无法想象原来媒体还可以这样玩,包括很多的这些,我们基于互联网的流量变现了很多模式,比如说陌陌,他是做社交的,他搞起直播来了,他是不是一种跨界,真的是很难想象的。前提是什么,他有大量的用户存在,你就可以这样做。有着太多的跨界,当一个企业在投新的行业的时候,他也知道那个行业有门槛,但是门槛是不是那么高,对他来讲他掌握了巨大的用户的时候,这个门槛可能已经大大的降低了,这就是我想说的跨界创业的本质,就是如何构建起自己的一个强大的竞争能力,以低门槛的方式越过去,对那个新的行业产生一些冲击和思考,这就是我的理解。 主持人:谢谢,下面请陈徐红先生发言。 陈徐红:今天早上听了一个上午的主题,我认为我能来参加这个会议的话,就是一个跨界的过程。因为我们是中国最大的一个搞再生资源的企业,要参加国际教育论坛是不务正业的。今天听了这个以后我觉得我来对了。“三创”最大的尝试,我们开始做再生资源。这个东西以前都是挨家挨户、零零散散的,这个就是要通过大的企业来进行运行,这个就比较困难了。所以我们企业中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就想到了互联网。怎么样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再生资源的整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就涉及到一个跨界的问题。然后做到再生资源,做到互联网,做着做着觉得最后一公里就是非常困难的一个问题了,所以又开始做物流。做到物流以后,这个问题解决了,怎么样把自己推出去,虽然互联网推的非常好,现在网络时代也是非常好的,但是有的年纪大的,怎么样来把我们的再生资源推到年纪大的人群当中去,所以还存在着纸媒推广的问题。我们一步一步,就是三步跳,真体现了我们要跨行的一个重要性。还有一个我也想今天来的非常非常的好,因为我们现在有投资的,有风投的,有天使的,做企业肯定要有大家的合作。希望今天通过我们的创新创意跨行,把我们的再生资源这个事做得更大更强,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其实再生资源我觉得还真不是跑题,因为创意创新创业就是把我们每个人的头脑资源“再生”一下,下面有请傅晶先生来分享关于这个话题的观点。 傅晶:我加三个字,就是有创意、用创新、去创业。创意大家都知道,我强调一下创新他实际上是一个系统,他包括制度的技术的和文化的创新。这一场的主题是跨界创新,刚才董总讲竞争力怎么样培养,我就有一点困惑。早上看新闻,我一个喜爱的品牌柯达,大家知道,2013年已经破产了,但是柯达没有死,又活了。做了两件事,一个是新的形象公布了,一个是他们做手机了。刚刚过去一个星期,柯达出手机了,柯达还是记得他怎么死的,这样一个在世界上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温暖,串起幸福每一刻,柯达在影像领域的霸主地位,发明了胶卷,1975年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这样的企业被谁灭了,诺基亚,被一个生产手机的给灭了。诺基亚的手机替代了柯达的拍摄的功能,大家也都知道科技以人为本的诺基亚多么的辉煌,今天的诺基亚又是怎么死的,被一个生产PC的苹果给灭了。谁来灭苹果呢?那也是刚刚中国的老罗锤子手机,新发布了M1手机,他有豪言壮语要灭苹果,而且要继承乔布斯的遗志。这些例子就是说我们的跨界,是行业,产业还是领域,其实我理解的跨界,未来的时代是无界的,是融合的。跨界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创业,同样是学业吗,是你的职业吗,是你的事业,主业还是副业,我理解这个创业是无业,最好的职业,什么都行,由无界到无业。 主持人:我们第一个环节应该说我们每一位确确实实都给我们分享了精彩和惊喜,实际上也都提出了问题,那就咱们的这个对话的规则,就是在第二环节的时候,我们就要决定我们下一步能够一起做一点什么,就是因为创意创新创业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要靠联合,自由人自愿的联合。这个机制如果一旦形成,对于整个的“双创”解题,这个才触及了问题的根本。我们还是先请宋要武先生讲话。 宋要武:我就说一实一虚两个事,先说虚的就是价值观的问题,我觉得创意创新创业刚才叶老师讲到创新型人才的四个方面的定义的时候,我非常受感动,核心是价值观,最后一个对失败的宽容,我觉得这个说的非常好,而且用我们邓先生做例子那个场景真的很美。