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活动背景 关于年会 年会日程 与会嘉宾 合作计划 展位招商 图文报道 关于我们 参会指南 魅力成都 English
魅力成都
历史文化景区
特色街
茶馆/咖啡厅
健身场所
休闲场所
 
魅力成都 > 早期教育国际论坛--多元文化与早期教育
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高翔参加互动发言

 

感谢这个论坛,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思考在这个时代,幼儿教育所面临的机会和所出现问题。同时,我们也关注,孩子们的生存环境,他们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们的精神环境。

我们幼儿园地处成都闹市区,我们的孩子是城市中心的孩子,享受着城市生活的快捷与方便,也承受着快捷带来的干扰和压力。孩子们在园的大量活动是在室内进行,户外运动的时间很少、看电视和电子产品的时间越来越多,身体的发展受到影响,而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在衰减,这是他们生存的外部大环境。他们生存的小环境呢,也让人堪忧,他们被成人安排、被课堂安排,他们的兴趣无人追随、他们的情感未被重视,他们越来越像被雕琢和束缚的盆景,在他们身上,我们已看不到向天空无限伸展的生命力。

我们认为,教育就应该探寻生命成长的本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追随儿童的脚步。所以,我们着手研究基于儿童视角的户外课程。这个课程是基于儿童自发的低结构的活动,主要探讨基于儿童原发活动基础上生成的一系列户外课程。我们力图回归儿童本真的生活,教师基于儿童的视角观察、解读儿童行为,找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打破教育活动的环境界限,深度挖掘蕴含在户外活动中的丰富价值。

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大班的案例《有趣的斜坡》。

课程来源是基于儿童的兴趣和现有发展水平。

当我们发现了孩子对斜坡感兴趣时,我们开始思考这个兴趣点能带给孩子哪些成长机会或有益的学习经验呢?怎样在孩子原发的兴趣上、现有水平上,给予孩子新的挑战呢?基于这样的思考便有了大班儿童在生活中对各种斜坡的兴趣及发现为原点而延伸出一系列的“斜坡实验”。

斜坡实验(一)让孩子去观察、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坡(滑滑梯)上下滑速度的快慢。

斜坡实验(二)让孩子们找到除了幼儿园里有斜坡的地方,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斜坡。

斜坡实验(三)让孩子利用幼儿园场地,进一步去尝试研究物体在不同高度和倾斜度的斜坡下滑速度的快慢和远近。

斜坡(四)——沙坑里的斜坡

通过日常对孩子在沙坑里的玩耍观察,在自由玩沙状态下孩子最喜欢的方式有两种:1.向下发展——挖洞(看谁挖得深);2.向上发展——堆沙堆(看谁垒得高)

老师发现,孩子垒沙堆的情况较多,且爱比一比谁的更高。于是产生了——看谁能垒出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这个活动?(大班孩子喜欢有竞争、比赛的环节,觉得刺激。)

孩子们不停将沙从沙堆上面倒下去,结果发现沙不断滑下来,始终达不到期望的高度。他们发现沙粒较干,所以会下滑。接着,接水泼在沙堆表面,让沙变湿润,这样再往下面倒沙时,滑下来的沙就少了许多。虽然泼了水,但仍有沙下滑,高度增长不明显。再次找原因,发现沙堆周围都是斜坡,水的粘合度有限。于是分工合作,一些人泼水,一些人拿工具拍打表面,起到平整沙子的作用。在沙堆不断变高的过程中孩子发现:当越来越高,底部的也越来越大。开始上、下一起动,一部分加宽底部,一部分继续之前的方法。就这样,孩子们的“喜马拉雅”斜坡终于成形了。

我们认为,幼儿教育要做的事情就是给儿童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无论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的——让他们的成长就像呼吸一样自由,让他们成为各自不同又相互依存的大树、小草。让每一个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自己的节奏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我们发现孩子身处户外这种宽敞、自由的环境时,更能充分展现自己的天性,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时,老师要做的就是去细致地观察,认真地分析,找到孩子真实的兴趣和需要,以观察者、支持者的角色,巧妙地、不着痕迹地为孩子的成长助推,还孩子一个充满野趣的童年生活。


北京天阳赛纳教育机构总经理柳虹参加互动发言
成都市温江区惠民双语幼儿园园长何煦参加互动发言
 




























 

版权所有 © 亚洲教育北京论坛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院 世纪经贸大厦A座1009-1010室
电 话:86(10)68909380 传 真:86(10)68909380 E-mail: Office@asia-edu.org