十年前我为校长写过一个稿子,当时把单词的十个字母分拆,各引领一个英语单词的方式来解读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什么,其中的T就是宽容。第一个I就是激励,没有动力是不可能有创新的,第一个N就是引领,第二个是需要一个社会大系统的培养,后来还有责任。最后一个词就是要有天真劲,孩子在这个社会环境下有的时候已经很难保持他的天真了,但是我们讲创意创新创业的时候,真应该去保留他的天真。邓先生是台湾的爱迪生,我们学爱迪生的故事的时候,不可能是一个正常的思维方式,他一定是有成人不应该有的那种天真。核心来讲就是我们能不能包容我们跟别人的不同,家长能不能允许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不同,我觉得这个是核心,是价值观的重塑的问题。刚才我们贾文山先生讲了再造,我觉得价值观的重塑,包括我们个人的,大学的,整个社会的,我觉得这个是虚的,价值观的问题。一个实的就是审美情绪的培养,美和创造是可以融合到一起的,你刚才讲的例子在我的脑海里面是美的画面,我们的年轻人对音乐、美术、体育的热爱,其实可以塑造出支撑他创造的这种心态。创意很多是在审美过程中来的,你听着音乐洗澡可能会有一个很好的想法,流水的声音,和音乐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经常听音乐会会流泪,或者看体育比赛到激动的时候也会流泪,我觉得我们的审美应该对我们的创造有一种支撑作用。所以在大学里面,我觉得审美情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我们中国人创造的,给世界贡献的这种美的资源的挖掘特别的重要。包括我们文字的美,我们传统艺术的美,觉得在我们的大学教育里面,现在挖掘的还不够,所以我觉得这个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这两个塑造是可以结合起来的,也是我这段时间做的比较多的。我一个老师给我的书写评语,写推荐意见说你不要参与忽悠大学生创业,我说我不是忽悠,我是想通过这本教材,把我的想法,我的团队的想法能够灌输进去,让学生们知道不是说毕业之后办公司才是创业,创业的理念应该是伴随你一生的,你在人生的某个时刻突然想到我可能会做一件事情,这才是最重要的理念性的东西。所以现在的创业教育对我们来讲,最大的挑战是能不能解决价值观的问题,现在我们讲创业的时候,大学生主体不热情,他不想创业,他就想找个工作安稳的生活。如果他把生存看得比创造还重的话,那么价值观的问题就没有解决。不是说我到了半百的年龄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确实觉得对年轻人来说,在创造的支撑下去生活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主持人:我刚刚看了一下宋先生的书,这个不能叫忽悠,您这个叫忽而黑悠,是有体系,有逻辑的,这个是最高境界。创新创业确实需要去鼓动,对于天真的保持上确实是我们行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定位,没有这两样我们是很难去实现真正的这种创意驱动的。第二个环节的开场很棒,接下来看看我们邓先生,您是爱迪生灵魂附体,而且我觉得中国人的原创力应该是第一,我们的文化系统是有原生力的,生生不息,这是我们的传统,所以我觉得将来爱迪生被追认为叫美国的邓鸿吉。 邓鸿吉:我是一个非常穷的孩子,小时候没有爸爸,爸爸抛弃了我们三个孩子,我母亲一个人非常辛苦的培养我。我记得我母亲在教育我的时候,我很喜欢玩具,但是我母亲都是到外面捡人家不要的,坏掉的回来告诉我,你玩坏的没有关系,你能把它修理好,你就比会玩好的玩具的人还更厉害。所以从小在我的房间里面最多的不是书,而是玩具的尸体,因为这样改变了我的观念。我的国小读了四所,不是说我是坏孩子,是我家里真的穷,跟着母亲到处搬。当时在台湾有一个政策,父亲欠钱,孩子、妻子都要还,现在没有这个法律了。但是当时我母亲培养我们的过程当中是非常辛苦的,国中我还读放牛班,并不是最好的学校,而且我现在回想起来,我好高兴,我就是读放牛班。为什么,意思就是说老师根本就不管你了,你去玩就好了,但是那三年当中我过了非常快乐的童年。高中我没有考上,我去读职业学校,我第一天去工厂实习,我的左手整个被机器绞断,我现在的左手是接回来的,也因为这样的经验我跟一般人就不一样,我的思考模式也改变了,尤其是我的手断掉的那一瞬间,重新到工厂去实习的时候,6个礼拜在工厂,6个礼拜在学校里面读书,半工边读。那段时间里面我记得我进去工厂,因为手断掉,我不能再到很粗重的这个机器旁边去做事,被派到一个研发单位的地方,我记得里面有一个大姐姐跟我讲了一句话,这句话应该送给在座的各位,这句话在我脑子里面快40年了,她说“如果你想进入我的研发单位,第一件事情你千万要记得,不要为发明而发明,不要为创意而创意。而是市场在哪里,你去发明,你去创意”。想起来是非常现实的,因为我不是有钱人,我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可以去做发明、做创意,也因为这样,在那三年学了相关的技术,学了技术之后,考大学我没有考上,我就去当兵,回来之后我自己觉得学识不足,又读了二专。但是我想跟大家讲一件事情,我在台湾是唯一到目前为止,我并不是博士,但是我是台湾唯一承认的用技术升教授的。 教育的培养过程就像车站一样,你到一个站下来看看这个地方,然后了解他的风俗文化,你再到下一站了解另外一个区域,读书也是一样。因为在这几年当中,我看到台湾,也看到大陆的孩子们都非常可怜。 父母都望子成龙,都用填鸭式的方式逼着孩子读书,为了什么?为了面子。我的孩子读书非常棒,就为了这样,但是你能想到他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吗?我有三个儿子,老大今年15岁,他从国小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跟我学发明创意。他在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带他去日月潭,刚好有一个水库在放水,放水过程中用水力发电,他说爸爸,自来水可不可以发电,我说对,这个水在地下流,他就是一股动力,为什么不能设置小型的发电机经过水之后产生电出来。后来东西帮他做出来,带到马来西亚去比赛,拿到金牌。回来之后就被马英九召见了,好多人都想要买这个东西,我16岁卖专利,我儿子9岁就卖掉人民币20万。这个作品如果你在家里,你比较有情调,比较有感觉的时候,您在洗澡的时候,水龙头上面会有LED的灯光,上面还会显示几度,那就是我儿子发明的。所以9岁的时候一直到现在,每一年都参加世界发明展的比赛,所以很多孩子们,很多家长,台湾的家长几乎都改变了一个观念。未来你的发展,我不一定要一路读到底,可以学的跟邓鸿吉一样,二专读完之后再去读硕士,因为我知道我的兴趣在哪里,所以我去修我所需要的。我最想感谢的一位恩师他也在现场,梁老师,我的导师,他是台湾应该算是国宝级的人物,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士,他是彰化师范大学的工教系的系主任。因为我想说我读博士时他一直跟我讲,他说邓鸿吉你不要破坏了台湾的规范。几乎所有的读教授的都是直接一路读上来的,但是因为你是硕士,而且直升教授的话,很多老学究心态会有一些不太平衡,就说你顺便把博士修完。我也因为这样,再去读博士班,在博士班的过程当中,我真的感谢我的老师对我的一路栽培,才有今天我邓鸿吉的存在。凡事都要感恩,在发明的道路上,在任何的道路上都要感恩,人没有感恩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爱的。所以创意创新创业都要用爱来包容,我相信整个世界绝对会更加的美好,感谢各位。 主持人:邓鸿吉的发言不仅对我们今天的话题给出了他的解读,还让我们很惊喜的看到了他的老师,最重要的是他把我们为什么要创业这件事情说清楚了。创业论坛每天都在,我估计就是此时此刻到处也都在开,一般都会提什么估值、上市、融资,完了就是市盈率等等。但是在我们的论坛当中,我们谈的是爱,我们谈到的是敬畏之心,我们谈到的是感情,所以先给予在座的各位掌声,为我们校正了一个关于“三创”的方向,和他本身的目标和义务,这个非常好。接下来请董刚继续,我有一个想法,我觉得今天咱们的邓鸿吉先生是我们中国人,是我们全球华人,也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宝。所以我觉得投什么不如投头脑,就是投他这个头脑。我先在这儿联合创始,在座的都是原始股东,我们一起投邓鸿吉先生的头脑,还有邓鸿吉的老师在这儿,一投双份,完了还有他儿子呢,这可了不得,我们投他们头脑当中的想象,意愿和关爱,然后我们去一起创造未来,所以云投汇这事你当下就得表态。 董刚:非常感谢苏彤,刚才我听了咱们邓鸿吉老师的分享,我也蛮受感触的。其实我们作为投资人来讲,到底要投什么,有一句话是投人。从刚才苏彤讲的,我们有一些狭隘的理解,投团队,他的背景还有包括他的资源,能把这个产品做出来销售出去产生回报,给股东产生价值这个是初步的判断,这个确实是很狭隘的。但是没有办法,我们要为后面的钱去负责。但是真正最高境界是投人的智慧和人的大脑,因为这是无价的,这里面一旦有情怀的东西之后,真的是这样。情感的消费是最大的一个消费,奢侈品的东西其实也是情感,身份的象征,你要说基本价值,做一个包,我不知道LV的包到底成本是多少,但是我相信他在里面整个价值中是非常低的,我认为可能最多1%,但是里面的情感就是很厉害的,情怀不是万能的,我们做投资的角度来讲,但是没有情怀是万万不能的。实际上这个行业中已经出现了一种投资的倾向,就是去投人。如果大家关注中关村的创新大家就可以发现,有很多人去做人才股票,这个也是北大的小伙伴去做的,他已经去尝试了,我不去投他具体的项目,我是投这个人的未来。可能如果谁在早期的时候就关注了邓老师把他买断了,你所有的发明创造我们来给你运营,你就专心去做这件事情,剩下的事我们做了。如果在以前有这个眼光的话,基本上他的财富也是盖茨级别的,当然邓鸿吉也会获得很大的一个回报。那么这个创新是一种破坏性的创造,其实邓鸿吉老师就是在实践,他真的是在实践中完成了这样的一种颠覆的过程,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邓鸿吉老师本身就是一个小发明协会,有大量的东西,投资机构一定会关注到这一点的,基于创新本身其实有巨大的投资价值,这是从投资机构角度来讲怎么去实际操作。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任何一个创新的东西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还是有待于一个验证过程的。邓鸿吉老师不是一个商业化很强的人,他是一个发明者,那么他其实是需要很多团队去帮他完成后面的这些产业化的,如果谁投资了他的这些东西,那必须要完成后面的过程,否则你的投资可能就打水漂了。这里面就有商业逻辑,我们不能不去敬畏和尊重他,从投资来讲,创新是创意的先导,有创新未必会创业,就像邓鸿吉这样大胆的创新,但是他本身不会把这个项目去创业,如果创业者本身没有创新的东西在前面,他想完成颠覆性的创新过程也不可能。从未来的角度来看待,我们要关注谁能够把它执行下去,这是我们当前比较看重的一点,我们怎么看待创业者,应该从哪些领域去做。不可能每个人都是邓鸿吉老师,如果在不断的制造点子出来,如果是公司反而很危险,因为你每天都在做很多的东西,但是没有把单个产品销售出去,就没有办法变现。最佳的商业模式就是投邓鸿吉老师的这些产品,然后把它销售出去,剩下的就是其他的投资人、新的机构去做,这个逻辑就成立了。刚才苏彤一直希望我们牵头做的事情,这个我觉得很有价值。第三,可能还有一个展开,因为本身我们是一个基于创业开始的这样的一个创意过程,未来其实有大量的这种机会都存在。一方面是基于发明,基于技术本身,这个是门槛最高的,也是我们最看重的,客观的讲我们当前很多的技术类的创新项目,我们基本上在国内来讲是很难投的下去的,我们大量的投到了硅谷去了,从技术水平和用心程度,包括台湾邓鸿吉老师这样的,他用了很大的心血的,我们给他的定义应该是一位优秀的创客,而且比国内好多的创客都厉害,这是一方面,是一个基础。未来在其他的领域里,在这种纯文化里面,其实也有很多的空间和机会,比如说以IP为导向的,最后谁去变现和实现他,这个也有很多的机会,接下来我们希望把邓鸿吉老师的这个宝藏给挖掘出来。 陈徐红:我们企业讲的都是一些实战的,听来听去还是一句话,“三创”最重要的就是去创业,就是干事情,怎么样去干事情,从我们企业的角度,首先是特别是像我们多元化体系的企业,你只许成功不能失败,一失败就比较讨厌。那么就是怎么样转,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怎么样去干,思路有了,创意有了,怎么样去干,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因为现在社会上要干的事情非常多,怎么样把我们自己的事业跟社会上流行的事业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我们首先要确定的点,要去干的事。第二个就是要解决一个社会上的偏见的问题,企业好好的在干,要创业,人也是一样的,邓先生说你好好的书不去读,非要给我去创业,能不能把你的创意坚持下来,这个也是我们企业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第三个就是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去做这个事情,我们现在到了这个阶段。怎么样坚定不移的去做,这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第四也是我们要解决的,你想要做一些事情,不可能靠我们一个企业,一个团队,要进行社会整个一个大的资源整合,比如说创业资源,资金资源,所以对我们企业来讲还是通过各方面的资源整合来实现。我们最近做了一个尝试,做文化的同时做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联盟,对我们的领导来说是一个非常另类的创意,但是我们觉得对我们这个企业很重要,既然搞文化,现在你不讲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种文化,我认为没有根基的。然后你单枪匹马的,在城市里搞那种农村文化,肯定是没有这个土壤的,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联盟形式的,要对社会各界的资源充分的结合起来,搞一些联盟,组合我们社会的资源,还有各方面的人才资源,政策资源,还有特别是我们创投的这种资金资源。所以我讲来讲去还是一句话,我们要干,怎么去干,我们坚定了以后必须要认认真真的去干,利用社会的各种资源,我们要认真的去干,谢谢大家。 主持人:其实在刚才陈徐红先生的话语当中他提到了新农村,下一个环节本身有一个叫拓展创业领域的意思,所以新农村最近有一个重大的契机,就是三权分制改革。我们知道过去中国的农村,其实我们改革开放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从年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那个时候是所有权和承包权两权分制,现在是三权分制,还加上了经营权。我们在城里集合的高知识、高智慧、高创意的资源,可以去到农村和承包权主体谈,承包权还是你的,但是经营权由高智慧的力量来经营,这样才能够让农村的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城乡二元的差异是整个中国社会历史演进的过程,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个领域的拓展,我们今天所说的一切都将有广阔天地,所以您的再生资源很好。 陈徐红:这个课题我们是比较新的一个课题,也是模糊的讲了一下,不敢大胆的讲,因为这个课题确实是非常好的,希望我们的投资者能够给予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课题,任何一个东西都要靠文化来保留下来的,还是希望大家支持,共同来做这个事情,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再请傅晶先生关于拓展创业领域讲一下。 傅晶:我跟大家分享一个例子,跨界创新的例子。我跟主持人苏彤还有下面的马老师都是一个团队的,讲一个我们历时8年的行为的过程和结果。所说的这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生态农业、教育扶贫,大数据、互联网+等等所有的这些够跨界的了。在8年前我们已经开始了一次行动,所有的这些创新是源于问号,源于怎么办,这个怎么办是怎么来的?台湾的HTC的董事长王雪红女士,就是王永庆的女儿,她是一个爱心人士,总是想立足做一个根本性的慈善的行为,希望小学,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她觉得不够,她就找到了现在的北航的院长,说你有什么办法来实现我这个彻底的慈善。因为在之前,在中国的贫困山区,过来给你们送东西捐款捐物,这样不行。所以扶贫某种意义上现在是越扶越贫,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那就教他一门技术,更重要的是扶志,是这样的想法。我们团队一起说怎么来做这样的教育创新呢,我问一下在座的做一个调查,有去过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的没有,有听说过这个学院的没有,人不多。那我说的这个所谓的创新教育的实践跨界讲的就是这个例子,在八年前在中国最贫困的贵州的山区有一所大学,结果8年以后,现在等于整个的上到汪洋副总理到各部的部长,民政部的,国家工商总局的,扶贫办的,教育部的所有的部长到很多省的省长,甚至是国务院的督查组,下去不是反腐,是调研学习,每天都有警车要去贵州的偏远山区,是在苗族的惠水县这样的一个山沟。这个学校有什么特色呢,哪个学校能做到不收钱,零学费,哪个学校敢喊100%就业,这个学校实现了。所有的学生来自于贵州偏远的山区,那创办了什么学院呢,我举几个例子,现在有8个学院20多个专业,他的学生有10%在百度工作,有20%去万豪集团的酒店工作,还有50%以上的是生活在北京、上海,所有的学生是来自于农村。这边的入学条件除了高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你要足够穷才要。整个的培训他们的一些理念,比如说上课就是上班,作业就是作品,作品就是产品。里面有学生的工位,有学生的宿舍,有娱乐、创业的空间,已经打破了学业、就业、职业这样的界限。比如说他的互联网营销专业是和百度一起做,一起办,平时要完成一些工作,当然也有津贴,比较令人赞叹的是做了国内非常少有的盲人的视障学院。而且前不久刚刚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博导、教授一起做盲人的音乐学院,很了不起,而且他们居然就业有的是在阿里云的呼叫中心工作,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月薪过万了。还有非常有特色的糖人坊学院,主席在很多场合送给国际友人的糖娃娃是源于这个学校的这些孩子们,源自于他们的手。我总结一下,我觉得刚才说到创新,最后讲就是源自于院长的乌托邦,希望让贫困的孩子怎么样获得持续不断的新的生活,从而带动整个贫困家庭的彻底的脱贫。所以不忘初心,整个校训是“诚信、爱心,成为高尚的人”。所以他们创立了爱心帮扶基金,现在已经开始实现了,以往的毕业生,当你年收入超过5万的时候,要拿出3%放在这个基金里面。我就说这么多吧,由于时间关系。 主持人:邓鸿吉16岁以前也是十分的穷困,但是他改变了命运,源自于每一个人头脑的超越性的行为。穷不是说没有钱,上面是一个宝盖,底下有一个力,什么是穷,他有力量,但是被外部的条件限制住了,他无法释放,这就是穷,所以穷和贫是不一样的。所以穷者没有任何的地位上的,你这个是穷人,不是这样的,穷是因为他的命运,他在那一刻,出生在那个地方,他没有更好的条件。所以能够有更好的条件的人,就有足够的使命去释放出来,其实就这么简单。我想在座的还有我们台下的各位都是有这样的情怀的人,非常好。下面进入第三环节,我已经有了新招了,咱是一个数,每个人用一个数字来表达今天咱们这个论坛分享,您觉得最有内涵的这么一个意义。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国文化当中,123456789不是简单的说就是累计的量的表达,他是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的。每一个数都是千言万语,所以我们古人有一个词叫心里有数。我相信创意创新创业,如果心中无数,肯定就乱了。咱们说创业刚才讲了,在创业经济当中我们要算数的,不计算怎么投资,所以心里有数是我们“三创”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每一个人说一个数,然后可以简单的概括一下您这个数的意思,不超过半分钟。最后我们会用最简短的一个时间去发布我们本次创意创新创业的成果,叫“未来教育2049大奖”和它的创意的玩法,接下来请宋要武开始。 宋要武:先说优势,就说1,1既是所有数的基础,又是整体,就是要做创意者,创新者或者是创业者,首先要活成一个完整的人,要有完整的人格。整体的社会的创业教育要成为一个整体,所以说是1。 邓鸿吉:K等于M的N次方,所以说总归一句话,智慧就是财产,数字就是公式,因为我是觉得说这个是创意,K是知识,M是钱,N是无穷,所以说智慧就是财产。 董 刚:我觉得是0,所有的创业都是从0开始的,从0到1是最难的,如果从0到1这一点,创意创新创 业也是如此,把这一点做好就行,因为我是天使投资的,就是从0开始的。 陈徐红:我想是把8这个数字横过来,就是趋向于无穷大的意思。 傅晶:我选5,这个5要回答一个问题,源自于我们整个的教育创新,实际上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我们创新人才的标准,那我用蔡元培在做教育总讲1912年时候的五喻,就是德智体美创,我们把以前的劳变成了创,未来人才是要有一个核心的标准,就是要有创造力的人才。 (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